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徐盛篇(上)——合肥之战的逃兵
三国良将系列之徐盛(上)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三国是一个豪杰辈出,英雄人物云集的时代。到底是时势造英雄,还是众多英雄共同创造了这个时代,众说纷纭。英雄豪杰实在太多,曹操、刘备、关羽、诸葛亮、周瑜……不光这些家喻户晓的大人物,同时也有更多名气稍逊,但人生也足够精彩的“小”英雄。毕竟运筹帷幄的是主帅,但真刀真枪冲锋陷阵,还是要靠麾下猛将。今天要讲的,就是东吴阵营的重要将领,徐盛。
徐盛重大事件之一——大破黄射
徐盛(生卒年不详),字文向,徐州琅邪国莒县(今山东省莒县)人。与多数东吴早期将领一样,徐盛也不是江东本地人。为躲避北方战乱,徐盛才逃到吴郡居住。具体原因不知道,总之徐盛这北方汉子来到吴郡,很快闯出名声,附近的人都知道徐盛勇气非凡。
建安五年(200),孙策去世,孙权继位。听说自己眼皮底下有个名声很大的豪杰,于是招揽徐盛,任命其为别部司马。也就是说,徐盛在江东阵营资格并不算老,相比孙坚、孙策时代就追随孙家的二代、三代老臣,徐盛正经是晚辈。
既然来得晚,一开始的地位就不会很高。徐盛这个别部司马只有五百士兵,担任柴桑县长。柴桑处在与江夏黄祖交界不远处,属于前线,而且孙策刚死孙权继位不久,江东到处危机四伏,前线兵力也很吃紧,于是黄祖之子黄射时常带兵侵扰江东。
有一次,黄射率领数千人进攻徐盛,徐盛手下满打满算才五百人,而当时能立即组织起来的还不到二百人。带着这么点人,徐盛登上城墙用弓箭向敌军射击。在徐盛的鼓舞下,城内弓箭如雨般落向黄射军,黄射下令攻城,怎么也攻不下来,却付出了千余人伤亡的代价。
《三国志·徐盛传》载:盛时吏士不满二百,与相拒击,伤射吏士千余人。己乃开门出战,大破之。
趁着黄射领兵撤退的时机,徐盛居然带着他的二百人小部队大开城门追击,还大获全胜。自此黄射再也不敢来柴桑侵扰了。孙权得知徐盛立功,确定自己发现了一个人才,于是立即提拔为校尉,并担任芜湖县令。后来徐盛讨伐临城南阿地方的山贼有功,再被提拔为中郎将、督校兵。
这里的督校兵,也就是监督校尉手下士兵的意思。当时孙权本身官职不高,部将们也多是“某某校尉”,所以徐盛的职责也就是负责监督各部将士遵纪守法的情况。
徐盛重大事件之二——逮捕屯吏,疑惧蒋钦
孙权执掌江东的最初几年,各郡盗贼蜂起,以豫章郡最为严重,所以众多将领这段时间都分布在豫章各地平定山贼。蒋钦这时负责宣城周边的平叛,结果手下一名屯吏因行不法之事,被徐盛抓住,上表孙权希望将其斩首。
徐盛作为孙权阵营的后来者,孙权用他监督将士,自然也有看中徐盛没有裙带关系的因素。徐盛也很敢干,上任不久就把蒋钦的屯吏给抓了。蒋钦的名气可能不是特别大,但在江东地位非常高,早在这个时期就已经是“督率万兵”的统帅级将领,比徐盛不知高到哪里去了。
徐盛这边刚正不阿地严明执法,孙权却没有给徐盛撑腰。
《三国志·蒋钦传》载:芜湖令徐盛收钦屯吏,表斩之,权以钦在远不许,盛由是自嫌于钦。
孙权以蒋钦领兵在外为由,没有支持徐盛的处斩意见。这就尴尬了,徐盛弄得里外不是人,主公不支持自己,又得罪了蒋钦,心里总是惴惴不安,生怕蒋钦会报复自己。
孙权为了安抚照顾蒋钦而做的法外开恩,可把徐盛给坑苦了,这个心结一直埋藏了十几年。直到濡须之战时期,蒋钦与吕蒙共同指挥江东诸军抗击曹操,徐盛也在军中。可能蒋钦这时候才知道徐盛一直在害怕自己,于是天天把徐盛挂在嘴边,天天夸徐盛怎么怎么好。
徐盛这才知道,蒋钦并没有记恨自己,是个胸怀宽广的大将。于是徐盛对蒋钦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对蒋钦也是赞不绝口,逢人就说蒋钦是个好领导啊!这个埋在心底十几年的心结总算解开了。
可以看出,徐盛本想在“督校兵”的过程中干出点名堂,却太过天真,毕竟孙权要综合考虑的事情太多,不可能真的因为一个小吏寒了大将的心。所以徐盛后来投鼠忌器,并没有成为一个以军纪严明著称的将领。
徐盛重大事件之三——合肥之战
建安二十年(215)八月,孙权集结十万大军攻打合肥,徐盛随军出征。不过徐盛在这场大战中的表现,很难让人满意。尽管孙权军大败亏输,也有陈武战死、凌统甘宁逆势拼杀等可圈可点之处,但徐盛就有点狼狈了。
先是张辽带领八百敢死队突袭孙权大营,依靠事先掌握的情报,张辽在清晨径直突入孙权中军大帐,杀得孙权军一片混乱。依靠兵力上的绝对优势加上一众将领保护,孙权才得以逃得活命。
《三国志·贺齐传》载:二十年,从权征合肥。时城中出战,徐盛被创失矛,齐中兵拒击,得盛所失。
徐盛的防区显然位于孙权中军大帐的正前方,作为张辽敢死队的必经之路,惨遭重创的徐盛不仅受了伤,自己的长矛也在混乱中丢失。弄丢武器,这可是武将的奇耻大辱,多亏贺齐领军抵挡张辽,也是随着时间推移十万大军稳住阵脚,张辽不敢恋战迅速撤离,贺齐才把徐盛的长矛寻了回来,并还给徐盛。
在后来的逍遥津之战中,有一个大家应该都很熟悉的桥段:宋谦、徐盛逃跑,潘璋从后面追上来斩杀二将的两名士兵,于是两队人马只能返身再战。这也是徐盛一个无法抹去的黑点。
《三国志·潘璋传》载:合肥之役,张辽奄至,诸将不备,陈武斗死,宋谦、徐盛皆披走,璋身次在后,便驰进,横马斩谦、盛兵走者二人,兵皆还战。
如果说非要给徐盛找一个逃走的理由,那应该就是之前张辽突袭时已经受了伤,确实没办法再冲锋陷阵。只是再有借口,在陈武、凌统、甘宁、吕蒙等人的表现面前,都是苍白的。
合肥之战这场东吴众将的大考,有人虽败犹荣,有人丢盔弃甲。江东十二虎臣合传中,陈寿将徐盛排在第十位,这个排位虽然主要看资历,但资历更晚的甘宁却排在前面。可见徐盛的表现,在十二人中确实不算突出。那么,战绩非但不亮眼,反而有点拉胯的徐盛,到底凭什么能得到在《三国志》中立传的资格呢?这个问题,下期继续讲。
因为近期其他事情较多,更新频率有所放缓,希望老读者能够继续支持,新读者对本文及本系列感兴趣的话,敬请点击关注吧,您的支持是我持续更新的最大动力,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