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家栓 | 民国时期,一份真正的民办报纸

《宁海周报》主编陈邦椿先生(1907.9-1989.10)


这里不仅有乡土味

微信公众号:乡土宁海

作者:薛家栓

原标题:《宁海周报》始末

民国时期,我县发行的主要报纸叫《宁海民报》,虽名曰“民”报,其实是国民党县政府直接操纵。不但在报社内安插有政府人员,经费由县政府筹集,而且国内外消息均来自国民党中央社电讯,是一份地地道道的“官”报。
在《宁海民报》创刊前,有一份真属于民办的报纸,叫《宁海周报》,仅出8期,就被国民党政府查封。从1933年元旦创刊到同年的5月21日被禁,前后共131天,现据搜集到的资料,作简单介绍,以补我县出版史之空白。
二十世纪30年代是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时代。“九.一八”事变后,日寇魔爪伸向华北、华中,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而国民党政府,在“攘外必先安内”的口号下,加紧对苏区红军进行围剿。为了弥补庞大的军事开支,国民党大肆增加苛捐杂税,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处于荒僻海隅的我县,同样受到时代潮流冲击,于是宣传抗日、抵制日货、反对国民党政府横征暴敛的浪潮在古老的县城中蓬勃开展起来。
在缑南(今龙灯墙巷)执教的陈邦椿先生,曾在日本勤工俭学,目睹日本军国主义欲吞并中国的气焰十分嚣张,回国后深感国内形势每况愈下,救亡工作迫在眉睫。于是联络了同校教师叶信乐、社会青年华宣猷等人,决定出版一份报纸,以宣传抗日为主,还要“为社会揭黑,为民众剖白”(见《宁海民报》第12期)。此次行动得到校长吴子桐先生的支持。吴校长为前清秀才,学问渊博,精通书法篆刻,是国画大师潘天寿先生的启蒙老师之一,富有正义感和爱国心。消息一传出,县城民众热烈响应,捐款集资,积极支持民报。经过几个月的筹备,创刊号《宁海周报》于1933年元旦正式出版发行。
元旦这天,城隍庙正在开游艺会,锣鼓喧天,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报社同仁把带有油墨香味的《宁海周报》向民众发售。人们抢着买报,先睹为快。一百份报纸一抢而空,这在当时是一件了不起的盛事。
报纸为4开2版,铅印。第一版上为国内外要闻,下为广告;第二版上为地方新闻,下为文学副刊《溪风》。报名由日本留学生王建极(乙坡)书写,颜体行书。由源来书局承印。
第一版国内外要闻摘自宁波、上海等地报纸如《东南日报》《申报》《大公报》等,多报道日寇侵占我国领土和全国人民抗日动态、消息。如第3期用红字套印“榆林失守”四个大字,触目惊心。第二版的县内新闻,多揭发当时社会黑暗,地方土豪劣绅横行霸道鱼肉人民的消息,如《冤死鬼哭诉公堂》,报道一乡民因缴不起地租,被迫害致死,其妻挈儿携女到县堂哭诉的事件。又如《一支花大发雌威》,报道了某豪绅小妾,芳名叫一支花的在大街向农民撒野一事。这些新闻都遵照办报宗旨,带有明显的倾向性。而文学副刊《溪风》以发表短篇文学创作为主,如随笔、短诗、短评等,这恐怕是我县最早的一块文学创作园地。作者以青年知识分子为主,后来由文学青年严伯钧(严寒)负责编辑。
《宁海周报》在创办初,国民党省部特派员章本范亦想将此报收买为官办,但遭到陈邦椿等婉言相拒,章怀恨在心。县政府及地方绅士从以后出版的报纸上嗅出了一些和他们口味格格不入的内容,便找借口千方百计要置此报于死地。恰好第7期报道了西乡“土匪”活动的消息。所谓“土匪”,其实就是共产党领导的在农村坚持武装斗争的革命队伍,被国民党县政府抓住了把柄。5月21日下午,县长胡鼎仁在教育局长金义惠和巡官、法警的簇拥下,亲临缑南小学。华宣猷恰巧不在,吴校长不知所措。胡鼎仁说:“《宁海周报》明为宣传抗日,暗在煽动民众,反对政府,有赤化嫌疑。华宣猷无正当职业,所采访文章,均有'左’倾,必定是共产党无疑。此报查封,不得再发行!”陈邦椿据理力争,说此报是经过县政府注册,属合法出版,何况在此国难当头之际,宣传抗日是公民的职责等等。胡鼎仁置之不理,并将已印刷好的第9期的大捆报纸全部带走,并警告陈邦椿等要好好教书,不要再惹是生非,否则后果自负。责令吴校长写书面保证,对教师要严加管束。同时张贴布告,通缉华宣猷,华只得流亡外地,后来进了黄埔军校。
《宁海周报》停办后,国民党县政府物色了卢朴石研赵佑藩等人,办了一份官方报纸《宁海民报》,在同一个月出版。
《宁海周报》从创刊到被查封虽然只有短暂五个月时间,名曰“周”报,实际上限于客观条件,间隔时间有时足半个月,最长时间为一个多月。尽管如此,在宁海县城的影响却是十分深远的,因为它真实地报道了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的社会主义中国内外真实的消息,鼓舞了人民抗日的热情,揭露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正因为真实,所以能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但在那“禁锢比罐头还要严密”的时代中,其命运当然是可想而知的。
1934年5月《宁海民报》刊载有关《宁海周报》的回忆
希望县文物、档案、图书馆部门能妥善将此报收集保存,这是我县一份难能可贵的文化遗产,是我县文明历史的见证。

【附】:《宁海民报》去年今日全文

是去年的今日——二十二年(1933年)的元旦,邑庙举行 游艺会,在万头攒动、锣鼓喧天的剧场中,飞扬着白报四开直式的新闻纸,还听到:“……喂!宁海周报!……新出版的宁海周报!……"的叫卖声,当时颇引起邑人的注意。

在过去,宁海报纸,也出过几种,但都出不了三四期就停了,在创刊时,也没有什么叫卖的呼声,所以没多少人认识他、注意他。宁海周报,似乎异军突起、与众不同,想来问前途有无限的希望,可以”长命百岁“了。果然,自创刊以至二、三、四、五、六、七、八期,打破宁海新闻事业的纪录。

事体真有意想不到的,当宁海周报第九期正在付印的时候,不知道为了什么,竞受当局的怀疑、猜忌,甚至加以摧残,不幸于五月二十一日奉令停刊。于是牙牙学语之幼童——周报,从此夭折了!彼时亦顿呈一蹶不可复振之势。

乡土宁海公益平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