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苦多,何以扼住命运的咽喉?
中医书友会
学医之路
背后的故事
go
人生苦多: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
至亲至爱的苦痛别离,说不准什么时候就来了
有这样经历的人不在少数,但总有一些人
面对苦痛,离别,也要
“扼住命运的咽喉”!
学医的发心
MAKE UP THE MIND
医学,就是那只可以和“苦痛别离”抗争的有力大手。治病救人的医生,并不是天生的使者,救死扶伤也不仅仅是悲天悯人后的慈悲善行,更是跟死神和病魔的奋力抗争。这种抗争最初的发生,往往就是让他们走向医学之路的最初发心。
你想了解他们的故事吗?家境殷实的李东垣为何要学医,少年侠客朱丹溪为何忽向医道,跨领域水利人才徐大椿为何能屡展妙手?选择学医的背后,往往有一声发自肺腑的感叹,有一段痛彻心扉的经历,更有一声向向命运的呐喊。
中医人物
THEIR STORYS
上疗君亲之疾
为母学医,使他们终成金元名家
李东垣是富裕家庭中的儒家子弟,然而纵使家财万贯也无法阻挡病魔把母亲从他身边带走,巨大的悲痛使他坚定了学医志向,从此走上学医之路。
命运对于同处金元时期的朱丹溪似乎更加照顾一些。当朱丹溪的母亲病倒时,那个“唯侠是尚”的儿子一改往日习气,潜心研读《素问》,终在三年之后挽救了母亲的性命,治愈了诸多医生也没能治好的顽疾。
中以保身长全
羸弱身体,为他们埋下医学的信念
缪希雍年少时身染疟疾久治不愈,索性“求医不如求己”,便开始研读《黄帝内经》,读至“夏伤于暑,秋必痎疟”,于是他试着给自己开了个解暑的方子,竟然一下就把自己的病给治好了,这激发了他浓厚的兴趣,在沉重的生活压力下他坚持夜读医书,最终成为一代名医。
王孟英也是一个体弱多病的少年,他父亲又忽患重病诸药不效,幸得浦上林医治后康复,当时的王孟英心里大概就萌生了对医学的向往。两年之后他父亲临终前嘱咐道:“人生天地间,必期有用于世”,成为一位济世救人的大夫,不正是有用于世吗?功夫不负有心人,王孟英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用一生的行医生涯诠释了这句话。
下以救贫苦之厄
跨界学医,只因他们悲天悯人的情怀
傅青主和徐灵胎都是聪慧博学的跨领域人才,傅青主因爱妻生病亡故,悲痛之下精研医学,并在妇科中独有建树,《傅青主女科》成为后世典籍。徐灵胎博览群书,学贯天文地理、武术音律,因三个弟弟都因病亡故,才转而学医,不但屡屡妙手回春,而且他的著作还被收录进《四库全书》。
对于疾病,有些人选择了逆来顺受,而有些人则选择思考生命的规律、思考疾病的规律、思考如何去改变。
不论是为了母亲而学医的李东垣、朱丹溪,还是因为从小体弱多病而学医的缪希雍、王孟英,又或是跨界学医的傅青主和徐灵胎。面对疾病,他们都选择了接受挑战,而面对命运的安排,他们则选择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而你,又是因何选择了中医呢?
在评论区说出你与中医的故事!
内容可以是你与中医的“缘起”,学习中医的趣事,也可以是你学习中医的困惑。字数1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