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染色技艺——尊重缬
这种染色技艺,属于夹缬一类。
夹缬”的制法是用缕空花板把丝绸夹住,再涂上一种浆粉混合物(一般用豆浆和石灰作成),待干后投入染缸加染,染后晾干,刮去浆粉,花纹就明白显出。宋人笔记说的“药斑布”,碎金说的“浆水缬”就指这一种,说它是蓝底白印花布的前辈,大致是不错的。这样作成的染缬,花色必浅于其他部分;如用花板夹住,直接于漏空处用颜色刷染,花色就深于其他部分。后者虽也叫染缬,但材料并不曾入过染缸。(三套缬中可能也有用刷染法加工的。)这种染缬必用花板,较早的记载有北宋张齐贤著洛阳绅搢旧闻记称“洛阳贤相坊,染工人姓李,能打装花缬,众谓之李装花。”[宋]洛阳(今河南洛阳)人。为洛阳贤相坊染工,能打装花缬(即印花雕版),众谓之李装花。一个做夹缬花版的匠人能青史留名实在是个难得的事情。其次是宋史舆服志载政和二年诏令:“后苑造缬帛,盖自元丰初置为行军之号,又为卫士之衣,以辨奸诈,遂禁止民间打造。令开封府申严其禁,客旅不许兴贩缬板。”到南宋后已解禁。
《清异录》载:“显德中创行尊重缬,淡墨体花深黄。工部郎陈昌达好缘饰,家贫,货琴剑作缬帐一具。”也就是说,这位叫陈昌达的工部郎因为过于喜爱夹缬,竟然把自己的古琴和宝剑卖掉做了一床缬帐。这种深色地的花缬,到北宋时还流行,后来被政府用法令禁止,技术才失传。
宋史舆服志载天圣二年诏令:“在京士庶,不得衣黑褐色地白花衣服并蓝黄紫地撮晕花样。妇女不得将白色褐色毛段并淡褐色匹帛制造衣服,令开封府十月断绝”诏令中举的黑褐地白花衣服及蓝黄紫地撮晕花样缬。市上出售装花缬板的商人也算犯罪。这种创于五代,流行宋代,深色地黄白花的染缬,因受禁止而断绝,技艺从此失传。其制作方法与具体模样,已经 无从考究。其实物更是无存。花型和颜色仅仅只能从古籍中的只言片语去揣摩了。可以确定的是,颜色是深黑褐色地,花是黄色。从染色角度来说,先染黄色,再用刻好花型的木板夹住,在深灰色染液中染色,夹住的花保留了黄色,其他就成了黑褐色或黑灰色。
《清异录》最早完成于五代末至北宋初,作者:陶谷。是古代中国文言琐事小说。作为重要笔记,保存了中国文化史和社会史方面的很多重要史料,书中一半以上的条目分别被《辞源》和《汉语大词典》采录,其价值可见一斑。
参考图片:
更多传统染色技艺,可关注国染馆汉方手染公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