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燕中教授讲内经1 | 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写。今五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一、什么是“上古天真”?
这段经文出自《素问》的第一篇“上古天真论”,什么叫上古?释字:上者,《说文解字》:“上,高也。指事。”古者,《说文解字》:“故也。攵部曰。故,使为之也。按故者,凡事之所以然。而所以然皆备于古。故曰古,故也。逸周书。天为古。地为久。”一般是指上古时代,时间比较久远的时候,除此以外,“上古”还有一个意思是指事物发生的原因。什么又是天真呢?释字:天者,《说文解字》:“颠也。至高在上,从一大也。”真者,《说文解字》:“仙人变形而登天也。”《玉篇》不虚假也。《韵会》实也。伪之反也。“天真”是指源于先天的自然之道。因此《素问》第一篇的题目“上古天真”的含义是“亘古以来的自然之道”。
释字:肾者,《说文解字》:“水藏也。”《徐曰》:“按肾主智藏精,皆水之为也。”《正字通》“肾当胃下两旁,与脐平直,筋外有脂裹,表白里黑。”
肾是水藏,可以理解为肾是用水来藏精。这里先说明一下,很多书上“藏”与“脏”不分,五脏就是五藏,虽然很多时候可以这样表示,但是两者还是有一定区别的,“脏”是指具体五脏器官,“藏”是指五脏藏精的作用。比如这里的水藏,除了有“水脏”的意思以外,还有用水来藏的意思,也就是说肾精是在外以水的形式存在的,在内则是人身阳气的根本肾精。
五脏中其他四脏的意思分别是肝者,木藏;心者,火藏;肺者,金藏;脾者,土藏。也可以理解成,肝脏的意思是用木来藏肝之精,心脏的意思是用火(《说文解字》中认为是土)来藏心之精,脾脏的意思是用土藏脾之精,肺脏的意思是用金来藏肺之精。五行的特点为:“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比较一下五行哪一行更适合收藏呢?应该是水,水性寒,密闭性好,性情柔和,宜于收藏。而且收藏为阴,开散为阳。火的性质与水相反,主生发炎上,不但难于收藏而且主发散,发散是精化为气的功用。
这里面有一点要说明一下,关于阴阳的问题,在开始学中医的时候老师总是告诉我们阴阳的关系既是相互对立依存的,又是此消彼长,水火不容的。既然对立依存又怎么此消彼长、水火不容呢?当时听了也似懂非懂,是什么样的一个情况造成两件矛盾的事物同时存在呢?
实际上这里的阴阳关系是有条件的,所谓阴阳对立是指在同一时间,一个固定的空间里,一对有阴阳关系的有形的事物的对立存在。以日月为例,日为阳,月为阴,日月在同一时间,处在一个空间时是对立存在的,当太阳在天上时,月亮在地下;而当月亮在天上时,太阳在地下。日月永远是对立存在的,这就是阴阳的空间性。所谓空间性可以认为阴阳两种不同的物质是不能相互接触的,但是它们的功能是彼此相互制约的,例如营气与卫气,两者不相接触,但是互相制约,卫气行于脉外,保护体表,功能由外向内;营气行于脉中,营养机体,功能由内向外。彼此相互制约,相互依存。
再比如,脏腑之间的阴阳相对主要表现在五脏之间的对立关系,例如,心与肾,从空间来看心肾的对立是同时存在的,心火为阳之精主发散,肾水为阴之精主收藏。由于有了这样的关系相互影响,当心火在上主升散的时候,依靠着肾水的收藏才不至于过度发散,《黄帝内经》称之为“搏而勿浮”;而当肾水在下主收藏的时候,依靠着心火的升散功能,肾水才不至于“独沉”,《黄帝内经》称之为“搏而勿沉”。当彼此失调时也就有了“心肾不交”这样的诊断。
阴阳此消彼长的关系是指阴阳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此消彼长。例如,天之六气,风热暑湿燥寒,这六气是由于阴阳此消彼长而形成的。当阳长时阴一定消,而当阴消时阳一定长,这是由于随着时间,太阳在做永恒的旋转运动,形成了阴阳消长永恒的变化关系。而阴阳此消彼长的关系在人体又是如何体现的呢?
