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国史话三:桓公罢黜了骄奢的弟弟,却被弟弟引来了更强大的敌人
上一次的“史话”咱们走访的国家是鲁国,认识了一位被父亲欺负的“老实人”鲁隐公。姬息(即鲁隐公)不仅被迫居摄,替弟弟姬允照看着国家,还要替父亲收拾残局,替天子平王挽回颜面,真可谓是操心又劳力。好在姬息已经习惯了“被欺负”,最终还是熬过了这“难堪四连发”的居摄元年。但各位在读《左传》的时候应该还会发现,在隐公元年的冬十月,也就是给鲁惠公改葬之后,其实还记载了一件大事,即郑国和卫国打了起来。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咱们今天就从挑起此事争端的卫国一方来看一看,这场突如其来的战事是如何爆发的。
看过鄙人上篇“卫国史话”的朋友应该还记得,卫前庄公姬扬离世后,虽然继承人还是他的嫡子姬完(史称卫桓公),但他也给卫国埋下了隐患。由于姬扬生前极其偏爱宠妾所生的儿子姬州吁,不仅让他夺走了全部的父爱,还让州吁在军中任职,威胁着姬完的地位。所以,卫桓公继位后,表面上没有主动与州吁翻脸,却始终派人在暗中对其进行着严密地监控,就是担心弟弟会惹出什么祸乱来。
卫桓公姬完与弟弟姬州吁
可是,桓公不主动找州吁的茬儿,州吁自己却惹事上身。或许是因为他幼年时被父亲惯出了毛病,既学会了嚣张跋扈、骄奢淫逸,又根本没把兄长放在眼里。所以,当国君换成了姬完以后,州吁依然我行我素,没有一点收敛。长此以往,州吁的行径引起了公愤,众人便将其恶行一桩接一桩地告到了桓公那里。桓公接到报告后当然不会像父亲一样惯着弟弟,更何况他早就对州吁心怀不满了。此时,你州吁自讨没趣,就别怪兄长借机“报复”了。
州吁嚣张跋扈,肆意践踏百姓的农田
于是,桓公在积攒了足够多州吁的劣迹之后(即桓公继位后的第二年,平王三十八年),对他进行了正式的罢黜。州吁一看兄长真会对自己动手,也不敢再留在桓公身边,索性逃离都城到外面躲了起来,这一躲就躲了11年之久。按说这件事应该就此告一段落了,毕竟州吁目前已经失势,桓公把控住了卫国的局势,也没必要真将弟弟赶尽杀绝。可是,隐患终究还是隐患,桓公放过了州吁,州吁自己却没有真的消停下来。就在姬州吁在外漂泊了这么长时间以后,他又给卫国找来了新的麻烦,给桓公引来了更强大的敌人,即文章开头所说的郑国。
当然了,说是州吁引来了郑国这个强敌,倒不是他从郑国请到了援兵帮他来谋反。因为,郑庄公本身也深受弟弟叛乱之苦,怎么会帮助州吁这样的人呢?反倒是那位被郑庄公赶走了的弟弟共叔段跟州吁搭上了关系,两个失意的野心家碰撞出了“火花”。那这两个让兄长不省心的弟弟是如何搭上关系的呢?这事还得从州吁被桓公罢黜后继续往下说。
两位惹事的弟弟:共叔段和姬州吁
姬州吁为了防止兄长进一步的“报复”,独自逃出了都城,在外东躲西藏。也正是这段漂泊的经历,让他掌握了不少信息,例如郑国国内的这次“兄弟之战”(虽然鄙人此前的“郑国史话”一口气讲完了郑伯克段,但实际上发生的时间是在平王四十九年,即卫桓公继位后的第十三年),就比他兄长卫桓公还要提前知晓。
当州吁知道太叔段逃出了郑国,并栖身于共国后,他也赶到了那里希望与之结交。而共叔段带着残兵败将同样想咸鱼翻身,见到州吁主动来和他交朋友,二人便一拍即合开始了密谋。并且,这次既然是姬州吁先找上门的,他当然要拿出诚意来。他告诉叔段可以去自己的祖国卫国搬请救兵,就跟卫桓公说是郑庄公无情无义、逐弟囚母,请桓公主持公道,一定可以借来援军的。共叔段一听州吁这计策可行,便让自己的儿子公孙滑去卫国游说去了。
公孙滑来到卫国后,声情并茂地诉说着郑庄公的“罪行”,果真打动了卫桓公,搬来了救兵。之后,公孙滑带着这支生力军打回了郑国,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战果,占领了郑国边境之地廪延,还堂而皇之地驻扎了下来,准备与郑庄公继续对峙。
公孙滑向卫桓公搬请救兵
这一下可真的惹恼了郑庄公,本来姬寤生只想把捣乱的弟弟叔段赶出郑国就好了,谁曾想叔段父子竟然又借了援兵打回来闹事呢?更让人气愤的是,帮助共叔段的国家居然还是当初和郑国一起拥立平王的同盟国卫国,让庄公好生气愤。那现在叔段父子有了卫国这样实力不容小觑的援军,又突袭了郑国边境,占领了廪延这个桥头堡,姬寤生该如何应对呢?在下只能说郑庄公实在是太有手段了,他并没有让郑国军队去与公孙滑率领的卫国军队硬碰硬,而是也“请”了两个外援。
