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救人而研究出来的杀人利器

为救人而研究出来的杀人利器:1862年11月4日加特林获得机枪专利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作者:萨沙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为救人而研究出来的杀人利器:1862年11月4日加特林获得机枪专利

喜欢小说《鲁滨逊漂流记》的朋友,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鲁滨逊在荒岛上出门,都会携带多支火枪。尤其要战斗的时候,他携带的枪支更多。书中写:我先把早已装好弹药的武器分作两份。交给星期五一支手枪,叫他插在腰带上,又交给他三支长枪,让他背在肩上。我自己也拿了一支手枪和三支长枪。

问题来了,为什么要带这么多支枪呢?很简单,当时没有连发武器。那个年代,火枪都是前装枪,需要分别装填火药和子弹,再用通条压实以后才能射击。射击了几次以后,火枪还需要清理枪膛。所以,火绳枪的平均射速是三分钟一次,燧发枪的早期平均射速是一分半钟一次,用纸筒包装的定装弹药问世后,燧发枪的平均射速提升到了每分钟两次。

即便是30秒一次,在实战中也是远远不够的。30秒时间,即便是全副武装的士兵,也可以跑出200米。而当时燧发枪射程还不到200米。也就是说,你如果只有一支枪,在有效射程内只有1次射击的机会。哪怕敌人只有1个,拿着大刀,没有击中对方,你就死定了;如果敌人是2个,那么你即便击中1个人,也死定了。实战要求连发武器的出现,只是受到技术的限制无法成功罢了。

在加特林机枪诞生之前,世界上并没有实战化的机枪,只有一些可以连发的步枪。比如著名的斯宾塞1860弹仓枪,可以通过快速上弹连续射击7次。优秀射手可以在5秒内,将7发子弹射完,仅此而已。它们都是步枪,是不能持续进行火力压制的。

我们言归正传,说加特林。理查·加特林是美国人,出生于19世纪初期一个农场主家庭。加特林从小就很喜欢发明机械,长大后却成为一个医生。在当年,发明家都是混混一类的人物,医生才是受到社会尊敬和高薪的职业。南北战争爆发后,加特林成为军医。在野战医院中,加特林看到无数垂死的伤员。在治疗这些可怜虫的时候,加特林却认为医学帮不了他们。医生们好不容易治好了1个,前方立即又送回来10个。当时的战术,决定了这些士兵很容易死去。

在今天看来很搞笑的战术,被戏称为排队枪毙。敌我双方排成横队,打着战鼓走到对方100米距离,开始激烈的互射。燧发枪的精度太差,射速又慢,必须人贴人的站在一起,以增强火力的密度。这种人海战,导致士兵的伤亡数字巨大,谁死谁活完全是碰运气。此时,加特林就有了一种想法。

如果制造一种可怜连发射击的枪械,就可以大大减少士兵的数量。士兵少了以后,似乎就不会有这么大的伤亡了。于是,加特林花了几年心血,多次改良,终于在1862年发明了加特林机枪,并在11月4日获得了专利。只是,整个南北战争期间,加特林机枪作为昂贵又不实用的稀奇机器,并没有被军队采购。最初的加特林机枪非常笨重,高达77公斤,就像一门轻型火炮。它采用手摇操纵,从顶部插入一个弹匣,使用手摇转柄摇动射击。连续射击会导致枪管过热,加特林机枪使用高达6到12根枪管。每根枪管到顶部的时候,就会从弹匣接受一发子弹。当旋转到4点钟方向,就会被击发,随后将空弹壳抛出,完成整个射击过程。在回转一周的过程中,每根枪管相应的枪机在和枪管一起旋转的旋转体导槽内作往复直线运动,完成输弹入膛、闭锁、击发、开锁、抽壳等动作。加特林的射速还是比较快的,每分钟射速有数百发。这一挺机枪,就相当于一个连士兵的轮流射击。

