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总拖后,中医如何中药人工周期疗法?深度解读一个中医生经验
导读:北大医学女博士美丽说原创美文第101期
对于#女性疾病的真相#女性妇科疾病的中医疗法,譬如月经后期的治疗,就有中药疗法,中药人工周期疗法,针灸疗法,针灸+中药联合疗法,以及穴位埋线疗法,艾灸法等。
在今天的北大医学女博士美丽说原创美文第101期文章中,我将在昨天的中药疗法之后,继续介绍中药人工周期疗法。
希望能对#健康科普大赛#月经后期的女性在选择治疗方法时,有所帮助。
月经后期中药人工周期疗法解读
我先来简单介绍下中药人工周期疗法,是按照中医妇科学的基础理论,结合月经周期中在经后期、经间期、经前期、行经期不同时期的阴阳转化、消长节律,采取周期性用药的治疗方法。用药思路在于月经(或阴道出血)后血海空虚,治法上以滋肾益阴养血为主;经问期为重阴转化期,主以活血化瘀以疏通冲任血气,并配合激发兴奋肾阳,使之施泻而促排卵;经前期又为阳长期,治宜阴中求阳,温肾暖宫辅以滋肾益阴之药;行经期为重阳转化期,血海满盈而溢下,治宜活血调经,冀其推动气血运行,子宫排经得以通畅。
其机理就在于中医的“肾-天癸-冲任-胞宫”系统。
中医的这个系统,和现代医学上的“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调节轴有着相似的作用。
因此根据月经周期的不同发展阶段,针对不同的病理变化特点,调整脏腑气血的动态平衡,以达到治疗月经后期的目的。
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的张帆等在《新中医》杂志发表的文章《补肾调周疗法治疗月经过少、月经后期30例疗效观察》中公布的那样,应用补肾调周疗法以补肾益冲、活血调经为原则,针对月经周期的各个不同阶段施以中药周期性调理,治疗月经后期30例疗效优于单纯补肾活血调经治疗的对照组。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中医药传承研究室的王春艳在《河北中医》杂志发表的文章《蔡氏育肾周期疗法治疗月经后期34例》中,介绍了海派中医蔡氏妇科蔡小荪教授在中医传统理论基础上吸收现代医学关于月经的神经内分泌调节理论,遵循月经周期性的阴阳气血消长变化规律,结合月经周期不同阶段的生理、病理特点,以调节“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功能的一种月经周期疗法,蔡氏认为月经以肾气为主导,受天癸调节,又在肝藏血调血、脾统血生血、心主血、肺布血的协同作用下产生周期性变化,即每一周期经历着“虚一盛一满一溢一虚”的变化。
因而,调经之道,既在于补肾益精,又应该审明周期变化。
月经后期胞宫气血由虚至盈,肾气渐复渐盛,治宜育肾填精、滋阴通络,采用育肾通络方;经间期及经前期肾气充盛,阳盛阴长,是调治月经前后诸疾及经期诸疾的关键时期,所以治宜益肾助阳、填精培元,采用育肾培元方;经行期胞宫气血由满而溢泄渐至空虚,治宜理气温经活血、调理冲任,予四物调冲汤。
精彩内容明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