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腐蚀现象(土沁次生结晶)专业课

这是一件业界公认的西汉时期圆雕立像,玉质温润,微微土沁,线条流畅,美不胜收,而鉴定的皮壳风化要点就在于那挂满周身的微微土沁之上,这也是我们今天主要学习的一个知识点(古玉腐蚀次生沁,结晶)

通过放大仔细研究我们可以看出,沁非覆于表皮之上的一种土沁颜色,(颜色,比如刷墙,比如涂指甲油,一种表面性而非进入肉体本身的一种外在颜色)而是与玉发生了物理现象,由内而外形成的一种沁玉一体的状态,沁不是一种颜色,而是玉的一种状态,这点很重要,要注意区分

如上图所见,出土的古玉象,其表面沁状态特征为,出土古玉局部可以见到烂斑中有个别细小而深刻的孔洞,呈不规则状,有如虫子啃食苹果一样。深入玉肉中者为蚀孔,孔口小而孔内则“海阔天空”,故被称为蛀孔、蚀洞,很多人也称为蚂蚁洞或者次生洞,只是因为玉体的初期钙化发生了玉体内部流失形成的空洞状态,也可以称为风化状态(如下图)

腐蚀洞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不细微观察很多人没有注意到蚀洞的特点:微距看,蚀孔、蛀孔绝大多数表现为口小内大,口内还会套有多层小口,洞中有洞,孔中有孔,方寸之间,犹如一处小小的古战场世界一般,又犹如一处被人遗忘的城堡。

有条件的朋友再渗入看的话,则会被小小的真品腐蚀洞所震撼,蚀孔呈外小内大的不规则状,一般洞口壁非常细薄,孔壁边缘有塌陷或跷起尖锐锋利,孔内老土咬底、洞内已生成纤维状(柱状或针状)闪亮次生晶体、或有均质胶固体、或有黑褐色碳珠、或有纤维网等存在,都称为“次生结晶”,犹如浩海的山丘一般,甚至可以欣赏到土每一次咬食玉器,而玉器自我保护,两者分庭抗礼的精彩场面,这种状态是目前很难仿制的出,仿制者多以高锰酸钾作灰皮,但高锰酸钾改变了玉的表皮结构与次生结构,这也是鉴定土沁结晶的一个要点,灰指甲与指甲油的灰色指甲是不同的,一个顾着面,一个里外皆自然延伸,这是一个审美要点,也是鉴定要点。

刚才我们讲了次生结晶的状态,现在我们在讲一讲次生结晶的原因与物理现象表现,古玉在地下潮湿环境的长期作用下,次生结晶体经毛细管组织析出玉器表面,(犹如青铜器一般,沁的形成由内部材质与外部环境形成了相互交换,形成了青铜沁,玉也是一样的道理)形成少量斑晶,呈云母光泽。白色为透闪石晶,黑色为阳起石晶。有颗粒状、粉末状、针状、石榴子、冰花、雪花、冰糖块等形态各异的晶体组织,玉器加工面出现次生结晶体这是很重要的古旧特征之一。如在阳光下一照,会看到很多闪烁的结晶;如在放大镜下观察,结晶体多细小星光闪烁,犹如七彩斑斓,古玩界所称,(宝光),这是一种非常美非常美的原生沁状态(就比如刚刚出土的红斑绿锈的青铜器,绿锈的下面其实还有一层晶体锈,看过的朋友都知道,那就是犹如钻石一样,光彩迷人)

次生结晶侧光图

次生结晶竹叶状

次生结晶冰花状

次生结晶菊叶状

图1-5:次生结晶针状

次生结晶七彩

次生结晶七彩

真正绝美的古玉状态,你不去研究就绝对不会见到,很多人收藏玉器却不研究,我为他感到遗憾,一枚古玉在古玉学者和收藏家的眼里就是一部记录千年的电影,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真正的古玉藏家痴迷古玉,只要但凡懂一点古玉的,都会痴迷,试想一下,数千年前,先民遗留的玉器、石器,经过漫长的岁月,深藏于山谷之中,浅葬于山巅之上或散落于原野河川,都无一例外的要经受几千年的风吹、日晒、雨淋、酸碱浸蚀及大自然的地磁、地热、地压、地震、光照、山火、地气、冰冻、氧化等自然环境变化的反复侵袭,造成玉件、石器本身出现不同的外观与内质的各种表相或肌里的“次生”变化,用软玉制成的物件,由于独立个体的存在,不同于它在原生矿体内的环境,在自然条件中,在受到内外物理作用与化学作用下,使不同的晶体结构、不同元素种类含量的玉器,内、外都出现多种“次生”美丽可爱的不同自然纹理、包浆、皮壳、蚀痕、融洞及沁色。有的呈像于表,有的内含于里。在15倍放大镜下观察有云雾状、云团状、羽毛状、浪花状、冰花状、棉絮状、松针状、束丝状、杂草状、菊叶状等等。组合不同,凹凸各异,色彩斑斓,犹如一个“万花筒”美不胜观,这些神奇的物象就是岁月的痕迹,收藏一件玉器,简直就是收藏了一座历史后花园,至于这座后花园您是否逛过,只有自己知道。

