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买,就辞职!王老吉被逼走的员工,和“填坑”的经销商
产品卖不动,怎么办?
王老吉某区域市场给出的答案是:员工买单。如果不,就走人。这或许只是王老吉全国市场中一个小小的个案,但在疫情之后的经济环境下,也足以让身处其中的员工生无可恋。
01
动销不好员工买单
被临期产品“包围”的王老吉大健康产业(北京)销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王老吉北京”),决定让员工“担责”了。
不买临期产品,就走人。当然,一线员工每个月本就有一定的任务指标,为了完成这个指标,他们就得这么做。
王老吉北京餐饮办的员工反映,今年春节后,公司“强迫”员工自费购买临期产品,涉及王老吉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王老吉大健康”)旗下的王老吉、刺柠吉、大寨核桃露等产品。
小杨是王老吉北京餐饮办的一位普通业务员。春节之后,他便接到上司王小亮的电话,要求其购买王老吉大健康的临期产品,不买就离职。而这些临期产品也多是积压在经销商仓库里的。
“他挨个给我们打电话,说需要买多少刺柠吉、需要买多少瓶王老吉。我算下来,大概有4千元左右。那几个月,我在公司拿的也不多,也就拿三四千块钱。如果买,一个月的工资就没了。转天,我们开会专门说这个事儿,领导给每人发了一张离职报告。并在会上直言:‘你们不交钱的话,就直接签离职报告走人’。”
据小杨反映,有人不愿意买产品,也不愿签离职报告,结果,当天晚上就被踢出了工作群。“会议也不让参加,然后说,你不上班、旷工……”
小杨最后还是选择了离职,同期和他一样离职的还有好几位。小杨称:“以前也会让我们买,百八十元的。这次费用太多了,负担不起。”据小杨反映,目前在职的王老吉北京餐饮办销售员工,基本都买了公司的临期产品,近期依然在买。
快消君拿到的一份会议录音显示,最糟糕的情况下,员工需要花费近4000元购买公司产品,这几乎是该员工一个月的工资。
录音中,一位“领导”对大家分析道:“最理想的状况下,一箱赔10块,60箱就是600块钱,是最小的损失;最差,就是2100块钱,加1800(元),加上90箱,共4800块钱。这两活儿干完了,公司不还给你发4000多块钱嘛。还给你上五险一金,挺划算啊。”
这种情况之下,部分员工选择了离职。
另一位和小杨一样被迫离职的前员工告诉快消君:“我往上反映了,反映给了王老吉广州总部,但没有人管。”
事实上,今年6月,就有消费者反映,超市里的王老吉和加多宝的生产日期都是2019年8月生产的,几次观察时间跨度有一个月,基本没有进展。而同期,可乐、雪碧的生产日期基本都在今年5月中;冰茶饮料、苏打水、运动饮料等,大多都是今年3月-5月生产的。6月,按理正是凉茶的旺销季,王老吉在终端的承压,也佐证了上述员工所述情况。
“王老吉总是出新品,刺柠吉、椰子汁、核桃露……但销售数据都不怎么好看。报上去的数据,都是骗领导的。说的铺市率多少,那都是挑的特别的店,你到市场盲区看看。”小杨的吐槽,暴露了王老吉新品在市场上动销难的问题。以局部市场员工自费购买临期产品来看,王老吉上报的销售数据,多少存在员工冲量的情况,至于严重程度,是比较难预估的。
02
被“坑”的经销商
为什么会有需要员工购买的临期产品?
快消君的第一反应是,受疫情影响,毕竟王老吉的销量有一部分来源于春节送礼和线下餐饮。
“不是疫情,从2018年开始,终端货就卖不动了。常规的红罐包装,北京经销商那里的都是近一年的货了。”一位王老吉员工透露。
有知情人士直言,王老吉终端动销慢的一大原因是,流失了被“坑”的经销商——“做假账,导致经销商垫付费用不能核销,钱投进去了,回不来,谁还做。”
北京A商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是与王老吉有过合作的一家经销商。2019年1月、2月,A公司对外销售了一批近万箱的王老吉。按照A公司与广州王老吉大健康企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王老吉发展公司”)签订的《经销合同书》,该笔交易可以拿到18万多元的销售返利。然而,与A公司对接的业务员核实审批提报,但最终有近17万多的返利未核销。
“我打电话、找北京地区负责人,北京地区负责人去广州总公司找徐文流(王老吉大健康董事长),但据说徐文流不同意给。他们说,我这个货没有按照他们指定的地点送货,不承认这笔费用。业务让我送哪我就送哪,到头来说我的货没按照公司规定送。”A公司的老板李先生称。
广州王老吉发展公司告诉李先生,与他对接的王老吉业务员核销造假,所以,他的核销款无法报销。目前,该员工已经辞职。李先生前后多次联系王老吉,也没能得到解决。
李先生说:“我给他们发了律师函。但王老吉的回复就是,你要告就告。”
前后亏损17万多的李先生,在内心已经将王老吉拉了黑名单,“肯定不打算再合作了,没法合作。”而像李先生这样,因为员工私报假订单而亏损的经销商,并不是个案,也不是近两年才有的事。
一位王老吉前员工回忆,2017年—2018年,王老吉北京以超低价格甩货,不仅扰乱了市场价格,还导致北京一经销商为此垫付的费用至今无法核销。1000-2000箱货,预估该费用折成本7万-14万元。快消君也辗转联系到该经销商,该经销商称,与王老吉的财务问题,都是公司财务在管,自己不知详情。
对于以上情况,快消君也在几周前联系到王老吉大健康公共事务部的工作人员,但截止发稿,也没能收到回复。
要说“强制”让员工买公司产品一事,快消行业里,王老吉不是第一家也不会是最后一家。快消君刚刚进媒体行业的时候,也调查过某上市公司,该公司将公司的酒,当做员工工资;老纳常常写的蓝月亮,也是用长期出差外地的手段予以“逼迫”,员工不出差就被辞退。
有媒体报道,蓝月亮还要求非销售人员“强制”卖货,设定超高的销售指标,如果完不成,就以不能胜任工作为由“要挟”员工离职;而前段时间,“抢”双汇员工的雨润,也是在公司内部“引导”员工购买自家礼盒的。
只不过,这种事情,通常量都不是很大,也在员工可承受范围之内,大家花点小钱买了,事情也就过去了。但如果公司要求太多,那也就免不了“鱼死网破”。
另一方面来说,这或是变相裁员的一个方式。有王老吉员工反映,如今,王老吉也在缩编,“毕竟,不跟加多宝打架了,也用不上那么多人。”
好在,目前看来,上述种种都还只是王老吉北京区域市场的情况。通常,一个区域市场压货太多,就可以往其他区域调,或是现在还没能调出去。
对上述事件,有资深业内人士认为:“中国企业,无论做多大,都没有道德概念。”虽然只是个案,但此类事件毕竟会影响王老吉公司的形象以及品牌声誉,应妥善处理。快消君也真心希望,这类事情,在未来的报道中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