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一秒解决近台攻球时的架肘、翻腕问题~(内弧外弧感悟)
去年学打乒乓球以来,始终有个迷惑:我的正手攻球动作在教练眼里总是不标准,总是会出现架肘、翻腕、夹大臂等问题,对照网络上的教学视频,发现国内外的大牌球星有类似问题的比比皆是,但是也有教练要求的所谓“标准动作”,到底是自己错了还是教练错了?甚是烦恼纠结了很长时间。近日偶尔在网络上看到一篇论述关于内弧、外弧的文章,受到启发,也貌似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一秒钟就可以做到教练要求的近台攻标准动作,抬肘、翻腕问题迎刃而解。
一、先说结论:
内弧(我的动作)外弧(教练要求)式击球动作都没有错,只是适用到单项技术中有区别。
二、内弧外弧的概念:
1、内弧:是指在引拍到击球完毕收拍整个击球过程中,球拍对乒乓球所施加的内切圆式的运行轨迹。
2、外弧:是指在从引拍到击球结束整个过程中球拍对乒乓球所做的外切圆式的运行轨迹。
图例:
图1~弧线曲度只是表示球拍运行轨迹,具体操作视情况做出调整
图中左为内弧,右为外弧。
图2~图中AB为内弧,CD为外弧
三、拍型变化区别:
内弧:引拍时“亮(竖)”,收拍时“压(平)”
外 弧:引拍时“压(平)”,收拍时“亮(竖)”
备注:亮与压都是相对而言。
四、引拍方式:
内弧向下引拍
外弧向后引拍
五、收拍位置:
内弧:左耳边,甚至左肩,拍型一般呈“压”(近水平)
外弧:胸前、面前、右眉(近竖立)
六、动作特征:
内弧:架肘、翻腕、…(尤其传统推挡直拍)
外弧:肘尖向下,收拍时拍型近竖立,小臂近竖直(类敬似少先队员礼)
七、适用单项技术:
内弧:远台、中远台…
拉、反手拉、高吊…
外弧:近台、中近台攻球,前冲、反手拨、撕、…
八、民间俗称:
内弧:“卷、包、裹、”…(不是侧拐的概念)
外弧:“舔”、“顶蹭”“打磨”…
九、代表人物:
内弧:水谷隼(中远台)…众多球星(球友们可自行网络搜索)
外弧:马龙(中远台)、福原爱(近台攻—动图)、乒乓网湿父郭云鹏(中近台—动图)…众多专业球星、运动员。(球友们可自行网络搜索)
十、本人初步体会:
1、正手攻球由原来的内弧式击球改为外弧式击球,动作更标准,出球更快速、有力。引拍时转胯身体带动小臂打开至与球台平行即可,待回球落桌后顶胯带动小臂向前迎球,击球后快速向上收小臂以控制弧线。外弧式击打上旋球更直接有力,更好控制弧线。
2、反手拨,改变击球方式后内弧改外弧,拨打上旋球更迅速有力,稳定性更高,打落点更精准,弧线更低平,敢于大胆向前发力,利用拍型右展控制弧线。快撕也就水到渠成的事了。(多次研究上游乒乓尚教练的横拍反手拨球教学视频后内弧改外弧)
3、其他近台、台内单项技术还未亲自实验,不敢妄言,待有新的体会后,再分享给各位球友。欢迎行家里手给予指点。
十一、几点说明
1、本文只是本人比较浅显直接明了的粗浅认识和感悟,不代表专业知识。
2、文中的有关术语只是相对而言,并非绝对。
3、某些单项技术可能存在内弧外弧(貌似反手拉下旋内弧外弧都可以)都适用的可能。
4、但愿本文能立刻马上(一秒钟)解决球友们(尤其传统直板推挡球友)的近台攻球中的架肘、翻腕、耸肩、夹大臂等问题,再也不用腋下夹毛巾矿泉水、更不用拿束缚带固定大臂、甚至左手持雨伞挡在胸前防止大臂前后活动幅度太大的所谓土办法了(某些网络教学视频里所谓的训练土办法)。也不必纠结中远台拉球时的架肘翻腕现象。欢迎球友们留言评论。
5、打球没有绝对的标准动作,但是必须符合常规的击球原理和运动规律。
6、本人不是抬杠,也不是较真,而是万物有道,要想打好球,就要穷其道,弄清楚打球的基本规律。当然咱也不是乒乓球博士,更不是专业教练,谬误之处,欢迎指正交流讨论,敬请各位大神、专业人士赐教,不胜感激!
十二:动图图例
内弧式
内弧动图
反手外弧接正手内弧
典型的内弧式
注意看对面的蓝色球衣队员拉球动作(内弧)
湿父拉高吊(内弧)
以下为外弧式
还会架肘翻腕吗?是不是只需要一秒钟?
外弧式
不用多说吧
多么流畅的反手外弧起下旋
典型的反手外弧起下旋
十三、启发:
无论内弧外弧式击球,都能打出弧圈球,我们的终极目标是击球上案,提高速度力量,加大威胁,实战中各种来球千变万化,所以针对各个单项技术来说,只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待,达到融会贯通,熟练掌握。希望本文为光大球友提供思路,解开迷茫,提高球技。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