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时光,150篇随想,2000多个日夜……暮年巴金是如何写《随想录》的?
巴金自述:
《随想录》是我最后的著作,是解释自己、解剖自己的书,但这也只是刚刚开始,本来还想写《再思录》,却没有办法,“来日无多”了。我还需要讲什么呢?反反复复,唠唠叨叨,我把书一本一本地堆起来,也不见得就能说服读者。
我又想起了老托尔斯泰,他写了那么多的书,他的《全集》有九十大册,他还是得不到人们理解,为了说服读者,他八十一岁带着一个女儿离家出走。他决心改变自己的生活,却没有想到中途染病死在火车站上。
这是俄罗斯大作家给我指出的一条路。改变自己的生活,消除言行的矛盾,这就是讲真话。
现在我看清楚了这样一条路,我要走下去,不回头。
1979年8月巴金完成了《随想录》第一集的写作。
150篇“随想”、2000多个日夜、8年时光……巴金在垂暮之年一字一句写下了《随想录》。至2016年,《随想录》已创作完成三十周年。
1978年,巴金开始写作《随想录》,写了《总序》和第一篇《谈〈望乡〉》。
《随想录》总序手迹丨供图:巴金故居
1979年,巴金写了《随想录》第2至35篇。这年8月,他完成了《随想录》第一集的写作。12月,《随想录》第一集由三联书店香港分店出版。
《随想录》第一集书影
在《把心交给读者》中,巴金开篇便说:“前两天黄裳来访,问起我的《随想录》,他似乎担心我会中途搁笔。我把写好的两节给他看;我还说:‘我要继续写下去。我把它当做我的遗嘱写。’……我还要争取写到八十,争取写出不是一本,而是几本《随想录》。我要把我的真实的思想,还有我心里的话,遗留给我的读者。”
1979年11月,巴金与丁玲参加第四次文代会。
1980年,巴金写了《随想录》第36至60篇。他不仅要写自己几十年创作道路上的收获和甘苦,更想给“十年浩劫”作一个总结。他说:“我经历了十年浩劫的全个过程,我有责任向后代讲一点真实的感受。”
《写真话》一文手迹
1981年,巴金写了《随想录》第61至73篇。这一年4月,《随想录》第二集《探索集》由三联书店香港分店出版。
巴金曾说:“从1978年12月到1981年9月将近三年的长时间里,《大公园》连续刊出了我的七十二篇‘随想’。我的‘无力的叫喊’给我带来了鼓励和响应,主要依靠读者们的支持。我感谢一切对我表示宽容的人(《大公园》的编者也在其中)。我的《随想录》好比一只飞鸟。鸟生双翼,就是为了展翅高飞。”
《小端端》一文手迹
《再说端端》 一文手迹
巴金与外孙女端端
1982年,巴金写了《随想录》第74至95篇。这年8月,《随想录》第三集《真话集》由三联书店香港分店出版。十卷本的《巴金选集》也在这年得以出版。
在写作时,巴金不断鼓励自己说:不管怎样,我要努力写,努力挖(挖掘自己的灵魂),我相信我的努力不会是白费的。
1983年,巴金写了《随想录》第96至110篇及113、116两篇。这年10月23日,巴金患上帕金森氏症,住院治疗直至次年5月才出院。
巴金与曹禺1982年春摄于寓所
1984年,巴金写了《随想录》第111至125篇(不含上年完成其中两篇)。这一年10月,《随想录》第四集《病中集》由三联书店香港分店出版。
巴金曾坦言,当初制订写作计划相信每年可以写出“随想”三十则,那时他并未想到生病、摔伤以及长期住院治疗等等。但这些事全发生了。“我只得搁笔。整整八个月,我除了签名外,没有拿笔写过字。以后在家里,我开始坐在缝纫机前每天写三四行‘随想’时,手中捏的圆珠笔仿佛有几十斤重,使它移动我感到十分困难。那么就索性扔掉笔吧。然而正如我去年年底给一位朋友的信中所说:‘沉默也使人痛苦,既然活下去,就得留一点东西。’因此我还是咬紧牙关坚持下去,终于写出一篇接一篇的‘随想’。”
巴金在医院的病床上为朋友签名
1985年,巴金写了《随想录》第126至133篇。这一年他再次当选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1986年,巴金写了《随想录》第134至150篇,完成五集全书写作。
《化作泥土》一文手迹
这年1月,巴金在接受采访时声明将不再兼任一切荣誉职务,不再为人题词,不会会客访友,闭门写作《随想录》。8月20日,巴金写完《随想录》最后一篇,历时八年他终于完成了这部40多万字的大书。
12月,《随想录》第五集《无题集》由三联书店香港分店出版。《巴金全集》也在这年开始出版。
《怀念胡风》一文手迹
巴金在《随想录》合订本的后记中说:
“我们这一代人的毛病就是空话说得太多。写作了六十几年我应当向宽容的读者请罪。我怀着感激的心向你们告别,同时献上我这五本小书,我称它们为‘真话的书’。我这一生不知说过多少假话,但是我希望在这里你们会看到我的真诚的心。”
文/罗昕 王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