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真迹在敦煌出土!如今仅存10幅字,引发书法界的广泛反响

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仅得乎下,取法乎下,仅得乎次。

书法的学习,一定要学习高明的作品或者书家,就算再不济,也不会落于下乘,但是若是学习一般的作品,那么就算学得再好,也不会有太大成就。

《王羲之一门书翰》(万岁通天帖)

王羲之在书法史上的地位,从梁武帝时期就已经确立,到了唐代,由于唐太宗李世民的大力推崇,王羲之成为了后人学书之人高山仰止的对象,历代学书之人,无不是从王羲之这里吸取营养,然后成名成家的。

只可惜的是王羲之传世的作品如今已经没有了真迹,最好的版本乃是唐代的摹本,虽然摹本也极尽其妙,但是毕竟与真迹有着质的差别。

在敦煌,曾出土过一卷王羲之家族的真迹,如今仅存10幅字,且墨色依旧,这件作品,引发书法界的广泛反响!

《王羲之一门书翰》(万岁通天帖)

公元697年,乃是唐代的武则天万岁通天二年,王羲之的后人乃是担任当时散骑侍郎的王方庆,将自己家族书法进献给了武则天。

从梁武帝开始,一直到了唐代,几乎所有的帝王,都有搜集王羲之真迹的传统,于是乎在唐代的内府当中,王羲之的真迹足足有3000多卷,到了武则天时期,这种风气依旧不减,于是许多民间持有王羲之法帖者,往往会将其进献给皇家,以求得丰厚的封赏。

《王羲之一门书翰》(万岁通天帖)

王方庆就是出于这种想法,将自己家族所藏总共10卷本,28个人所书写的作品,这些人包含了王羲之的父亲王旷以及伯父王导,王羲之、王献之,以及王珣、王徽之等等人的作品。

此作可谓是“旷世奇宝”,从这本帖当中,后世能真实窥见什么是真正的晋人笔法正统。

据传,武则天得到了这卷“王羲之一门书翰”之后,将其命名为“万岁通天帖”,于是命令当时皇家内府当中的能工巧匠,将这件作品进行复制。

《王羲之一门书翰》(万岁通天帖)

这种“复制”的方法,与唐太宗时期的“双钩填墨”法不同,而是用一模一样的纸张、一模一样的墨色,采用一种“并行线拓”的方法,穷数十个顶尖书法家之功,将其完美复制,据说此作,复制完之后,没有一个人能看出真假。

完成复制之后,武则天将这件作品的原作还给了王方庆,此作在王方庆的手中遗失,天下仅存那件与真迹毫无二致的复制品。这件《万岁通天帖》据说后来被封存在了敦煌藏经洞,出土之后原来的28人20卷本,如今仅剩下王羲之等7人的10幅墨迹,至为珍贵。

《王羲之一门书翰》(万岁通天帖)

此作几经辗转,如今藏于著名的辽宁省博物馆。

据传,这件作品本就是真迹,武则天还给王方庆的作品乃是“并行线拓”的复制品,此作的真实性,已经无从可靠。

但如今,存世的所有王羲之作品的当中,最接近王羲之真迹的,只有这一件《万岁通天帖》了,这件作品还汇集了王羲之家族其他著名书家的墨迹,成为了后人探求魏晋笔法最佳的一部良帖。

这件《万岁通天帖》近年曾在“辽宁省博物馆”展出,引发“万人空巷”的局面,在书坛引发广泛关注。

《王羲之一门书翰》(万岁通天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