人体阴阳此消彼长是随着太阳的阴阳消长的变化而变化的,当太阳出生时人体内的少阳也出生,当太阳升高时,人体的太阳也长;当太阳西落时,人体的阳明降。当月亮(或者夜幕降临时)出生时,人体的太阴开阴;当明月当头时(子夜时分),人体少阴枢阴;当月亮西下时(后半夜),人体厥阴阖阴。因此中医所谓“脏腑辨证”是强调阴阳的空间性,脏腑之间的阴阳关系是相互对立,互相依存的,也就是《黄帝内经》所谓的“阳生阴长,阳杀阴藏”的关系。而“六经辨证”则是强调阴阳的时间性,六经之间的关系是时间性,尤其在《伤寒论》当中有一个六经的“愈解时”,六经当中每一经各有6个小时,占据了一天24小时。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阴阳的时间性多表现为天之气,或者是六气的寒热;而阴阳的空间性多表现为地之阴,或者是五行的虚实。还有就是五行的相生关系是阴阳变化的时间性,五行之间相克的关系是阴阳变化的空间性,例如,肾与心的关系就是阴阳的空间性的代表,属于脏腑辨证的一部分。肾主水是指肾精用水来收藏,因此《说文解字》将“肾”这个字解释为“水藏”。这个水藏要与在上的火藏相对,心肾有阴阳对峙的关系,正常情况下,心在上统一身之阳,肾在下统一身之阴;统一身之阳依靠火性炎上,统一身之阴依靠水性润下。病理状态下,由于火性是炎上的,因此当身体有热时,则多表现为在上在外有热,治疗以清泻在外在上的热为常见;由于水性是润下的,当身体阳虚有寒时,则表现为下在内有寒,治疗当以温脾肾之阳为常见。
总之,六经辨证所表现的阴阳的时间性是脏腑阴阳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综合结果,主生;脏腑辨证所表现的阴阳的空间性是五脏相互对峙、抑制的结果,主克。
释字:精者,《说文解字》:“择米也。”《易·系辞》:“精气为物。”《疏》:“阴阳精灵之气,氤氲积聚而为万物也。”《庄二十五年·日有食之疏》:“日者阳精,月者阴精。”又《襄二十八年·春无水疏》:“五星者五行之精:木精曰岁星,火精曰荧惑,土精曰镇星,金精曰太白,水精曰辰星。”(以上内容来自《康熙字典》)
单从上述这些内容就应该对“精”有较深刻的了解了。所以说学习《黄帝内经》时,对文字的理解要力求准确,尽量做到每一个字都要从字典中找到它的本意,我们最常用的字典就是《说文解字》和《康熙字典》。有时候觉得这些字很简单不查也可以,这是不好的学习习惯,不要太相信自己的知识。查字典经常会给你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以上这5种解释关于“精”这个字,基本上比较详细地概括了“精”的本意。第一,精是物质的,而且是聚集着阴阳二气交会和合之状的物质,阴阳和合好像是太极,是具有巨大能量的精微物质。第二,日者阳之精,月者阴之精,五星者五行之精。说明精存在于世间万物,存在于阴阳各个部位。
精本身既不单指阴,也不单指阳,是阴阳氤氲之物,有类似太极之意。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精化气则为阳,精收藏则为阴,这是指精的生理状态,其病理状态是精不藏为阴虚有热,精泄为阳虚有寒。《素问·金匮真言论篇第四》:“夫精者,身之本也。”精存在于人体的各个方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天有精,地有形;天有八纪,地有五里,故能为万物之父母。”精气充足在上则耳目聪明,精气充足在下则四肢活动自如。五脏藏精肩负着执行五脏功能的责任,肾藏精是“身之本”。
本文摘自《闯关记我的《黄帝内经》觉悟之旅》
尊重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朱燕中
编辑:釋慧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