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头条陶寺遗址 | 尧舜建设的理想国?
坐标:山西襄汾陶寺村
陶寺遗址布局示意图
中国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几个最早建立国家的地区之一,但是最早有多早?迄今为止,传世的史书中最早的一本叫做《尚书》,成书年代大约在春秋至汉,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尚书》以《虞书·尧典》开篇,也就是说中国最早的史书把“尧”时代作为国家历史的起点。
《尚书》号称中国历史上最难读的经典。唐代文豪韩愈甚至发明了一个词专门形容其内容的艰深—佶屈聱牙,意思是曲折拗口。此外,《尚书》还保持了另一个纪录—纠纷最多。《尚书》流传过至少三个版本,传世的篇章多有讹误,真伪混杂。
尽管如此,史家大多坚信,中国上古史上的确存在着一个早于夏王朝的尧舜时代。然而这个时代面貌究竟如何?它又是怎样打破氏族与部落的局限,迈向邦国之治?
1979 年仲秋,在襄汾县城东北约 7.5 公里的塔儿山西麓的台地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考古队员郑若葵,正同技工张惠祥紧张地清理探方内的地层突然,他们意识到自己挖到了“五花土”。
五花土是一个考古专业术语,指用填埋墓坑的土,与它周围的自然地层土质不同。五花土和自然地层之间会形成“墓坑线”,线越长,墓也越大。果然是一座大墓,小心翼翼地刨开朱砂围绕的兽骨坑,3 件细致的陶器就藏在墓坑一隅,紧接着,令人惊叹的彩绘木器也显露出来这仅仅是冰山一角。
接下来的 7 年里,1309 座不同等级、不同规格的墓葬以及若干灰坑(垃圾区)陆续出土。古墓里的殉葬品一件比一件精彩,有陶器、彩绘木器、玉石礼器、鼍(tuó)鼓、石磬、土鼓等乐器,甚至还有一件精致的红铜铸件铜铃。灰坑里也有让人惊诧的发现,在一块陶制扁壶的残片上,竟然有朱砂隐约勾画出的朱书“文字”。“重要的遗址”、“重大的发现”,这类简单的定语并不适合形容陶寺。
考古学的测年手段很快为“陶寺”的时空进行了定位,结论是距今 4500 年- 4000 年左右(后修正为距今 4300 年- 3900 年),很多学者将陶寺同传说中的唐尧联系到了一起。
陶寺距离传说中的“尧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实在是太近了,仅仅相距约 30 公里。在这样的氛围里,将陶寺遗址认定为唐尧部落的文化遗产,绝不是考古学者的一时灵感。
金字塔般等级森严的墓群,正是阶级社会的特征。比如约 90% 的墓葬里只有一个人,没有任何随葬品;另有不到 10% 的墓葬里有几十件随葬品 ;在不到 1% 的大墓里,不但有棺材,而且随葬品多达上百件,其中还有像龙纹盘、鼍鼓、石磬这样的“王权”物品。
阶级分化是形成国家的开端,就这样,一位执掌祭、军、政全权的“王”的形象在考古人的脑海里呼之欲出。
北方黄河流域的夯土版筑城墙具有更强的军事防御色彩,城址轮廓更规整,只不过它们的面积大多在数万至数十万平方米,像陶寺这样面积达到 280 万平方米以上的“夯土巨城”是前所未有的。
2002 年,社科院考古所何驽博士带领山西队的队员们,经过反复的钻探和试掘,考古队很快又发现了一小组城墙,即早期城址的北、东、南墙,西墙已被中梁沟所侵蚀。这片城址的面积比大城要小很多,约 56 万平方米,只有大城的四分之一左右。
小城的发现使考古队员极为振奋,在解剖墙体时,他们发现这几道城墙的建造技术非常卓越。首先东、西、南三面城墙的建造方法截然不同。东墙典型的板块式版筑夯土,一块块筑成,而且技术已经非常成熟 ;西墙南段则先挖了基槽,然后逐层夯筑 ;南墙西段的墙基却是平地起建,而且向城外扩展成台阶状的外坡。解剖段的夯土里含有窑灰、红烧土和石灰颗粒。
陶寺高等级墓葬中,每座都陪葬有百件以上精美器物,其中尤以五件彩绘龙盘最引人注目。专家推测很可能是当时“王”族使用的礼仪用品,还有人推断华夏民族是“龙的子孙”当渊源于此。供图/首都博物馆
在对这段城墙下的地层进行分析时,何驽和他的队员们似乎略有所悟。原来城墙建筑前的地面堆积土很可能是壕沟淤积土,含水量很高,要在这样的基础上起建高墙,夯土中加入吸附性好的窑灰和烧土是最好的办法了。或许正是针对不同的地基基础,才催生了三面城墙的不同建筑方法。
对小城的探究,技术方面尚在其次,更重要的是它的性质到底如何?测年的结果显示,小城城墙的建造时间比大城要早上 200 年左右,也就是说小城的建设在先,大城的建设在后。早期小城在年代上,与上个世纪 70 年代开始发掘的那 1309 座墓葬正好相符—距今 4300 年 -4100 年左右。至此,考古队把陶寺遗址分为了早期小城、中期大城。
根据测年数据,早期小城与早期墓地的建造时间段落完全吻合,显示出可能是被历时数代的一个“王”族所统治。这些“王”族成员是尧吗,如果是,尧就可能不是一个人,而是数代相袭的族群?
在传说中,尧有着伦理道德方面的理想人格,是治国平天下的君主楷模。想来那时候的礼制应该已经相当健全。《尚书》等史籍里都有这样的记载 :尧舜时代有管理国家事务的各种职官,如十二牧、司空、司徒、后稷、虞、典乐、纳言,还有流放、宫刑、教刑、赎刑等成套的律法维护社会秩序。
陶寺的考古证据与此相吻合。在属于首领和高级贵族的早期一、二类墓葬中,的确有着众多的礼器、乐器、仪仗等等,而且漆木器和陶器、石器还互为配套,甚至在墓中有着大致固定的位置,直接显示出贵族所具有的严格的等级名分。墓葬中的石刀、玉钺则被研究者视为维护等级秩序的武器,是王权、兵权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