郑庄公“请”的这两个外援可真不一般,一个是从携王阵营投奔过来后就被平王所器重的南虢国,另一个外援竟然是周朝王师。有了这样派头十足的援军,从名义上郑国一方就占了先机,任你卫国军队再能打,也不敢轻易和周王室的军队开战啊。再加上共叔段父子叛乱在先的消息已经传到了卫国,卫桓公当然是追悔莫及,后悔自己当初听信了公孙滑的一面之词,惹上了郑国这样强大的敌人。桓公哪里知道,这全是他的弟弟州吁的诡计,给他招来了这样大的麻烦。
卫桓公知道真相后追悔莫及
接下来的战斗就简单了,本来郑国的军队战斗力就不俗,又有王师和虢国军队助阵,更是所向披靡。而帮助共叔段、公孙滑父子的卫国军队,此时知道真相后也没有了战意,更担心与王师发生冲突遭到周王室和四方诸侯的讨伐,瞬间就土崩瓦解,退回了本国。郑庄公便乘胜追击,一直推进到了两国的边境上(即卫国南部的边境),暂时停下了脚步。
郑庄公这是在干什么呢,难道他不想彻底剿灭共叔段父子这毒瘤吗?姬寤生当然不会再轻易放掉共叔段他们父子二人。但此时的情形与之前有所不同,他们即将进入卫国境内,万一卫国人为了保卫疆土,与郑国联军决一死战,后果将难以想象,所以庄公势必要谨慎对待。于是,郑庄公再次表现出他精明的一面,想到邀请卫国东北部的邾国来帮忙两线夹击,让其不能将全部兵力集中在一起对抗郑国。
而邾国接到郑国的邀请后(郑国的邀请还是非常正式的,特意遣使到邾国境内的翼地与之会盟)自然不敢怠慢,但毕竟自己国小、势微,轻易不敢攻打强大的卫国。所以,邾国国君想到了自己的邻居鲁国,私下联系了鲁公子豫,让他帮忙请居摄的隐公同意共同发兵侵卫,来策应郑国的行动。
各位想想看,鲁隐公可是一位仁德之人,此前卫国帮助叔段侵入到郑国境内,庄公的反击是在平叛和抵御入侵,属于正义之举。可此时,卫国已经知道实情退回了本国,就算庄公能够以追讨叛臣名义继续追击,但毕竟要侵入到卫国境内,多少是有些不道德。因此,鲁隐公没有同意邾国的请求,拒绝发兵。然而,公子豫却不理会摄政相国的命令,愣是独自带兵加入到郑、邾联军之中,相当于鲁国也被迫卷了进去。
公子豫不听鲁隐公命令,独自领兵出征
这下彻底热闹了,郑国不仅有王师和虢国军队支援,又有邾国、鲁国公子豫策应,便于公孙滑侵郑后的第二年反攻到了卫国境内,打出的旗号就是剿灭“公孙滑之乱”(之所以郑庄公侵入卫国只说要剿灭“公孙滑之乱”,很有可能此时共叔段已经亡故,郑国的叛臣首领只剩公孙滑了)。想必接下来双方要经历一场大战了吧?卫国就算不会帮公孙滑继续作乱,也不会容忍以郑国为首的多国联军侵占本国。但是,战斗的结果似乎跟《左传》的记载相同,只记载了开头,却并没有什么结果。仿佛双方拉开架势准备大干一场时,又突然不了了之了。
难道郑庄公及时醒悟过来,知道自己侵略卫国的举动不义而罢兵了吗?鄙人认为姬寤生也不会如此轻易放弃,双方一定还是有过对峙,甚至兵戎相接的。只不过既然郑国打出来的口号是讨伐公孙滑,卫国也在知道实情后不会再帮助这个叛臣,所以只要公孙滑被庄公一方擒住,这场战争就结束了。并且,很有可能是卫国主动绑了公孙滑交给郑庄公,阻止了双方关系进一步恶化。
郑庄公看到叛臣公孙滑已经被擒,当然也没有理由继续对卫国用兵。不过,他并没有杀掉公孙滑,也没有将他带回国内,只提出了让他留在卫国不再闹事即可。为了让郑国尽快退兵,卫桓公答应了庄公的要求,郑国及其盟友也各自收兵退出了卫国。那姬寤生这次为何又如此大度地放了公孙滑一马呢?这是因为一方面是贼首共叔段已死,他不忍心真让亲弟弟绝后;另一方面,庄公也刚跟母亲武姜和好,武姜夫人又那么疼爱叔段,肯定会给孙子公孙滑求情,庄公为了母亲也就放过了公孙滑。
武姜夫人劝郑庄公放过公孙滑
不管怎么说,这场由州吁引发的突如其来的战事,着实让卫桓公受了不少苦。郑卫双方虽然休兵,但彼此间的关系再也无法回到当初共同拥立平王时的和睦状态。而挑事的州吁这次计谋没能得逞,他还要继续在外躲藏,筹划着下一次与哥哥桓公的较量。
【关键词云图简史】
为了方便广大史学爱好者能快速回忆起相关的历史内容,作者“闲叙春秋”将在每篇文章结尾奉上“关键词云图简史”,通过8-12个关键词,帮助大家回忆文章内容,希望各位读者喜欢。
本文关键词:助滑侵郑、卫桓公继位、罢黜州吁、州吁出奔、结交共叔段、公孙滑借兵、侵占廪延、惹上麻烦、庄公侵卫、留滑于卫、郑国退兵。
关键词云图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