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制药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CRO/CDMO公司因身处优质赛道近年来受到资本的大力追捧。药明康德、康龙化成、泰格医药先后成为实现A股、港股两地上市的明星“A+H” 股企业,3家公司的市值合计超过4000亿元。上述公司在资本市场的成功运作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玩家参与其中,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近两年我国每年新成立的CRO/CDMO公司仍高速增长,缔脉生物、华放天实、康日百奥、健新原力、佑道生物、百因诺……一家家新成立的公司让人眼花缭乱。另一方面,中小型的CRO/CDMO公司正借力IPO崭露头角。比如主攻晶型药物开发的晶云生物、专注仿创药物早期开发研究的阳光诺和、以分子砌块和工具化合物为特色的皓元生物……纷纷递交了IPO申请书。由此也引申出一个问题:如果医药行业“蛋糕”做大的速度赶不上前来“分蛋糕”人群的增长速度时,CRO/CDMO公司该如何守住自己的江山甚至是开疆拓土?梳理行业趋势可以发现国内的CRO/CDMO公司可以从以下方向突围。“CXO公司只有进一步拓宽产业链条,才能不断推动经营业绩的持续稳定增长。”一位行业人士告诉医药魔方。“以CRO企业为例,其做大做强的主要方式包括自设或并购相关CMO、CSO企业,打通研发、生产、销售,建立从实验室服务到真实世界研究以及商业化咨询服务,打造全流程一体化的服务能力。比如前不久药明康德通过定增加码CDMO业务。”“由于创新药研发具有高投入、高回报、高风险、长周期等特点,而CDMO不承担创新药研发失败的风险,但可以分享创新药上市后带来的增长红利。”该人士补充道,“通常而言,当创新药进入临床后期和商业化阶段,创新药公司出于法规、成本、供应链稳定等方面考虑,不倾向于更换cGMP产品供应商。因此,从事早期开发的CRO公司为了增加客户粘性,加码CDMO业务是水到渠成。”事实上,不仅是CRO公司需要打造全流程一体化的服务能力,CDMO也需要。就在近日,国内领先的CDMO企业凯莱英宣布,拟出资3000万元收购提供临床前及临床服务的综合型CRO公司冠勤医药100%股权。据凯莱英披露,此次收购的背景是基于2019年6月,凯莱英在天津组建天津市药物临床研究技术创新中心(TICCR)启动实施,临床研究服务是凯莱英“提高服务客户深度和广度,延伸新药研发服务链条”,即通过提供 CDMO+CRO 一体化服务,进一步加强公司与众多合作伙伴在创新药研发领域的合作“粘性”。“我发现,这几年,药明康德、泰格医药更像投资公司了。”一位二级投资者告诉笔者。“虽然CRO行业近年来人员流动特别大,有些去了其他CRO,有些去了Biotech,最后发现背后的大老板是同一个人。”以药明康德为例,其投资模式是典型的VIC(即VC+IP+CRO)模式,即首先成立投资基金,找到投资标的,并为其提供资金支持,同时提供药明康德的研发平台,华领医药、基石药业是典型的例子。泰格医药也在财报中披露,其通过对创新生物制药及医疗器械初创企业进行少数股权投资,为初创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并为其正在进行的项目提供综合的研发解决方案。过往成功的战略收购及投资不仅推动其业绩长期增长,还能够接触新兴技术、获得潜在客户并抓住更多商机。除了拓展业务链条和投资扩大生态圈,CRO/CDMO还有没有其他突围途径?百奥赛图的最近的大动作告诉了第三种可能。继8月宣布合并祐和医药之后,百奥赛图近日又宣布完成9.7亿元D+轮融资。这笔巨资将主要用于支持 “千鼠万抗” 计划的快速实施,推动其与国内外众多医药研发企业合作,加速创新药物研发上市进程。
历时12年的发展,百奥赛图不断在奔跑转型,先后完成了2次转型升级,从最初的基因打靶供应商到药理药效CRO服务商,再到转型发展成为一家生物技术公司。从外包服务型公司到创新驱动的Biotech,会不会成为CRO/CDMO转型的一种趋势?医药魔方也就这个话题咨询了相关人士。有受访者认为,不是所有的CRO/CDMO都具备转型Biotech的能力和资质,像百奥赛图这样的不仅具备建立了早期“药筛”能力,同时又具备专业的抗体药物研发团队在业内还是比较罕见的。
不过既然百奥赛图旗帜鲜明地表示要转型做Biotech,势必会对其传统的CRO业务带来一定影响。百奥赛图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沈月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公司的 CRO服务也会保留,保持自己的基因编辑及动物模型团队服务于老客户,但不会再去刻意扩展。”由此可见,CRO/CDMO如果有做“新药”的雄心,就要如同壮士断腕般全力以赴。
通过纵向拓展业务链条,或是横向投资扩大生态圈,亦或是自我革命彻底转型,CRO/CDMO行业突围正在进行时。
点亮“在看”,好文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