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禅不在远处,福不必外求

《道德经》:禅不在远处,福不必外求。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一、

你所看到的世界,都是你的心想让你看到的,心有所想,也有所见。

人是一种情感动物,当一个人抓捕了外界的信息,便由自己的意识组成一个定论或者意识时,掺杂的都是自己的主观情绪。

很多时候,外界的悲与喜,好与坏,并不是外界客观真正存在的,而是自己的心想让自己看到的。

比如说一个人每天抱怨自己生活嘈杂而烦闷,甚至觉得自己的人生都是不幸的,然而从客观角度来说,他真的不幸吗?

未必如此,他有着健康的身体,有家人陪在自己身边,和那些连正常生活都没有的人相比,他已经幸福的多了,但是他看到的却只是嘈杂和烦闷。

所以这就是答案:我们的心让我们看到了一些,自以为是正确的东西

道家思想一再强调“无为”的智慧,无为就是放下自己的主观情绪,不要去拿自己的意识评价自己所处的世界,这样便认清了自己所处的客观环境。

当你的面前放着一杯清水的时候,你不往里面加东西,它就不会变浑浊。

放下了自己内心的烦闷和嘈杂时,禅就在自己心里,福也自然会来。

《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窥于牖,以知天道;其出也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弗为而成。

了解大道的人足不出户,就能推知天下的事理;眼不望窗外,就能了解大自然的法则;越向外奔逐的人,他所知道的也越少。所以得道之人不需要远行就可以预知,不用窥望就能命名,不去妄加施为就能够成功。

真正的智者不用远求,从自己心里就能看到自己应该看到的世界,不仅仅是当下,人生的未来也是如此。

真正主导自身的并不是外界的环境,而是自己的内心,心有所向,人有所从。

《诗经》之中有这样一句话: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这句话只有八个字,但是其中涵盖的思想非常深奥,一个人应该多想一想自己的所作所为,看看自己所言所行是否符合天道,这是预测未来人生以及掌握事理最好的方式。

人生中有许多事情是定数,也就是我们生下来即存在的“命”,这个是我们改变不了的定数,但除此之外,有更多的是自己可以主导的变数,这个变数就是用自己的行为所决定,而行为的根源是自己的心。

正所谓性格决定命运,一个人的心决定了他的想法和举止,而这一切造就了人生的结果。

所以一个人有没有好的命运,是不是有很多福气,要从自己的心里去找答案,而且人生不管走到什么样的结局,不要去抱怨外界的环境对你产生的影响,根源都在于心。

二、

古人常说: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上天带来的灾难,或许还可以躲避;自己做的恶事带来的灾难,是无法逃避的。

“命”所带来的定数我们无法逃避,但是自己可以用福德与温和,对这种定数起到缓冲与和解的作用。

比如对于一个善良的人来说,他内心存在着和气,和气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哪怕人生出现了灾难,他也可以在这个灾难中尽可能的减少损失,为自己止损。

而且一个温和善良的人身边会聚集许多相同性质的人,即便落入低谷,也有许多人相助,他也能轻松上岸。

所以上天带来的灾难我们不能完全躲避,但是可以与其适当和解,而自己做的恶事这个灾难却永远躲不开。

你自己心里面有多少嘈杂和戾气,你的人生就要为这个戾气付出多少代价。

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就要懂得反省自己,看看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天道,你想得到一件福报,那你要看一下自己的心态以及自己所做的言行举止,是否具备接受这个福报的条件,这个条件也叫做“福德”

“福德”不仅仅是从善良中来,善良只是自己求取福报的其中一个条件,除了善良之外,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让自己的行为符合天道。

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为不违背规律,一切合理适度,就没有什么条件会伤害到你,避免了后患,福气也会多了起来。

所以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积累自己的福德,用善良塑造自己的福德,让自己的行为都能合乎正道,这就是福报的来源。

禅不在远处,福也不必向外求,一切都在自己心里,看透了,想明白了,按此道理去做也就对了。

作者|国学书舍

(0)

相关推荐

  • 一个人的福气,皆有定数

    一个人的福气,皆有定数

  • 《道德经》10大智慧名言,字字珠玑,受益无穷

    <道德经>虽然成书于两千多年前,却字字珠玑,句句经典,永不过时,充满为人处世的大智慧.下面与大家分享其中的10句名言,共同学习领悟古人的智慧. 1.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狂风不会在早上 ...

