清代钱币就是个神话
清钱是当今最热门的古钱。清钱可谓是中国古钱当中最灿烂的一个门类。
清代的经济状况
清朝的农业比较发达,采取开垦荒地、移民边区及推广新作物以提高生产量。至十八世纪中叶,清朝的封建经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手工业方面改工匠的徭役制为代税役制。
产业以纺织和瓷器业为重,棉织业超越丝织业,瓷器以珐琅画在瓷胎上,江西景德镇为瓷器中心。清朝商业非常发达,分成十大商帮。其中晋商、徽商支配中国的金融业,闽商、潮商掌握海外贸易。
清朝的货币非常复杂,清代早期主要以银两和铜钱为主。清代中期开始,外国银元开始流入,但规模不大。清代后期机制币出现,各类货币并行。但各类货币之间都可以兑换,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比值。其中银两和制钱这两种货币一直贯穿整个清朝。
清代各阶层的收入状况
低收入人群:短工的日工资(包吃住),大多数人可以胜任的普通工种的日工资为30文,特别幸苦的工种为50文,需要特殊技艺的工种日工资更高。长工的年工资(包吃住),城市中雇用期较长而且相对固定的各种工人,农村和地主签订了长期契约关系的工人。不同的地区有一定的差异,一般情况下年收入在8-12两白银之间。
清朝政府官员的收入状况:《大清会典》规定:一至九品的官员的基础工资,按照品阶年薪为33-180两,另外每一两俸银对应发放一斛米,京官有额外补贴,领取双倍工资。
雍正时期实行了“养廉银”政策,养廉银通常是基本工资的10-100倍,例如:江苏税收最多,养廉银更是其它地区的几十倍。当然,清代官员的主要收入并不是工资等收入,清代官员的黑色收入之巨大令人发指,例如:和珅等巨贪富可敌国。
大清官员的基本工资:一品 180两,二品 155 两,三品 130 两,四品 105两 ,五品 80 两,六品 60两,七品 45 ,八品 40两 ,九品35两。
清代的物价状况:
清朝中后期,普通大米 10文/升,普通白面 20文/斤,白菜 2文/斤,葱 5文/斤, 普通食用油 60文/斤,盐 40文/斤,100文钱可以购买20-25个鸡蛋,普通鲤鱼的价格大约20文/斤,牛、羊、猪肉25-30文/斤。
牲畜是最重要的必需品之一,一头骡子价值24两白银。普通麻布大约10文/尺,上等棉花120文一斤,上等棉布价值20文/尺,上等丝绸80-100文。做一套低廉的粗朴衣服需要300文,一套经过数十道工艺制作的旗袍价值百两白银也不足为奇。
在北京有钱人家的四合院价值300两白银(现在评估价值可达30万元/平米)。
银两与制钱
清代初期,由于存在贸易顺差,流入了大量的白银。1两白银可以兑换700到1000文铜钱;鸦片战争以后,银价大幅上涨,1两白银甚至可以兑换5000文铜钱。
清代制钱以文为单位,法定一千文为一串,合银一两。但在实际流通中,银钱比价波动频繁。在清代不完整的银钱平行制度下,制钱实际职能受到各种限制。一般大额、远途交易往往用银,小额、近程交易用制钱。顺治、康熙、雍正币制相对稳定时,制钱基本上具备作为货币应有的价值尺度、流通、储藏、支付手段的职能。
乾隆后期通货膨胀加剧,钱文减重,铜质下降。鸦片战争以后,制钱制度日益崩溃,至清末机制铜元出现,制钱遂最终被逐出流通领域。在清代后期的交易中,1枚早期大型制钱往往可以兑换2枚小型制钱。例如:1枚雍正制钱=2枚普通光绪制钱。
清代 “光绪三十四年”“两淮京饷”“庆和同裕高”五十两银锭(重:1866克),面纹印刻,此枚银锭属清代十一盐场中两淮盐场区之实物,系将两淮所征收盐税银起解中央作为京饷之用。中国嘉德368000元
清代河北“顺天兵饷会源足银”三两银锭,重量:109克,顺天府兵饷银,顺天府是明清时期北京地区最高行政机关,辖区范围含北京城及周边县。清兵有满兵旗营与汉兵绿营之分,兵饷银,顾名思义是发放给士兵的饷银。北京诚轩333500元
清 “顺治通宝”背各局“一厘”一套十七枚 北京保利14950元
清“康熙通宝”背满汉二十局钱一套 1150元
清 “康熙通宝”“乾隆通宝”“嘉庆通宝”“道光通宝”“咸丰通宝”“同治通宝”“光绪通宝”小平合背一组十一枚 北京保利23000元
清 雍正 十五钱局一套 古泉园地4830元
乾隆单点通大样
道光宝泉大样
嘉庆宝泉大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