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解决感情问题的方式,正在制造问题本身
你有没有试过,在感情中遇到问题,然后尝试去解决。最终却发现,自己一开始假想的解决办法,反而让原来的问题,更加严重了。
比如:
发现两个人缺乏沟通,为了解决掉这个问题,想到的解决方法是,增加沟通的频率。然后就去强行制造沟通的机会,结果却导致对方更加回避沟通这件事了;
通过对日常行为的解读,感觉对方不够爱自己,然后为了验证这个解读结果的真实性,通过作的方式去试探,去寻求对方还是爱自己的证据。最终却因为行为表现太作了,反而导致对方变得更加不爱自己了;
好不容易遇到一个自己非常喜欢的人,因为想要留住对方的欲望过于强烈,于是用了很多控制的手段去“留住”对方,最终导致了对方感受到被控制的压抑,反而加快了对方的离开。
有没有很熟悉的感觉,是不是自己也曾经经历过这种状态?整个事情的发展过程往往都是:
第一,两个人之间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等待被解决;
第二,两个人也能意识到有问题,并且渴望解决问题;
第三,尝试了一种或以上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都统统变成了助长问题恶化的根源。
这个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应对问题的处理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明明在日常生活中,是能适用的。可是一旦放到亲密关系当中,为什么就不奏效了呢?
之所以会不起作用,是因为我们将结果当成了问题。
比如开头中所列举的例子:
“缺乏沟通”不是问题,是问题本身所导致的结果。
真正的问题可能是,沟通模式不匹配。比如对方吃软,刚好你又很喜欢正面硬刚。是沟通模式不匹配这个问题,导致了缺乏沟通这个结果的产生。
同理,“感觉对方不爱自己”也不是问题,是结果。
真正的是问题可能是,自己的安全感不足。导致了自己的价值感来源全部都是对方提供,依赖程度较大,更加害怕失去对方,也就更加容易产生对方不爱自己的感觉。
“对方想要离开”更不是问题,还是结果。
真正的问题可能是,两个人的相处模式不匹配,导致对方产生了不舒适感,进而产生了想要远离的念头。
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识别什么是问题,什么是结果。要学会搞清楚里面的逻辑关系。那么怎么去识别呢?
结果,是问题的呈现方式之一。识别的办法就是从结果本身去倒推,通过不断地反问:“为什么?”来深入到真正的问题中,直到你得到了一个无法再去倒推的答案。
这个答案就很大概率是根源问题了,当你能够识别到根源问题时,这个问题就已经不是问题了。
比如两个人之间缺乏沟通。就问自己,为什么两个人之间会缺乏沟通?
你应该会得到很多的答案:
自己不会表达
沟通模式不匹配
有人不够爱
然后自己再从这些答案中,继续去分析每个答案的可能性。
自己不会表达?不是,朋友都说我这个人就靠嘴皮子功夫了,而且自认为是一个会表达和沟通的人,排除。
沟通模式不匹配?有可能,感觉每次两个人聊天时就特别别扭,像一拳打在棉花上,保留。
有人不够爱?应该不是,自己可以感受到对方不是随便玩玩,而且也为自己付出了很多的精力和金钱。排除。
我们继续往下挖掘,为什么会沟通模式不匹配?又会得到很多个答案:
对方不习惯通过面对面沟通去表达感受
自己沟通方式让对方不舒服
等等。。。
分析可能性的过程我就不再重复一次了,假定是因为对方不习惯通过面对面沟通去表达感受。那么我们解决问题的方向就有了:切换一个对方能够接受的沟通方式即可。
比如对方害怕面对面,是因为害怕面对面这种即时性沟通,所带来的“必须回应”的压力,那么我们减少当面质问这种情景的发生。
去尝试一些不追求即时性的沟通方式,比如写个邮件,甚至是可以写封信,我见过不少情侣当面吵架很厉害,反而通过写邮件的方式,能够很理性去沟通。
这是因为写邮件这种非即时性的沟通方式,降低了“必须回应”的压力。沟通环境没了压力之后,自然就愿意去表达自己了。只要愿意开始表达自己的感受,那么缺乏沟通就不存在了。
当我们尝试了“写信”“写邮件”这些非即时性沟通的方式后,就去观察对方的反馈,我们再做思考和行为的调整,直至问题被解决。
当然这个只是我假想的一个理想状态,真实世界的情况会比这要复杂得多,我只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大家可以知道,原来还有这种解决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