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派徐达攻取河南、潼关,进逼大都,元顺帝仓皇北逃

占领山东后,按照北伐战略,徐达率军从山东进军河南。

朱元璋在应天调兵遣将,全力支持北伐,不仅令康茂才领兵北上到济南跟随徐达北伐,以增强北伐军的兵力;而且,令汤和返回明州,督造海船,为北伐军运送粮草。

另外,朱元璋任命邓愈为征戍将军,率领襄阳、安陆、景陵等地的兵马攻取南阳以北各州郡,以配合徐达攻取河南的军事行动。

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二月,朱元璋派人对徐达说,平定乐安后,立即率兵溯黄河而上攻取汴梁、河南(今河南洛阳)等地;并且告诉徐达,张兴祖、康茂才、薛显、傅友德等人已到济宁草桥,均听从徐达统一调遣。

同年三月,徐达率军回到济宁,随后发兵陈桥,进逼汴梁。汴梁的元朝守将李克彝和左君弼商量对策,他认为左君弼曾与朱元璋交战多次,熟悉北伐军的阵势,想让左君弼充当先锋,他亲率主力紧随其后,可是左君弼因为感激朱元璋把母亲送还给他,不想抵抗。

李克彝无可奈何,趁夜驱赶军民逃到河南府路,于是左君弼、竹昌率众投降,北伐军占领汴梁。

徐达令陈德驻守汴梁,率军从中滦进取河南(今河南洛阳)。

四月初八,徐达军过虎牢关,进抵塔儿湾,元将詹同、脱因帖木儿率五万兵马在洛水之北十五里列阵迎战。

常遇春奋勇当先,单骑冲入敌阵,重挫敌军锐气。徐达率军趁势猛攻。恰在此时,突然刮起南风,喊声震天,元军阵脚大乱,溃败而逃。

脱因帖木儿收拢残兵,逃往狭州。

徐达于是屯兵于河南城北门,李克彝再次逃走,投奔陕西的李思奇,元梁王阿鲁温出城投降。

不久,冯胜攻打陕州,脱因帖木儿弃城逃跑,令康茂才在此驻守。

冯胜接着攻打潼关,李思齐、张思道弃关而逃。起初,李思齐、张思道听说朱元璋军队攻占了河南,于是驻兵潼关防守;冯胜于是下令火烧张思道大营,李思齐于是带兵退至葫芦滩,派部将张德钦、穆薛飞留守潼关。冯胜率军到达后,李思齐放弃辎重逃往凤翔,思道则逃奔鄜城。

冯胜攻下潼关后,引兵西进,到达华州,元朝的守将皆望风而逃。

到月底,潼关以东的河南各地均被北伐军占领,“旋师河南,断其羽翼;拔潼关而守之,据其户槛”(《明太祖实录》)的目标宣告完成,下一步的目标将是元朝京师大都。

此前,朱元璋曾派人告诉冯胜,如果攻克潼关,别乘胜西进,现在我军正全力北伐,应选将领镇守潼关,以阻遏、牵制关中的元军。

冯胜于是奉命返回汴梁。

因为汴梁是北宋的都城,地处中原的中心,朱元璋有意在此建都,于是来到汴梁亲自考察,同时部署攻取大都的军事行动。

朱元璋到达汴梁后,下令改为开封府。

朱元璋召见徐达、常遇春、冯胜等将领,商量下一步的作战计划。

徐达建议直捣大都,得到朱元璋的赞同。

从河南往北到大都,是广阔的平原地区,利于骑兵作战,而这正是元军的强项,朱元璋认为应早做防备,让徐达选一偏将为先锋,而徐达率主力紧随其后,用山东的粮食供给军需,“由邺趋赵,转临清而北,直捣元都,彼外援不及,内自惊溃,可不战而下”(《明太祖实录》)。

而且,朱元璋任命冯胜为征虏右副将军,随徐达攻取大都。

此外,朱元璋令浙江、江西两个行省和苏州等九府运送三百万石粮食到汴梁,保证北伐均的粮草供应。

返回应天前,朱元璋对徐达说,趁着军队士气正盛,而且粮草充足,宜从速发兵大都。

要想尽快攻下大都,必然需要集中兵力,闰七月,徐达令张兴祖、韩政、孙兴祖、高显率领将益都、徐州、济宁等地兵马在东昌会合;而且命傅友德、赵庸、曹良臣、俞通源、顾时、梅思祖等人准备军队渡河事宜。

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闰七月,徐达集合各路兵马从汴梁出发,向大都进军。

徐达率军渡河北上,先后攻占卫辉、彰德、磁州、邯郸,闰七月十一,到达临清。由于卫河在这里汇入运河,很多北运船只集结在临清,所以徐达决定与山东军队在这里会合。

由于傅友德的部下擒获了两名元军将领,可以当向导,于是徐达令傅友德在前面开道;同时令顾时疏浚水路,确保舟师通行。

闰七月十五,韩政、孙兴祖来到临清后,徐达率水陆大军出发,到达德州后,与常遇春、张兴祖、高显、毛骧等人所率兵马会合。

北伐军行至长芦,元朝守将逃跑,徐达令费子贤等人驻守此地,然后发兵清州,攻下后派将领驻守。

闰七月二十三,北伐军到达直沽,夺得七艘海船,用来做浮桥,以便于军队行进;又令常遇春、张兴祖各率舟师在运河两侧向北进发,防御海口的元将也速慌忙逃走,元廷震动。

闰七月二十五,北伐军抵达河西务。元平章俺普达朵儿只进巴率兵迎战,被击败。

北伐军继续北上,进兵通州,徐达在河东岸扎营,常遇春扎营于河西岸。

第二天,大雾弥漫,徐达令郭英在道旁埋伏,自己率三千精锐冲向通州,元将卜颜帖木儿出城迎击,郭英假装败退,元军紧追不舍,遭遇北伐军伏兵袭击,伤亡惨重。

闰七月二十七夜,徐达趁势攻占通州,元顺帝次日弃城北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