加特林机场诞生以后,遭遇过一段时间的冷遇。不过,很快它就被使用起来,因为有实用的价值。在和印第安人的战斗中,美军开始使用加特林机枪作为火力掩护。事实证明,加特林机场对于印第安骑兵颇为有效。它的射速很快,只要及时更换弹匣,就可以形成火力覆盖,杀伤大量骑兵。在没有机枪的时代,美军士兵很难对付印第安骑兵的冲击。

他们并不是挥舞大刀长矛的蒙古骑兵,印第安骑手都有先进的步枪和手枪。在小巨角河战役中,卡斯特中校的200多名精锐骑兵,遭遇遭酋长“疯马”与萨满“坐牛”率领的三千名苏族战士伏击,最终全军覆没。有了加特林机枪后,印第安人就非常不利了,即便伏击也不容易成功。如果当年卡斯特中校携带几挺加特林机枪,最低程度可以多打死打伤数百印第安人。

不过,此时加特林机枪的缺点也显露出来。它太重了,相当于一门轻型火炮,不能跟随一线部队冲锋。它多用于防御要塞或者大部队进行野战,一般需要马匹专门进行拖曳。自然,印第安人没有蠢到鸡蛋碰石头,美军的加特林机枪没有大规模使用。随着印第安人被镇压,美国国内平静下来。相反,加特林却在国际武器市场大卖特卖。1871年,俄国购买了400挺加特林。在俄土战争中,沙俄和土耳其都使用了加特林机枪。实战中,士兵们对加特林机枪很满意,认为它非常实用。在1878年,美西战争爆发,美军才第一次大规模使用加特林。古巴的圣地亚哥战役,美军一个加特林机枪连,连续打败了数百西班牙军人多次冲锋。西班牙人相当悍勇,在密集的子弹面前也是无能为力,丢下一片尸体。

1879年,祖鲁战争中,英国人使用了大批加特林机枪,对付勇敢的祖鲁武士。祖鲁武士曾歼灭过一支1200人的英军,依靠的就是人海战术的反复冲锋。当时英军的火枪装填速度很慢,架不住祖鲁武士的冷兵器冲击。装备加特林机枪以后,祖鲁人的人肉冲锋逐步失效了。从1891年开始,美国在菲律宾的持久战中,也使用了加特林机枪。菲律宾很多部落非常善战,以战死为荣,利用复杂的地形攻击美军部队。美军则利用加特林机枪,遏制这些菲律宾人的集团冲锋,效果非常好。

此时美军开始发现了加特林机枪另一个缺点,就是转速问题。机枪完全采用手摇,射手必须保持匀速摇动机枪。实战中,这是不可能的。一旦遭遇敌人冲锋到近距离,射手会本能的紧张,本能加快手摇的速度。这是灾难性的,会导致机枪供弹卡壳甚至炸膛,毁掉机枪。

另外,加特林机枪没有普通枪械的瞄准装置,只能扫射覆盖一个区域,作战效率较差。而每分钟200发的射速很不错,却仍然偏低,火力覆盖还是不够。如果遭遇敌人骑兵的冲击,加特林机枪的数量不足,还是会有一些骑兵冲过来。另外,弹匣的子弹数量太少,需要频繁更换导致火力中断。1884年马克西姆重机枪诞生以后,加特林手摇机枪逐步就过时了。自然,水冷式马克西姆重机枪价格太昂贵,加特林手摇机枪仍然使用了很多年。

在甲午战争中,清军就有一批加特林机枪,中国叫做格林快炮。日军回忆,认为清军加特林机枪很难对付“弹如雨下”。相比马克西姆机枪,加特林手摇机枪的性能相差太远,到1911年就从美军全部退役。

有意思的是,早在1893年,不愿意认输的加特林,在75岁高龄研究了新一代加特林机枪。它采用电动机作为动力,取代了手摇。这样一来,机枪射速高达每分钟3000发。测试中发现这种机枪过于消耗子弹,不实用,各国陆军都没有采购。有意思的是,到了二战末期,加特林机枪却焕发了第二春,开始大量装备在飞机上。不过,用《卧虎藏龙》中俞秀莲的话来说:再漂亮的武器也是用来杀人的!只要粘上了血,你就不会觉得它好看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