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天降大任”的虞浦帆先生
讣告
中国共产党党员,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原副所长虞浦帆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9年6月27日上午8时12分在上海市华东医院逝世,享年96岁。
定于2019年7月5日(星期五)上午10时50分在龙华殡仪馆二楼云瑞厅举行虞浦帆同志告别仪式。
特此讣告。
虞浦帆同志治丧工作小组
2019年7月1日
2009 年11 月26 日,虞浦帆展示他保存的的技术文件。
2019年7月2日上午,忽然接到华东计算所陶萍的电话,告诉我虞浦帆先生去世的消息。之前,中国计算机学会“记录计算机历史”计划要到上海访问创业前辈,还未成行,噩耗传来,我们又失去了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曾几次访问华东计算所,与虞先生见面时,他的音容笑貌又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1958 年10 月27 日,上海市委决定建立16 个重点科学研究所,其中第4 个是上海计算技术研究所,由交通大学派出系总支书记王芳荆任筹备负责人,后定名为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筹办骨干有何育辽、虞浦帆、杜叶祥等。虞浦帆工程师,时任上海有线电厂(736厂)副总工程师。研究所成立之后,虞浦帆负责外设(二室)研究室,后任室主任。
1959 年12 月,上海市委召开闵行会议,落实中科院指示,要为核武器研制提供一台每秒运行5万次的计算机,王芳荆、何育辽、虞浦帆出席了会议,华东所决定何育辽担纲主持,1960 年初开始研制。1962 年10月19 日,正在任务最关键时,何育辽因患脑瘤不幸去世。老何走了,大家非常悲痛,也为项目遭受的沉重打击而担心。任务自然不能停顿,所领导决定虞浦帆工程师担任技术负责人,继续奋战二年,这台计算机终于如期完成。
1962 年8 月,虞浦帆设计了一种小型功率脉冲变压器,每秒钟电灼出2000 个清晰字母,相当于每分钟电灼12 万字母,进入世界打印机的速度前列,这台打印机作为J-501机的外设。1959 年,美国通用动力公司实现的打印速度为每分钟10 万字母。
J-501 机在机房运行中
1964 年10 月24 日, J-501 机通过中科院鉴定交付使用,每秒运算5万次。1965 年9月,于敏在这台计算机上取得氢弹原理研究的重大突破,邓稼先赶来助战,三年后中国的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J-501 机为试制原子弹完成大量计算,立了功。大家欣喜鼓掌,这才知道5 年的日夜辛劳非常值得。
J-501被邓稼先选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因为配套的快速打印机可以迅速地打印出正在运行的数据。有了这个“吞吐”速度,于敏等人才来到上海,完成了氢弹的理论计算任务。虞浦帆说,本来这台机器的存储能力很小,采用了直接快速打印的方式,不经过外存,可充分发挥运控能力,不因等候打印而浪费机时。从这个角度说,虞先生们的功绩,就是为核科学家们架设了一座"登顶"的“天梯”。
J-501 机为氢弹和国防任务完成许多计算工作,并获上海市重大成果奖。
由于上海市委和中科院分院的领导和组织,J-501 机试制得到全市科研单位与企业支持,提供了最好的保障,全所职工士气高昂,精心构思技术改造。
1964年12月17日,华罗庚致信华东计算所所长郭书文和虞浦帆,祝贺他们的J-501 机试制成功,“这对我们是极大的鼓舞”,表示“能来学习,深以为荣”。
收到华先生的贺信之后,虞浦帆到北京和中科院计算所的吴几康一起向华罗庚汇报,华先生很高兴,中午宴请他们二人。
1964年10月16日,华东计算所J-501 机鉴定会。(前排左三起)徐家福、姚锡珊、董铁宝、虞浦帆、吴有训、郭书文、刘述周、□□□、王芳荆(右三)。
