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燕中 | 从中医的角度讲地球上为什么有生命?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府。

1
名家注释

马莳注:“地虽在下,而阴中之阳者升,故其上也为云;天虽在上,而阳中之阴者降,故其下也为雨。”

张介宾注:“阳在上者为气,气者云也,气降则化为精,雨由云而生也。自下而上者,地交于天也,故地气上为云,又曰云出天气;自上而下者,天交于地气,故天气下为雨,又曰雨出地气。”

张志聪注:“此承上文而言,阴阳之位,各有上下。而阴阳之气上下相交,然后云行雨施而化生万物也。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虽在下,而地气上升为云。天虽在上,而天气下降为雨。夫由云,而后有雨。是雨虽天降,而实本地气所升之云,故雨出地气。由雨之降,而后有云之升。是云虽地升,而实本天气所降之雨,故云出天气。此阴阳交互之道也,而人亦应之。此篇言地之阴阳与人之阴阳相合。是以一节言天地阴阳水火,一节言清浊脏腹精形。以天人相间而言也。”

黄元御注:“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腾则为云,天气下降则为雨。雨降于天,而实出地气,地气不升,则天无雨也,云升于地,而实出于天气,天气不降,则地无云也。地气上为云,以浊阴而化清阳,是清阳上天也,天气下为雨,以清阳而化浊阴,是浊阴归地也。”

2
太极生两仪

《周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太极为一,太极之前是无极,无极生太极,有生于无,无极就是零。太极好像一个圆圈,在没有分阴阳之前的一种混沌的状态。

下面以我们所在的太阳系举例说明一下,也许此例子不一定恰当,如果能借此说明古圣先贤他们是如何认识世界的就算达到目的了。太阳系中目前可以确定的有八大行星(图3-13-1),各自按照自己的轨道围绕太阳旋转。有一点先要说清楚,古人观测天体是以地球为中心,视觉所看到的运动是相对的,以地球为固定不动来观测天体,这种方法在天文学上称为视运动,古代科学文化知识就是建立在通过对天体的视运动的观测所得出的结论的基础之上的。

古人通过视觉观察到天上运动的星体包括5颗行星和日月,从视觉上看7颗运动的星体都围绕地球在转动,西方古代科学家把1周定为7天也是根据这7个运动着的行星,日本汉字从周一到周五的名称就是采用日月五星来命名的。而这个五颗行星的命名顺序以太阳为中心,分别是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如果把地球看作土的话,正好是五行相生倒行的顺序。古人还计算出每个星体围绕地球(视运动)转一周的时间,水星88天,金星225天,火星将近2年,木星将近12年,土星大约28年。和今天天文学家计算出行星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大体相近。

图3-13-1 太阳系示意图

如果我们是站在地球上看其他7颗运动的星体会发现,代表阴阳的是日、月,白天为阳,日所主;晚上为阴,月所示。5颗行星则出现在晚上的天空上,预示着五行位于阴处,在人体与五脏相应,属里。行星是运动着的,预示着五脏的功能。除此以外还可以看到,太阳的运动以一年为周期,古人通过圭表测出太阳的影子变化是以一年为一个周期的,今天我们知道太阳的运行规律从地球上看是沿着南北回归线来回往复运行,中间两次穿过地球赤道。月球的运行周期是29.5天,古人是通过对朔望月的观测发现的。

其他5颗行星的名字是如何制定的呢?应该跟“五星连珠”有关系,五星连珠指的是从地球上看天空,水星、金星、火星、木星与土星等五大行星排列得非常相近,就像一条美丽的珠链。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在中国古代史籍中分别称作太白、岁星、辰星、荧惑、镇星。

关于“五星连珠”在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的古籍中都有记载,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冬十月,五星见于东井,汉高祖进咸阳。”从天文学的角度来说,五星连珠发生的原因很容易解释。水星公转一周大约需要88天,金星需225天,火星需687天,木星需4333天,土星需10760天,只要求出这几个数字的最小公倍数,就是发生一次五星连珠所需的天数。这个数字是一个真正的天文数字,所幸古人五星连珠的要求并不高,只要五大行星的经度差不超过30度,甚至45度都算是五星连珠。在这样的条件下,发生五星连珠现象就比较容易了。除了五星连珠以外,还有两星、三星、四星连珠,它们出现的几率一定是不同的,因此这个五行星是按照出现连珠的次数来排列的。水星最多,然后是金星、火星、木星,最后是土星。水藏精为生命之根,水生于金,金生水是因为其性凉,寒凝气降为水,气源于阳,阳源于火,火生于木,土藏营主成形。

今天科学家已经探明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都是气态行星,它们主要由氢气和氦气构成,表面呈现气态,在地球上很难想象这样一对气体可以聚集到一起吧,但是地球上很多看似理所当然的事情在宇宙中是不适用的。4颗行星中土星的密度最小,把它放在一个足够大的水池中可以像木头一样浮起来,但别的3颗行星的密度还是略大于水的,不过和类地行星密度至少在5以上相比还是非常小的。没有地,哪有天,这里是一个天地阴阳不分的状态,也就是所谓的太极状态,是在天地阴阳形成之前,太极还没生出两仪。而其他4个星球(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已经有了天地之分,尽管天地阴阳不是分得太清晰,但毕竟还是有了相对固态的“土地”,也就是太极分出两仪(图3-13-2)。《黄帝内经》曰:“清阳为天,浊阴为地。”有天地之分是产生生命的最基本的条件。

