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俊权散文II养在深闺人未识,梅县三乡村野公园游记【客都原创】
夏日的一天,一群好友发起三乡村野公园采风,是日早上7:30分,20多位集文学、摄影、知名好友集中在梅城江南加油站坐车一同出发,沿城区-西阳大埔方向缓缓而行。
一路青山一路歌,20分钟后,我们来到“梅州大侠”廖安祥的故居——怀永庄,只见山环水绕,田地平畴,饱经风雨的青砖田地屋舍俨然,阡陌交通,有粮田、小溪、桑竹,虽然人去楼空柴门掩映,但不失精致。我特别站在大门前的小桥上留影,希望能粘一点大侠的威武灵气。据说,廖大侠1905出生于三乡黄凹村,17岁在家乡读完初中一年级后辍学到香港务工、经商,1946年创办香港亚洲贸易公司。想必他的童年和青年大都留在这美丽的客家村落,是客家的山水孕育他非凡的品质,他曾经冒着生命危险从被日本占领的港九地区营救出何香凝、柳亚子、茅盾、邹韬奋、乔冠华等一大批著名的民主文化人士和共产党人。柳亚子感慨称廖安祥是“梅州大侠”,为新中国的建设和对外贸易作出了很大贡献。
离开怀永庄,我们一路顺行,一瞬就来到小都“中和学校”。据说解放前,中共粤东支队出击大埔获胜后,引起国民党政府当局的注意,当时的广东省第六行政区组织梅县、大埔保警6个中队,跟踪游击队主力。1947年梅县保警大队一中队70余人由原驻地出发,下午到达“中和学校”宿营。粤东支队当晚将敌围困在中和学校,发起攻击。用二天的时间,歼敌了一个中队,打垮援敌二个中队,这一仗是粤东支队和地方民兵获得的重大胜利,也是南方游击队成整建制消灭国民党正规军的范例,“三乡歼敌”成为“边纵”军歌。我们站在楼门前,仿佛听到嘹亮的军歌,精神也随即振作了起来。
山路弯弯,盘山迂回,一会我们又来到山高林密的黄泥坑,只见山高林密,原生态的古森林高耸入云,电台的遗址隐在屋后的山林间,现已被草木遮蔽,据说这曾经是“中共闽粤赣中心县委”,设有与延安党中央直通的电台。这人迹罕至的深山沟,当年是怎样设立红色指挥部?又是怎样在险恶的革命斗争环境,怎样领导粤、闽、赣等党组织和革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并开辟了大片的游击根据地,为粤东解放做出了历史贡献?我无法想像,也想像不出,心里油然而生的只有对革命先辈的景仰和敬佩之情。
中午时分,我们停留在小都溪拍村景、吃午饭,并稍作停留。小都溪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清粼粼的溪水如镜般映照着两岸的白屋粉墙,小桥流水,鸡犬相闻,田园风味十足;我们还对将军府“安思居”与塘头下李屋作了拍摄,并遇到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来做田野调查的中国留学生,她在这里长驻作田野调查。
午饭过后,我们继续出发,先到小都社下曾屋,将当时震惊全国时任“闽粤赣边区剿匪总司令部”高参的张光前活捉的地方看了个究竟。然后到省级古村落石楼村观光,石楼村风景秀丽,民舍错落有致,这里诞生了进士钟谦昌,“南华大学”校长钟鲁斋,当代院士、医学博士钟惠澜,梅州荣誉市民钟奇可等。在石楼村最高点,有古木参天、有梅州最大的古枫树,还有农耕生态的梯田;我们用很多时间在溪水长流的山上看风景,看高山流水、看叠绿拥翠,山上植被为茂密的次生林和灌木林,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宛若世外桃源。
这里能给人一种宁静、温馨、回归自然的美妙享受,群山环绕,峰峦叠嶂,独特风景加上淤泥的风光,让人依依不舍,不是因为怕回城太晚,我们真希望能和山林更多的亲密接触。
三乡村野公园一直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原生态完美,没有人为的破坏,网上也很少这方面的介绍,这次处女地采风活动,让我们大开了眼界。(2012年6月夜色光明发表于梅州时空网)
图文作者:赖俊权(网名:夜色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