  • 人这一生的福气,其实是有定数的

    人生得到和付出永远是成正比的,这一点或许有怀疑,但事实确实如此.只是我们更多的只看到了自己的付出,没看到别人的付出,只看到了自己的努力,没看到别人的努力,甚至是自以为是地假努力,自我感动式地假勤奋.这 ...

  • 《道德经》:祸福在天道,而天道自在人心

    一. 祸福在天道,而天道自在人心. 有一句话叫:"福祸无门,惟人自召",世间万事看似是外界的原因,但其实和我们自己本身有离不开的关系,我们不能主导人生世事无常的变化,但人生世事无常 ...

  • 几则随想与感悟,分享快乐

    如果说人是有人性的,那么是不是也可以说人也是有天性的呢? 如果说人的人性是善变的,那么是否可以说人的天性是不变的呢? 我不知道,君当思之. 杯子要洗干净,它才是透明的.杯子是一种器,器是要发挥作用的. ...

  • 快乐不必外求,你自己就是最珍贵的宝物

    问:你的人生的目的和价值是什么? 答: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问:你得有钱.有闲,你现在有啥? 答:怎么算有钱,怎么算有闲! ...... 每个人观念不一样,因为站的角度不同,没有对与错.正由于看待事物的 ...

  • 《道德经》之祸与福的辩证关系,世界是动态的,事物总是在变化

        老子认为,世界是动态的,其最主要的表现就是事物总是向它自己的方向变化.许多辩证的关系,如动.高.长.祸等,都是他所说的.灾祸是贯穿人一生的一对概念,灾祸的转化过程是人生命的整个过程.所以,命运 ...

  • 禅林之约 /紫杉(外两首)

    禅林之约 禅林古刹 静谧安详 秋的落叶 伴着 暮鼓晨钟 余音袅袅 悄悄飞扬 静静行走在 古刹的 每一个角落 脚下发出 沙沙的轻响 像塔角的 铃铛 在 随风吟唱 瞧 银杏树下的 红衣女子 颔首 低眉 合 ...

  • 【三江文学】《祝 福》外二首 文/老雪

    [三江文学现代诗刊] 总第930期 社    长:李不白 特邀顾问:周渔 总    编:黄葵 副社长:王笑一 副总编:火灵 主    编:张明洪  紫衣云梦 副主编:轻舞飞扬 颜雪 本期编辑:狂哥 & ...

  • 禅的解脱不是向外的,而是向内的

    ​六祖大师说:于彼相中,不生憎爱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淡泊,名一相三昧. 禅的解脱不是向外的,而是向内的:不是离开生活的,而是让我们去改变对生活的态度:不是让我们抛弃工作.学习.责任和 ...

  • 沈信成:日月同恒 寿与天齐——敬贺母亲七十七寿福(外两首)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欢迎指导,期待赐稿,体裁不限.诉说灵魂情感,传播社会万象,品论人生得失,关注百姓喜乐,倡导原创,感谢 ...

  • 道德经妙解丨41 万物静观皆自得 莫向心外求

    41 万物静观皆自得 莫向心外求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 ...

  • 一日禅:积善福

    一日禅:积善福 2021年02月26日 09:04:11 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196人参与44评论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妙传 孝亲不辞劳苦,自为儿孙好榜样,行善不望回报,必为儿孙积善福.

  • 太极拳开发人身本来就具备的能力,不必往外求,再聊太极入门

    04:56来自太极与养生 有学长在文章<练好太极拳须明拳理晓拳法,松沉是关键,而松贵在"放">后留言:"老师讲"沉劲"是一种自然力,王壮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