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曼:少年曲集-16 初次失去
演奏:Angela Brownridge
有兴趣演奏的朋友,可以长按下方二维码识别,加微信索取电子版乐谱,发文一年内免费。
▼
1848年年初,舒曼家里养的一只小鸟挂了,由于舒曼的孩子都很喜欢这只小鸟,所以为这事倍感伤心。
这一幕让舒曼心有戚戚焉,后来在创作少年曲集(Op.68)时,便把这个事情写进了曲集里面,排在第16首。
作品最初的德语标题叫孩子的悲伤(Kinderung Tück),但在正式出版的时候,舒曼把作品标题改为Erster Verlust,意思是初次的失去…
这个标题,其实是借用了歌德一首同名诗歌Erster Verlust,一般译为初次的失落。
众所周知,舒曼是一个文学功底十分深厚的作曲家,还是个很牛逼的乐评人。
舒曼从小就饱读诗书,什么老夫聊发少年狂,春宵一刻值千金啦;垂死病中惊坐起,一枝红杏出墙来啦;但使龙城飞将在,君王从此不早朝啦…
这些肯定都是滚瓜烂熟了,歌德的诗自然也不在话下。
歌德这首初次的失落创作于1788年,诗是这样的(艾洛 翻译):
啊,谁带来美好的日子,
那些初生爱恋的日子,
啊,谁带回那美妙时光的,
哪怕一个时辰!
我孤独地滋养我的创伤,
并带着不断更新的悲叹,
哀悼失去的幸福。
啊,谁带回美好的日子,
带回那美妙的时光!
歌德这首诗更多描写的是初恋,与舒曼的作品并没什么关系,但可能由于叙述的都是人生第一次的悲伤,所以舒曼也就借用这个标题了。
上海教育出版社引进维也纳净版的标题翻译为初次失败,是有点文不对题的。
自家鸟死了就死了,怎么就失败啊,无端端的就被loser了,哎…
▼
初次的失去是Op.68里面旋律非常哀伤,也非常优美的一首。
音乐表达的是小孩子人生中面对的第一次死亡、失去,所以这是一首哀歌,速度不能太快,舒曼写的速度术语是Nicht schnell,不要太快的意思。
舒曼老婆克拉拉给的速度是♩=96,我个人觉得有些过快了。
作品由始至终都是小调式(E小调-A小调-E小调),开始的旋律,是一种轻轻流淌出来的感觉:
第一个句子一共8小节,这里有个名堂,叫“曲首冠音”。
意思是旋律的第一个音符,就是乐句的最高音,通常运用这样模式写成的乐句,都是意味着悲伤的,旋律不断的下行,代表着心情的不断往下、低落。
所以在弹奏这个乐句时,就如乐谱开始标示的 fp,力度是一个从上往下,有种心情一直下坠的感觉。
作品的中间段转到A小调,只有4小节(17-20小节),素材上仍然是之前曲首冠音式的句子,所以情绪上并没有什么对比:
▼
而在段落再现时,舒曼增加了一个中声部的对答,有些人会把这个忽略掉的:
这个旋律处于中声部,有点像成年男性的声音,我总会联想到这是作为父亲的舒曼,跟代表孩子的高声部旋律,在为那只死去的小鸟在哀悼。
而在作品最后的结束句,力度连续出现了几个 f,显得非常坚定、坚决,与之前的哀伤相比,甚至有点粗暴,有种被“惊醒”的感觉:
但旋律马上又渐弱,变回了原来哀伤的情绪里,结束全曲,余音袅袅,留下挥之不去的沉湎…
▼
虽然作品显得非常哀伤,但我个人觉得这是舒曼Op.68里面旋律最美的几首曲子之一。
作品细腻而动人,技巧上也不难,也就考级3级左右的程度。
另外多提一句:
舒伯特曾经为歌德的这首诗Erster Verlust,写过一首艺术歌曲,作品号为D.226,有兴趣的不妨搜索来听听。
微课推荐deeprea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