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釉里红瓷器为什么价格飙升,怎么鉴定青花釉里红瓷器?
叶佩兰主编的《明清彩瓷鉴赏与收藏》里如此描述:宣德时期,釉里红烧制得极为成功,烧制出了色泽鲜艳的宝石红。雍正釉里红呈色稳定,色调红艳,更有呈鲜红的色调;乾隆时期釉里红呈色稳定,相对而言较为淡雅,红色中常见有绿色苔点。
青花加彩的烧制工艺与其他青花瓷略有不同,其最 大的特点是釉上彩与釉下彩的相互结合对应存在。青花加彩在烧制成型之后,再在青花瓷的表面加绘其他纹饰,之后再将绘制完成的青花瓷重新入密进行复烧,最终青花加彩就这样完成了。
明洪武朝,釉里红瓷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从实物遗存量上比较,甚至比青花瓷还多。洪武早期的制品多呈黑红,不够鲜艳,甚至有些烧成了“釉里黑”也未被打碎埋掉。即便如此,此类品种贯穿洪武朝始终,坚持不懈。中、晚期多呈较纯正红色。风格古朴、厚重,器型硕大,纹饰丰满,气势夺人。充分展示了明朝开国之君的胸怀与气度。
青花以蓝色一种颜色表现纹饰,看久了难免会觉得有些单调乏味。创烧之初,工匠就想到了这。于是就把中国人最喜欢的红颜色,融入青花瓷器之中。蓝色属于冷色调,红色属于暖色调,两者搭配,相互调和,陈设效果非常和谐。想法很好,但变为现实却不容易。在工匠的反复尝试下,景德镇才终于创新出了这样一个新的陶瓷品种“青花釉里红”。
与景德镇仿者专注于青花仿品制作相比较,仿者对釉里红发色的了解认识远不如青花透彻;同时,釉里红发色的不稳定性也为仿制增添许多困难。就青花与釉里红制品而言,现在景德镇仿古比较突出的有“仿宣德青花”和“仿洪武釉里红”。如果青花器制作得体,有时很难迅速鉴别真伪;但如果制作釉里红器,则漏洞百出,断代轻而易举。因此,鉴定者在鉴定青花釉里红时借助釉里红发色来断代要比青花断代更加可行、准确。
釉里红是以铜为着色剂,在白色的胎体上直接用笔绘制各种纹饰,上釉后入窑烧制,铜在高温1200-1300度的还原焰中,在釉下产生出红色的纹饰,所以被人们称为釉里红。明代洪武朝的釉里红瓷器只限于官窑生产,民窑是禁止烧造的。因洪武朝的釉里红瓷器纹饰都呈现程式化,虽有所创新:笔法舒缓柔和,布局疏朗开阔,写实洗练,规范统一,但可看出其制作是严格受制于宫廷领布的御样。
画面细腻逼真,以往的釉里红由于显色不稳,多有流淌浸漫现象,所以绘画时多用快速的笔法,大写意的画出花纹,多简单干炼,烧成后画面多模糊不清。由于技术的提高,雍正时青花和釉里红两种材料都呈色稳定,使得工笔写生的技法能够在青花釉里红瓷器上大显光彩,细腻逼真。它的青花非常纯正,他代表了雍正青花的水平,纯正,含蓄,深沉。另外,它也不沁染,蓝的很纯正,代表了雍正青花最正宗的颜色。釉里红的颜色纯正含蓄,不张扬,没有那种红色的妖艳浮光,有一种深沉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