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的先后顺序和补泻方法(附语音)

【本篇是:中医彭鑫博士讲解《艾灸养生》系列课程(附语音)-之二十四。(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中医彭鑫博士。

今天,我们继续讲解艾灸养生系列课程。

艾灸的先后顺序

今天讲解艾灸的先后顺序和补泻方法。首先讲艾灸的先后顺序。古人对艾灸的先后顺序有明确论述。比如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灸例第六说:“凡灸当先阳后阴,先上后下。”《明堂灸经》里也说:“先灸上,后灸下;先灸少,后灸多。”这个阴阳指的是阳经和阴经。就是艾灸的时候,先灸阳经,后灸阴经。

老百姓不知道阴经和阳经的区别。比如手上的阳经是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上的阴经是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和手厥阴心包经,这是手上的经络。足上的经络是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非常有名,因为我们做艾灸和刮痧,做各种各样的治疗,或者按摩,很多人都会推足太阳膀胱经。它是起于足,通行于后背。(请关注微信:pengxinboshi)还有一个是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在前几年也很流行。有一个养生方法叫敲胆经。从环跳一直敲到膝盖外侧,这个位置是足少阳胆经的循行位置。这是足上的三阳经。足上的三阴经分别是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和足厥阴肝经。手上六条经,足上六条经,加在一起,正好是十二经,或者叫做十二正经。

正就是指正常的、正宗的、正规的循环经络。除了正经以外,还有经外的奇经八脉。以后我们再专门讲,今天就不展开了。总之,要是做艾灸,有的穴位在阳经,有的穴位在阴经,比如腿上足阳明胃经的穴位是足三里。又选了一个穴位,足太阴脾经上的三阴交穴。选了一个足三里穴,一个三阴交穴,都在腿上,先灸哪个?按照孙思邈的说法应该先灸阳经的足三里穴,然后灸三阴交穴。这是先灸阳经,后灸阴经的意思,上下来选择是先灸上部,再灸下部。

就壮数而言,我们之前讲过艾柱灸,有一壮一壮的说法。先灸壮数少的,后灸壮数多的。就大小而言,艾柱和艾条有粗有细,有大有小。按照大小来言,先灸艾柱小的,后灸艾柱大的。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是一般规律。但在临床上,还要结合患者的病情,进行灵活的应用,不能拘泥不变,这就叫知常达变。常就是普通的、正常的顺序。达变是指通达的变化。(请关注微信:pengxinboshi)举一个例子,腰痛这种情况,正常的顺序是先灸腰部,在腰部选一个穴位,比如命门穴,这个穴位属于督脉,属于阳经。之后灸关元穴,或者神阙穴,这两个穴位在腹部,在任脉上,属于阴经。所以这叫知常。正常的状态是先灸阳,后灸阴。身体的后背是阳,身体的肚腹,前面属阴,以前在《黄帝内经》的课程里,专门介绍过阴阳的划分。这是知常。

达变是,比如一个脱肛的患者,针灸科经常会遇到。脱肛的患者艾灸,先灸哪里?先灸长强穴,把脱肛收上去,之后再灸百会以举陷。一个是收肛,一个是举陷。先灸下面,后灸上面,这不是和刚才说的先灸上,后灸下的顺序不一样了。为什么这样?因为这里涉及到具体的灵活应用、具体变化的机理。(请关注微信:pengxinboshi)按照中医学讲:“火曰炎上”。艾灸之气是火力,先灸哪里?肯定是先灸身体的下部,尤其是脱肛,它脱垂出来了。先灸下部把这个问题解决,先让它收上去。同时,从根本上治疗,再灸百会穴让阳气往上升,这就是中医学的一个思路。

这就和先灸上,后灸下的顺序不一样了。这里是先灸下,而后灸上。这就是施灸的先后顺序。先灸阳,后灸阴;先灸上,后灸下;先灸少,后灸多;先灸小,后灸大这样一个顺序。因此在施灸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先后顺序。同时提醒大家,在艾灸的时候,要在通风的环镜下进行,这是第一个。

艾灸的补泻

第二个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艾灸的方法有补泻。补是补虚,泻是泻实,补的是正气的虚,泻的是邪气之实。大家一定要明白,艾灸的泻不是泻正气。正气在医学上是不能泻的。要泻的是邪气。邪气分为六种——风、寒、暑、湿、燥、火。比如泻风邪、泻寒邪、泻火邪、泻燥邪等,这六个方面都需要把它泻出去,这叫泻实。补是补正气之虚,尤其是艾灸可以扶正气。

艾灸的补泻最初记载于《黄帝内经》中。《黄帝内经·灵枢·背俞》记载:“气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泻之,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这讲的是灸法的补泻也需要根据临床的辨证论治原则来具体操作。虚证,尤其是正气虚的人用补法,实证,邪气实的人用泻法。

艾灸的补法是在点燃艾柱或者艾条之后,不吹艾火,让它慢慢的燃烧、燃尽。比如把艾柱放在穴位上,让它慢慢燃尽,这种方法就是补虚的方法。

艾灸的泻法是在点燃艾柱或艾条之后,用口快速的吹艾火,让它燃烧的特别快,让火特别旺。这样让艾火的热力,迅速的透到穴位深层,以帮助泻其邪气。

从这里我们就知道,中医学是相通的。补虚的方法,都是温和的往里补。中医学补虚,尤其是补正气虚弱的人,为什么吃药要吃很长时间?脾虚的人、肾虚的人吃中药很长时间才能补回来。为什么?因为要是补的快了,身体吸收不了。有句话叫做“虚不受补”。就是特别虚弱的人,千万别给他吃特别补的东西。吃了之后,非但补不进去,而且身体还会有很多反应,特别不舒服。