1965 年,国家科委聂荣臻主任颁发了关于设立296 个国家发明奖励项目的文件,这是推动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虞浦帆因“B501 型电灼式快速输出(打印)装置和J-501机所发挥的重大作用,1965年,获国家科委聂荣臻主任签署的0256 号“发明证书”。
华东所的“发明记录”,发明证书是借用的图片。
华东计算所获得了“发明证书”,项目的发明者是虞浦帆,以第二研究室的名义申报,由于文革即将发动,高层机关一片紧张气氛,原定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颁奖大会撤销,毛泽东题字“发明”的金质奖章不再发放,还有特别颁发的1万元奖金也停发,只有“发明证书”直接下发到了获奖单位。因为可以理解的原因,奖状没有附带通知与说明,他们并不知道印刷精致的“发明证书”是“国家奖励”,不知道他价值和来龙去脉,“所史”也没有当作一种重大荣誉予以记载。
2009 年11 月28 日,笔者在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看到虞浦帆先生出示的“发明纪录”文件,立即询问配套的彩色的“发明证书”,可惜年代久远,证书已经不知去向。
解放日报以“天降大任”报道为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作出贡献的上海科学家。
虞浦帆先生(右一)1985年6月1日,在中国计算机学会成立大会上。
虞浦帆先生是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计算机学科的成员。
在计算机领域,六十年代之前,只有华东所虞浦帆和哈军工康鹏两位专家,荣获了国家发明奖。讲述了J-501机的作用,知道了于敏在华东所上机获得的结果,才会理解为何当年国家科委这样看重华东所和虞浦帆先生的贡献。即使如此,虞浦帆先生依然默默地继续在计算机事业的大道上耕耘,继续和同事们一步步地前进。
虞浦帆先生是为了中国的计算机事业而奋斗一生,完成了所面对的“天降大任”,回想与他接触的10年和他所承担的平凡而又惊天动地的成果,无限怀念这位默默奉献的科学工作者。中国计算机的历史将记录下虞浦帆先生的功绩,激励后人继续前行。
2015年,核物理学家于敏荣获2014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964 年12 月,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了《第三次全国电子计算机专业学术会议论文选集》(以下简称《选集》),由中国电子学会计算机专业委员会编辑,《选集》内容覆盖之广令人震惊,其中包括虞浦帆的论文《非接触记录法高鉴别力磁头头形的探讨》。这些文字与出版物,保留了一代科技人员的工作成果,成为中国计算机事业发展和他们毕生努力的见证,都是实际工作的成绩和克服诸多困难的收获与总结。
1965 年2 月,国家科委还专门成立了下属的“计算技术组”,其成员为知名专家,华东计算所的虞浦帆研究员精心保存着聂荣臻主任颁发的聘书。
1965 年12 月,国家科委“发明记录”B501 型电灼式快速输出(打印)装置。
1982 年12 月6 日,《计算机外设原理》编委扩大会议。前排左起:唐守仁(计算机局外设处)、李叔梁(清华大学)、钱基广(中国磁记录公司)、梁万章、郭平欣、虞浦帆(华东所)、王昌茂(外设处)、顾存俊(中国磁记录公司)、吕叔森(中国磁记录公司)、王敬志(电子部15所)。
虞浦帆先生1957年之前在736厂的证件。
2014年11月18日,作者看望虞浦帆先生
2017年6月18日,作者和复旦大学徐研人教授看望虞浦帆先生。
虞浦帆,研究员,1923年7 月18 日生于上海,1935 年进入沪江大学附中,1945 年,沪江大学物理系毕业,在上海电话公司工作,1949 年到上海有线电厂任工程师,1958 年,参加中科院上海计算机研究小组和华东计算所创办,任研究室主任、研究所副所长,1960 年参加和主持J-501 计算机研制,发明电灼式高速打印机, 为中国核武器研究做出重大贡献,1965 年,获国家科委“发明证书”,2019年6月27日去世,享年9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