古玉鉴定
知识与灵魂碰撞
(0)

相关推荐

  • 高古玉顶尖收藏家的鉴赏高古玉技巧,一招学会,终身成行家

    我国素有"玉石之国"的美誉,古人视玉如宝.据传,朝朝代代,帝王嫔妃养生不离玉;嗜玉成癖如宋徽宗;含玉镇暑如杨贵妃;持玉拂面如慈禧太后--玉文化,传承千年,依旧流淌在华夏文化里,博大 ...

  • 化工知识-二氧化碳对钢材的腐蚀因素之一-温度对二氧化碳腐蚀速率的影响

    二氧化碳对钢材的腐蚀因素之一---温度对二氧化碳腐蚀速率的影响 1. 当温度T﹤60℃时,生成少量松软且不致密的腐蚀产物膜(FeCo3),附着力小,金属表面光滑,呈均匀腐蚀. 2. 当温度60﹤T﹤1 ...

  • 《古玉学步》目录

    (1):古玉几个不可仿的特征 (2):图说古玉惊裂纹不可仿 (3):图说古玉土蚀结晶不可仿 (4):图说古玉塌缩不可仿 (6):古玉的光气不可仿 (7):古玉的熟旧感难仿 (8):图说古玉皮壳难仿 ( ...

  • 古玉界:古玉中的“朱砂沁”

           朱砂在古代墓葬中是很常见的一种下葬时使用的天然矿物质.这样的丧葬习俗从石器时代就已经开始了. 一方面:古人喜欢红色,喜欢在器物上"涂朱",人类对红色的崇拜以及在器物上 ...

  • 解读古玉收藏:把玩古玉意趣在于'沁变'

    收藏价值点评:一个优秀的收藏家不仅要具备玉料辨识.考古器物学.历史.文化等相关领域的丰富知识,更要对投资实力.耐心和远瞻方面提出苛刻的要求.收集古玉的风气虽已逐渐形成,但仍属起步阶段,国内艺术品拍卖市 ...

  • 古玉皮壳和沁色的辨伪细节和方法

    古玉的识别通俗地说,就是对真假古玉的熟识程度的一种检验,对大多数人而言,古玉的外观是最容易识别,也是最容易作假的,因为皮壳就是玉器表面的氧化膜. 古玉在长期掩埋于地下特殊的环境中,其表面物质与实际接触 ...

  • 古玉玄武(起源与风水)专业课

         相信很多玩古玉的朋友,都经手过或者见过,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也自然而然的有很多人把这四个纹饰或器物当作是神兽,其实非也,这四物其实是四神明,更或者说,是四个星宿,四神为汉代时期聚集在一起 ...

  • 古玉沁色----土咬蛀孔

    古玉沁色----土咬蛀孔

  • 古玉鉴定 | 包浆,沁蚀,玉质,形神,腐蚀,文饰、刀痕..

    古玉是出自古人之手,反映古人心声的玉雕.不是你.我.他想像出来的或理论出来的.现代玉雕和仿古玉雕就不具备这个特征.玉玩的是文化含量,越古越好. 古玉鉴定并不神秘,简单的说就是:用标形器和被鉴定器对比. ...

  • 古玉学步(3):图说古玉土蚀结晶不可仿(原创)

    一夫之2018-03-07 09:10:40 拙文<古玉不可仿的几个特征>帖出后,有藏友回复:你的紧扣不可仿,立意不错,可惜没有例子供大家学习,遗憾! 现就第二个<古玉的土蚀结晶不可 ...

  • 古玉受沁浅析:玉花与饭糁,玉质通透的立体现象,年糕或果冻现象

    来源:中国古玩网 玉器受沁的原因 玉器之所以受沁,实质上受自然环境下的风化作用与浸蚀作用所致,通常需百年以上方能受沁(海边盐质土壤中例外): 一.玉花(白玉中的豆花现象)与饭糁(玉质中有白斑,呈饭粒未 ...

  • 古玉的饭渗现象(饭糁沁古玉)

    也被称为饭糁,米粉:"米粉"是玉石中的白色斑点或未成熟的米粒.玉器中的米粒形状像鸡骨头,但它不是粥,而是存在于玉器内部的粥状白点.它的形状像一朵白色的竹花.有人称其为"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