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闽散文:空山灵雨 梦笔生花
“落花生”是漳州籍新文学运动的先驱者许地山先生的笔名。大凡读过许地山先生的《落花生》,都不会忘记这位漳州先贤所倡导的做人要“像花生,因为它有用的,不是伟大、好看的东西”。
许地山先生1893年2月14日丑时生于台南府城延平郡王祠侧的窥园里,乳名叔丑,学名赞坤,自号地山,幼年随父定居龙溪县祖籍地(今龙文区蓝田镇云洞岩南麓的陈墩社)。他四岁入私塾读书,在漳州城内被誉为“神童”,曾经在石码眉麓小学当教员,后来又到龙溪师范任教,著名的散文《落花生》就在这时写成的。我的老家梧桥村在陈墩社西北相隔了3个小村落,距离不过3公里。《落花生》里所描写的花生,那不起眼的,藏在叶子下面,小小的小黄花,开过以后就随花茎往下面的松土扎,而后结成的花生果,的确也是我小时候亲历松土除草,又经常参与收摘的闽南丘陵园地上的土产。当年朱文公莅漳知政时,曾对漳州人爱吃又香又脆“炒花生”,很多人因而上火积毒生疮的现象而感到忧虑,他后来经多方研讨后提出了以多吃“萝卜汤”解毒消火的办法,这一偏方至今仍在老百姓中流传。许地山先生对花生的感触,不在于花生的花,而在于花生的果实,心游此物有感而发,这的确也是寻常物中不寻常!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省凤凰县人,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结束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沈从文先生著述的《沈从文和那些人与事》(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中曾说道“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作为与许地山先生同一时代的新文学前驱,故乡的一山一水,甚至蛛丝马迹等等,都可能是文化大家们的共同关注经常游物于心的假托。沈从文先生在《论落花生》文中评论道:“《缀网劳蛛》、《空山灵雨》、《无法投递之邮件》,上述各作品作者落花生,是现在所想说的一个。这里说及作品风格,是近于抽象而缺少具体引证的,是印象的复述。”他认为许地山先生在中国以异教特殊民族生活作为创作基本,以佛经中邃智明辨的笔墨,显示散文的美和光,色香中不缺少诗,《落花生》最本质的特点是使散文发展到一个和谐境界,这是最散文的诗质,这才是人的文章!
祖籍漳州的许地山先生虽在台湾南部出生,但从小生长在漳州,1917年夏天,25岁的许地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燕京大学文学院,在基督教教会创办大学接受高等教育;1922年8月,许地山先生与梁实秋、冰心一起到美国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哲学系学习。1924年他获得文学学士学位,以“特别生”资格进入美国牛津大学曼斯菲尔学院研究宗教史、印度哲学、梵文、人类学和民俗学。两年后他又获得牛津大学文学学士学位,学成回国后在燕京大学任教。所以,沈从文先生认为许地山先生由于“环境和教育,更雄辩的也更朗然的解释了作者作品的自然倾向了”。就像取材于小时候农村的生活印象《落花生》一样,“始终用东方的头脑,接受一切用涛本质的各种学问,这人散文在另一意义上,则将永远成为奢侈的、贵族的、情绪的滋补药品”。(沈从文著《心与物游》第213页)。对于吃了那么多洋面包的许地山先生而言,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文学创作并不是一件赶时髦的风格,而他的确是用东方的头脑去诠注西方世界的精神理念,这更是另一种“奢侈的”的乡土情怀。
沈从文先生在评价《缀网劳蛛》时,说许地山先生在作品中描述了一位信基督教的女人,用佛家的慈悲拯救了一个逾墙跌伤的贼。第二天,她丈夫回来知道这一情况后,无理性地将女人刺伤了,女人转到另一热带的地方“去做小事情,看采珠,从那事上找出东方式的反省”。到后来,女人也被反省的丈夫迎回去了,但即使是这样,她丈夫心中时常充满忐忑不安!全篇的意思在人类纠纷,有情的人在这类纠纷上发现缺陷,各自加以弥补。缺处的发现,以及对缺处的处置,作者是用东方式的情感把事情加以个性化。这篇作品有类似托尔斯泰名作《复活》中的情节,只不过没有那么鲜明与曲折吧了!
许地山先生对人生的万象感到扰乱的认识兴味甚浓,一些作品中,如《命命鸟》、《空山灵雨》的梦解,特别是《鬼赞》中的鬼话:“人哪,你在当生、来生的时候,有泪就尽量流,有声就尽量唱,有苦就尝,有情就施,有欲就取,有事就……等到你疲劳,等到你歇息的时候,你就有福了。”起初,作品那么积极的对“生的任性”加以赞美,而后面却把福气归到灭亡。这与作者当年目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暴行,并在皖南事变发生后,他与张一麟先生联名致电蒋介石呼吁团结,一致对外,招致反动势力扬言要暗杀他的时代背景不无关系。因而,淡看生死,柔性中饱含着正义的凛然,亦跃然于此时作者的作品纸上。
沈从文先生认为,作者是容易被世人忘却的,虽为当然的事,然而有不能被人忘却的理由。1938年3月在汉口与郭沫若、茅盾、巴金、夏衍、郁达夫、郑振锋等45人一起当选为理事,共同加入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漳州人许地山先生,不幸于1941年8月4日下午2时殉职于香港大学职上,噩耗传讯,孙中山夫人宋庆龄女士第一个送来花圈,香港大学为他下降半旗,香港九龙钟楼为他鸣钟致哀!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件事如今已逐渐被世人所忘却,包括很多漳州人,这也是当然的事了。然而,沈从文先生评价他“为上述及那特质的优长”,我们不应该不找机会时常讨论这一切!
梧闽风采
郑亚水,笔名梧闽,自号"山石码'',毕业于厦门大学政治学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先后由漳州市图书馆出版《秋水白云》、《西方国际政治研究》、作家出版社出版《白云深处》、海风出版社出版《月泊龙江》等书籍,散文作品并入选《中国散文家大辞典》(作家出版社)。
2001年中国东欧经济研究会授其《企业文化一一现代企业的灵魂》''优秀社科论文一等奖'',并入选《中国改革发展论文集》(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9年11月,该论文被清华大学收录《n<1知网空间》智库咨文。
2009年9月《新文化泛思》入选中央党校全国思想政治工作科学专业委员会编审的《科学发展观学习与实践文集》;《<兰亭序>拾遗》一文于2010年9月入选《中国散文家代表作集》(作家出版社),并荣获2010年度中国散文学会“中国当代散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