老百姓都有这个常识,人大病一场之后,身体刚开始恢复的时候,能不能吃鸡鸭鱼肉?肯定不能!因为肠胃弱,身体虚弱吸收不了,反而增加负担。这个时候应该用中医的方法,叫做“清补”。清爽的“清”,补养的“补”。清清爽爽的,一点一滴的补进去。既好消化,还能慢慢的把身体养好。

所以中医养生,它是养。在座诸位很多人可能都在家里养过花草,种植过盆景,或者种过地,大家都有养植物的经验。比如种草养花,或种庄稼,要是水浇多了或者肥施大了之后,花儿就烧死了。人也一样,营养过剩,人也受不了。“养”是什么意思?“养”就是每天照顾好花,浇好水,把肥不多不少的施好,有空气,有阳光,充分让它吸收。这样花就越长越好。人其实也一样,养生就是“养”。

所以在这里,艾灸的方法也是这样。只要是补虚的,补正气之虚的艾灸方法。比如之前讲的艾灸关元穴、中脘穴、气海穴、足三里穴,要是用艾灸补养身体的时候,艾火之力就不能太烫,要有一种温煦的感觉,这种感觉是最好的。要是烫的皮肤特别疼,有灼痛感就不行,这就过了,就不是补的方法,这成泻的方法了。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
(0)

相关推荐

  • 清明贴士

      慎终追远是中华民族的品质,祭祖扫墓也是清明最重要的活动.也是少有的不以吃为主题的中国节日.虽然统计占比不多,但确实有一部分人在去陵园墓地之后会出现各种身体不适,比如腹泻.肢体疼痛.发热.失眠.莫名 ...

  • 灸法绝密:艾灸的补法和泻法,99%内行人都不知道

    大家好,我是九选艾的江国庆. 相信很多灸友都有这么一个共识: 艾灸主要是补的,实热体质不太适合用灸疗调理. 诚然,在日常的艾灸中,我们大多是通过艾灸温经散寒,回阳固脱,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 艾灸亦可以拔 ...

  • 聊一聊灸法的顺序和补泻手法

    今天来聊一聊灸法的顺序和补泻手法,可以说针灸的顺序和补泻手法影响着治疗的效果,使用不同的顺序对同一个疾病进行治疗,往往会取得不同的效果, 一.施灸的先后顺序 临床上对施灸的先后顺序有一定的要求,一般而 ...

  • 艾灸的原理之:整体调节(附语音)

    [本篇是:中医彭鑫博士讲解<艾灸养生>系列课程(附语音)-之十.(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艾灸还可引起大脑皮层抑制性物质扩散,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发挥镇痉镇痛作用.这是通过现在的 ...

  • 艾灸的顺序错了,气息就全乱了!艾灸顺序及补泻原则

    艾灸要注意顺序,不然气息会被打乱.艾灸是一门很有讲究的学问,不是说随便灸灸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艾灸时,取穴的顺序重要吗?很多人只是做艾灸保健,每次灸一个穴而已,所以顺序的事项从来没放在心上,也不觉得 ...

  • 艾灸不管从哪个位置补,能量都会自动灌注到它需要的地方达到均匀

    艾灸不管从哪个位置补,能量都会自动灌注到它需要的地方,最后达到均匀 图 | 网络 学生:艾灸和针灸如何来完成补泻? 李辛:等你的感知力越来越细微后,直接能够知道.我在大学毕业之后,每个周末就帮妈妈做艾 ...

  • 多数人艾灸,有可能是在泻自己元气!

    中医阅素灵先生的文章中说道: 绝大多数人的灸法,用的都不是补法而是泻法.因为大家都是以热为主,都不是用少火生气的这个方法来灸神阙的--神阙灸了之后,绝大多数都是以泻为主,而泻出去的往往都是神阙里藏的一 ...

  • 专家提醒:脾虚比肾虚更可怕,艾灸这一穴位,补脾祛湿有奇效!

    身体肥胖的人,90%都是体质虚弱者,体虚是身体脾胃功能减弱衰退导致的,这大多是虚胖的一种表现.要解决虚胖问题,一定要健脾祛湿.一旦人体脾虚,就会导致体内水湿运化不畅,水湿停留而出现腹泻.便溏.水肿的状 ...

  • 气血不足?补益人体元气之法,每天振动或艾灸刺激两穴,补气补血

    △点击视频,查看详细讲解 Hi,我是ECHO每日一穴的小艾,今天分享两个大补元气,让你元气满满的穴位,任脉上的关元.气海穴. 关元属任脉,小肠之"募穴",也是大家熟知的丹田的位置, ...

  • 失眠如失血!艾灸,把失去的补回来

    早早躺上床,但是辗转反侧总是睡不着,感觉每天就睡1~2个小时.早上起来头痛欲裂,白天特别没精神,总是打瞌睡,但是躺到床上就是睡不着.感觉整个人要崩溃了,心情变得烦躁.抑郁,甚至都有轻生的念头. 失!眠 ...

  • ▶脾虚比肾虚更可怕,艾灸这一穴位,补脾有奇效

    身体肥胖的人,90%都是体质虚弱者,体虚是身体脾胃功能减弱衰退导致的,这大多是虚胖的一种表现.要解决虚胖问题,一定要健脾祛湿.一旦人体脾虚,就会导致体内水湿运化不畅,水湿停留而出现腹泻.便溏.水肿的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