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薪酬与工作相关的绩效管理体系!这些空管新举措给力航班正常

芳言:这次会议很重要、很及时。还记得之前本君推送的《关键就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吗?今年空管系统航班正常工作表现怎么样?在面临着全年最具挑战性、最难的雷雨季时,空管系统如何保安全,促正常?都与这次会议上宣布的举措有着直接的关系。

为深入落实民航服务质量和航班正常工作会精神,学习民航局副局长王志清作的《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开创新时代航班正常和服务质量工作新局面》的工作报告,4月19日~20日,民航局空管局在京召开了民航空管系统2018年航班正常工作会议暨空管部工作通报协调会。

记者从会议上获悉,民航空管系统今年将着力探索建设空管保障能力持续提升机制,通过缩小运行和管制移交间隔、使用空中交通运行管理系统(ATOM)统一发布流量控制措施、建立薪酬与工作相关的绩效管理体系、全面加强培训等举措,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做好航班正常工作。

民航局空管局副局长马兵在会上表示,民航空管系统将坚持安全与正常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多方协同决策、持续提升保障能力、科学把控运行总量四条原则,做好航班正常保障工作。

据介绍,民航空管系统将进一步缩小运行和管制移交间隔,在今年9月底前实现区域雷达管制单位间同高度水平移交间隔不大于20公里;12月底以前实现区域雷达管制平均间隔不大于15公里、进近雷达管制平均间隔不大于7.5公里。为规范流量管理,民航局空管局要求空管系统各单位于5月底前完成ATOM安装部署和测试, 6月30日正式投入运行;各空管单位使用ATOM系统统一发布、记录流量控制措施,严格执行流控发布两级审核制度。未在ATOM系统中记录的、批准的流量控制措施无效,各管制单位不执行。

为激发做好航班正常工作的内生动力,民航空管系统将建立运行效率考核机制和绩效激励机制,让薪酬待遇直接跟运行复杂性、繁忙程度、航班增长幅度和工作效果挂钩(据说,有的单位已经研究形成意见了)全面加强队伍建设,加强人员培训考核,提高业务能力;严格复训管理,淘汰能力不能适应岗位要求人员。

民航空管系统将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完成全国统一的运行环境数据库建设,实现全国民航空管飞行计划统一管理,全面改进CDM(协同决策)系统并大幅减少时刻跳变情况;全面推进新技术应用,加快推进航班进港管理(AMAN)系统建设、目视间隔和目视进近、平视显示器(HUD),自动相关监视(ADS-B)和基于Aeromacs的数字滑行引导技术应用,不断提高空管保障能力和运行品质。

民航局空管局要求各空管单位建立基于复盘机制的奖惩机制,加强运行过程管理,加大空中等待程序和协同改航等手段应用,不断促进运行机制建设和运行程序优化;符合条件的单位全面落实民航局《优化空中交通管制运行规范的暂行规定》,推进五边5公里最小雷达间隔应用,研究并推进缩小近距平行跑道间隔规则和标准。

此外,民航空管系统将大力推进军民航融合发展,空域分类改革,全面推广空域精细化改革经验,推进空中交通立交桥运行优化,临时航路航线分级分类使用,聚焦并解决南宁、厦门等拥堵空域问题。

业内专家表示,基于民航业运行的链条性特点,做好全行业的航班正常工作,需要在局方的统一领导下,形成航企、机场和空管等各单位共同做好航班正常工作的合力,做好新时代民航航班正常工作。

会上,空管部介绍了《2018年空管部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表》和《2018年空管业务量化考核表》的制定情况;运行中心对2017年航班运行态势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2018年在航班正常方面的工作计划;7个地区空管局对2017年航班正常工作进行了总结,并汇报了2018年雷雨季节和暑运期间航班延误治理工作思路;部分空管分局(站)介绍了开展航班正常工作的经验和做法。与会代表就2018年进一步做好航班正常工作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局机关相关部门、运行管理中心、空域管理中心、气象中心、航行情报服务中心、指挥部的相关负责人,各地区空管局、管制中心、运管中心、空管分局(站)的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据悉,2017年,民航空管系统共保障各类飞行起降928万架次,同比增长10.41%,区域、塔台和进近保障各类飞行3654万架次,同比增长10 .66%,由于空管原因(含流量原因)导致的不正常航班数占计划航班数比例仅为2.12%,空管原因(含流量原因)导致的航班延误大幅下降。(点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