图3-13-2 从太极混沌状态到天地阴阳分开

3
生命诞生的基本条件

太极分出两仪,也就有了天地,如果按照《周易》的方法继续分阴阳为四象、八卦等,这是在探讨阴阳的性质及其作用原理。生命的诞生需要在阴阳的变化基础上有气化,而且要生成形。这就要联系到《道德经》了,其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所谓“道生一”就是无极生太极;“一生二”是太极生两仪,两仪是指天地阴阳;“二生三”是两仪生三才,三才是指天地人,这里的人代表天地之气交。由于有了天地之气相交就有了生命的基本条件,也就能生万物了(图3-13-3)。

图3-13-3 太极分天地阴阳,阴阳相交生天地人三才

再回到5颗行星的问题上来,水星、金星、火星都有天地分开,清阳上为天,浊阴下为地,而有生命存在的只有地球,是因为地球上的天地阴阳发生气交生成了“三”,而其他3颗行星体的天地阴阳没有形成天地之气,也就没有天地之气交的可能,也就不可能有生命的存在,所以它们只是停留在两仪的状态。

为什么在地球上会发生天地气交而生出了“三”呢?这是由于太阳月亮的位置以及与地球赤道所形成的角度,对于地球来说其所在位置恰到好处,使地球上的阴阳处于稳定的平衡状态,地球上的水在阴阳的作用之下就形成了气,这就是天地之气。天地之气能否相交还要有一个必要的条件,就是大气层,大气层好像我们身上的皮肤,好像五脏中的肺脏,主要是保护水液不流失。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没有大气层,或者大气层很稀薄,地球上的水很快就蒸发掉了,这个在天的清阳之气也就不存在了。

为什么其他星球上没有水?据科学家的研究发现,原本其他星球上也有水的存在,就是因为大气层的稀薄,水气都蒸发了,以至于地面上已经完全沙漠化,只有在地下很深层的地方会有一些类似于冰的物质存在。因此我们生活的地球很幸运,具备了一切形成生命的条件,同时这些因素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下达到了阴阳平衡,这就是“道”,“道法自然”。

天地之气又是如何相交的呢?其相交的基本形式为“云雨”的循环与转换,下一节讨论一下“云雨”与生命诞生的关系。

本文摘自《闯关记我的《黄帝内经》觉悟之旅》

尊重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朱燕中

编辑:釋慧祥

(0)

相关推荐

  • 无极残篇之七十 天地四象与万物生成

    原著:无极道人 生死轮回一场梦, 迷悟只在一念间. 俊鸟出笼游太虚, 大道无极任逍遥. 我们前面根据乾坤二卦的卦爻爻变数理,讲解了古人对宇宙发展变化的数理上的认知,我们据此假设了宇宙的空间本体的变化呈 ...

  • 朱燕中 | 中医讲神志的工作流程

    一.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 释字: 魂者,<说文解字>:"阳气也."<疏>:"魂魄,神灵之名.附形之灵为魄.附气之神为魂也.< ...

  • 朱燕中 | 中医讲眼睛的故事

    <灵枢·大惑论第八十>:"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 ...

  • 朱燕中:如何高效学习中医不走弯路?

    朱燕中:如何高效学习中医不走弯路?

  • 朱燕中讲灵枢3 | 知其往来,要与之期

    朱燕中讲灵枢3 | 知其往来,要与之期

  • 朱燕中讲灵枢 | 九针十二原题解释

    九数为阳之极,应在天为气,九针调气:十二数应月为阴,十二原穴主藏精.九应天之气,十二应地之泉.本篇论述九针之道与阴阳血气之相合. [题释] 九数为阳之极,十二原穴主藏精.九应天之气,十二应地之泉.本篇 ...

  • 朱燕中教授讲《黄帝内经》合集(收藏版)

    <黄帝内经>的学术成就是任何个人所创立的方法都不能替代的,想要真正掌握针灸治疗方法的精髓实质,提高临床疗效,只有全身心投入<黄帝内经>研究,找到其固有规则,然后照此行事,这是唯 ...

  • 朱燕中 | 二十四节气与中医的联系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帝曰:分至何如?岐伯曰:气至之谓至,气分之谓分,至则气同,分则气异,所谓天地之正纪也." 一.名家注释 王冰注:"言冬夏二至 ...

  • 朱燕中 | 中医怎么看精神分裂症?

    <素问·解精微论篇第八十一>:"夫心者,五藏之专精也,目者,其窍也,华色者,其荣也,是以人有德也,则气和于目,有亡,忧知于色.是以悲哀则泣下,泣下水所由生.水宗者,积水也,积水者 ...

  • 朱燕中教授讲《黄帝内经》合集1(收藏版)

    <黄帝内经>的学术成就是任何个人所创立的方法都不能替代的,想要真正掌握针灸治疗方法的精髓实质,提高临床疗效,只有全身心投入<黄帝内经>研究,找到其固有规则,然后照此行事,这是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