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俊权散文II程江,一条行走在历史深处的河流【客都原创】
如果俯览梅州地图,程江就像一条玉带镶嵌在梅城版图上,这里层峦叠嶂鸟语花香,这条以人的姓氏命名的河流,公元479至502年南齐时,为纪念本地乡贤程旻,乡曰程乡,水曰程源,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程江发源于江西省寻乌县天子嶂西的兰峰,一路向南流入广东省境内,经平远县自西北进入梅县梅西镇,与源自石坑箭竹顶的龙虎水汇合,经大坪,在南口车破汇合南口水,经扶大、程江镇在梅江区老百花洲汇入梅江,全长94公里,草树山花,绿荫遍地,古老与现代气息相互交融,城市与自然生态连为一体,鸣奏着和谐的乐章,这是一条行走在历史深处的河流,从岁月深处迤逦而来,流过田畴阡陌,让人铭记。
百年前的程江口(来源网络)
梅城南门城墙,摄于1927年(来源网络)
乌廖沙,旧时的百花洲好比是南京的秦淮河(来源网络)
程江出口,百花洲畔水悠悠
程江奔入梅江的交汇处,现在叫德龙桥位置,由美藉华人熊德龙先生捐建。横跨程江,与梅江堤岸平行,桥为承拱桥,造型美观。连接的两岸,目前建起高楼店铺,目前属梅县区、梅江区,车水马龙,一派兴旺景象。
回朔明清以来的数百年间,即当今梅城坝尾咀至乌蓼沙尾一带,也就是剑英纪念大桥北端南门文化广场至德龙桥一偶,当时为三角洲,水草丰饶、鹭鸟竞飞,来来往往的船泊江边,水天一色,清江无际,据资料载,程江出口长宽各约有300 多米,俗称“百花洲”,它不是现在意义上对岸江南繁华地段上的百花洲。上世纪60年代以前,这里的“百花洲”与州城隔江相望,尚有木桥连接。据梅县邑贤梁伯聪先生在《梅县风土二百咏》中云:百花洲尾花船集,风送笙歌十里声。一百多年前,百花洲曾经是笙歌酒色繁华之地,旧时交通靠水路,上京赶考前往中原各地,都要经过此地。民间曾经有竹枝词这样唱:“百花洲畔水悠悠,无数闲人放艇游;夜半歌声犹未歇,琵琶弹破一江秋。”可以想像,当时的繁华与鼎盛。
山因水而灵动,水因山而秀美,在客家大地上经年流淌的程江河,恩泽一方百姓。据资料载,旧时程江可航行至石正龙虎圩,后因石正割归平远,龙虎圩商业渐衰,加之船家(水上渔民)他迁,后来乡人又沿流筑陂灌田,程江不能航行,随着岁月的推移,自然的变迁,百花洲后来成了一个荒芜的沙洲,昔日繁华如梦之地被世人慢慢遗忘。
直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程江河流经的丘陵山地,湖泊田畴,先后都建有梅西水利、程江梯级电站等,成为开发利用比较充分的河道,并在此处通往江南城区架设了雄伟壮美的剑英纪念大桥和建起了南门文化广场,这里连接的地方建造了德龙大桥,彩虹灿烂,成为程江出口最美的风景,造福沿岸人民。
金利来大街(夜色光明摄影)
黄塘医院(夜色光明摄影)
治病救人,溪流边的德济医院
沿着程水朔江而上,过程江新老桥和秋云桥后,在渡江津右拐有条支流,这是进入黄塘片区的小河。以前交通主要靠水运的年代,这里常有小船进出。
据资料载,百多年前的黄塘河畔还是梅城的西郊,蜿蜒从北向南偏西流淌,黄塘桥横跨小河,以桥为中心,附近是一条三百米的狭小街道,其他地方多为农田。鸦片战争以后,传教士大批涌入中国,1850年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的神父将天主教传入广东梅州,到19世纪末信徒已发展到3000多人。外国传教士在梅除从事宗教活动外,还开办教会学校,帮助穷苦人、启蒙教育等等。1887年起,传教士在黄塘河畔陆续建教堂,医院和学校。现在梅州市人民医院(黄塘医院)的前身就是当时由瑞士基督教巴色差会创办建立的德济医院,当年德济医院任助产士的赫求光姑娘(德籍),不时发现医院门口发现有被遗弃的盲童女,便收留抚养,在德国慈善团体“喜迪堪会”(该会在香港设立有“心光盲女学校”)支持下于1912年在黄塘古屋坝购地兴建校舍,创办初期叫“心光女校”(香港心光女校之分校),1938年改名为“心光盲女院”。该女院和普通小学一样每天授课七节,八年(中间也可能有十年)可修完课程然后毕业。除采用特殊方法教授外,他们还特别注重抓好手工技艺的指导,务使每位盲女毕业后均有一技之长,以自食其力,不致终生依赖他人生活。
百年沧桑,风烟滚滚,目前,黄塘河畔的德济医院已发展成为梅州市人民医院(黄塘医院),也是梅州市唯一的大型综合性国家三级甲等医院,广东省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医院,中山大学教学医院,由黄塘院本部、江北泰康-医院、华侨城综合门诊部、江北院区五个院区组成,拥有固定资产总值4.3亿多元,造福一方民众。
黄塘桥,摄于1893-1904年间(来源网络)
黄塘河(夜色光明摄影)
精神永在,让人铭记的河流
由于工作特殊的原因,我喜欢穿行梅州的山川村落、大江小河、名人故居、历史遗迹等等,寻找涌动在心间的风情风物以及隐隐于市野的动人故事,也不止一次的路过大埔三河坝、蕉岭石窟河、松口千年古镇等水源地,唯独程江,让人思念绵绵。我曾多次站在德龙桥引桥边程江汇合梅水处,面向冉冉升起的太阳,前有千佛塔,后有乌仙岩,东南是高观音,西北是老观音,这是何等的格局?而一条发源于广东省紫金县的武顿山七星岽,从兴宁水口、家乡畲江、水车、梅南顺流而来,经梅江区长沙镇、三角镇呼啸而至的梅江,为什么又会在旧时称作“小秦淮”的老百花洲头聚合程水后,更显雍容华贵、波光粼粼,继续带着希望与未来奔腾向前……
或者,这就是客家人的精神,芸芸众水,河道蜿蜒,清烟紫霭中,最终同一心愿凝聚成河东征沧海。客家人历经了五次大迁移,汪洋般繁衍出一个民系的千载辉煌,“海水所到之处,必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必有客家人。”这是一支特立卓行的民系,在闽、粤、赣广袤的原野、在每一片不毛之地播种五谷和文明、放牧牛羊和理想,他们建起村镇、城市与港口,薪火相传,走向世界。
程江,一条流经1500多年的河流,和程旻的人品一样,爱乡土、敦本崇教、勇于开拓的美好德行在梅州乃至世界客属地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亘古流芳,精神永在。
程江河(夜色光明摄影)
程江桥(夜色光明摄影)
现在的程江(夜色光明摄影)
文/赖俊权(网名:夜色光明)
作者简介:赖俊权,《梅州蓝》杂志主编,梅江区作家协会副主席,梅江区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梅县区作家协会副主席 ,梅县区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梅县区客家文化研究协会副会长,梅县区文艺创作协会副会长,梅州市客家文史研究会副秘书长,梅州市摄影家协会理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