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文学】孙英山:【漫话“升”和“斗”】(随笔)

漫话“升”和“斗”

作者丨孙英山     编辑丨水云天

“升”和“斗”是我国自先秦、汉、到晚清、民国及五十年代很长一段时期,在农业生产、家庭生活中担当了重要的角色的一种量器容器。

《汉书。律历志》:“量者,龠,合;升,斗,斛也,所以量多少也。合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而五量嘉矣。”

我们这一方农村旧时使用的升和斗都是用柳条和麻绳编制,竹篾和藤条封口,立式、圆口、鼓肚,式样美观,非常的坚固和耐用,它的两旁还有两个耳,铁环或铜环,便于提携搬动方便,这种盛粮食的容器是一个椭圆形的装置,过去农村家家户户都有。在我的家中,老一辈也留下了三个升和斗,如今保存的完好无损。记得早年母亲使用它盛五谷杂粮,夏秋粮食入库装缸、装囤、围節封存,邻里之间倒借粮食送还,不使用秤,那样麻烦,都是一升一升,一斗一斗地量粮食,既简单方便,又便于记忆。因为早年穷苦百姓大都没有上学读书,不认字,不识秤,庄稼地里的庄稼收割上场,粮食打下以后入库,要测量计算几亩地粮食收获的多少,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使用升和斗。古代人们以“布手知尺,手捧为升,迈步定亩”。用手、脚为常用的度量衡工具。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斛(石dan),石,旧时重量单位,120市斤为一石。如今,磅秤取代了升和斗,使用了多少年的升和斗都早已搁置起来不用了,成了纪念物收藏品了。现在粮食的产量高了,家中的粮食多了,都不用原来的小型升、斗、小杆秤、大杆秤了,家家都有了磅秤、电子秤,所以升和斗也就自然而然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升和斗,古时昔日农村乡民居家过日子非常重要的用具。我国古时有多少文人墨客,民间故事广多都提到了关于“升和斗”的传说。有一则民间谚语故事叫《升米恩,斗米仇》,文言文是这样写的:“有饥者无食,与之升米则德我,与之斗米则仇我。何哉?升则以利一时,生彼而升不薄,我以重也。斗之则彼且厚,彼厚反不思我德,以我利也。”意思就是说,当一个人快被饿死的时候,你给他一升米,他会把你当做恩人,可你要给他一斗米,他就会想,既然你出得起一斗米,就能给我更多,你要不给我,那你就成为我的仇人了。有道是,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种知恩不报反而得寸进尺,贪得无厌之人令人不齿。

六十年代在中学读书时,学过一篇文言文《庄周贷粟》,文章极短,寓意深刻。原文是: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与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之,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君失我常与,我无所出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由此而演变成两个成语:“涸辙之鲋”,“枯鱼之肆”可见,斗升之水乃能救活鲋鱼一命,从而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当别人有困难,有急难的时候,要诚心诚意尽自己的能力帮助,绝不能空口说大话。

庄稼人有句话叫:“富从升斗起,穷困弃小钱”。指积少成多,可由穷变富,不勤俭节约,永远富不了。“拾芝麻凑斗,非一日之功”。比喻长期点滴积累,积少成多。“升斗小民”。指家里没有多余的粮食,比喻穷困的老百姓。“升斗之禄”。一升一斗的俸禄,形容微薄的俸禄薪水。“升离不开斗,秤离不开砣,筛子离不开筐和箩”。“升子盖盆子,随方就圆”。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做人就要有骨气,不趋炎附势。“斗大的字不识一车”,“斗大的字不识一升”“斗大的字不识一个”,“斗大的字不识半口袋”,“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都是一个意思,比喻没有文化知识。“一升豆没吃了,半拉膘(彪)”。原意是指牲畜,家中养猪,一升的豆还没吃的完,就有了一半的膘了,泛指彪吃彪哈,不十分精神的人。“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狗眼看人低,门缝看人扁,不可以貌取人,涛涛海水岂是升斗所能量出的。总之,在我国的文艺文学文化,生产生活中与升与斗的典故、谚语、歇后语比比皆是,很多很多,在此不能一一例举细说。

图片来自网络

作 者 简 介

孙英山,烟台市莱山区,生于1948年,小学退休高级教师,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烟台市散文学会会员,莱山区作家协会会员,在职期间,在《中国教育报》《山东教育》《福建教育》《小学生读写报》等报刋发表论文数十篇。九十年代前后曾在《农村大众》《烟台晚报》发表过文章,后来搁笔,自2011年先后在《烟台日报》《烟台晚报》《今晨6点》《齐鲁晚报》《今日莱山》《烟台散文》等纸媒报刋及《胶东在线》《胶东文化圈》《烟台漫步》《烟台散文微刋》《胶东文艺》等微信平台发表文章二百余篇。在各级文学竞赛中曾获得奖项。喜欢写一些乡土文学,民俗风情,人物传闻,趣闻轶事,民间传说,世情典故,历史掌故,谚语俚语,随笔散文等文章。

《三秦文学》第二届

“情满中秋●月满圆”征文启事

一、征文内容:

本期主题为“中秋”,内容可以写人、写事,亦可写景抒情。要求作品积极向上,思想性要强,忌文中无物,华而不实。

二、征文要求:
1、投稿作品必须是原创首发(微信公众平台首发),体裁不限,随稿须附作者100字以内简介,近照1张。
2、小说、散文以微文为主,篇长不超过3000字;诗歌20行以内;古诗词6首以上。每人只有一次参赛资格。

3、所有投稿作品,作者必须严格审核,包括文章格式、标点、错别字等,对内容空洞,抄袭和套用他人作品的,一经发现取消参赛资格。因此而引起的法律纠纷,由作者自行承担。

三、奖金设置:

平台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4名,平台设最佳人气奖1名。

一等奖奖金600元,加名人字画一幅;二等奖奖金400元,加名人字画一幅;三等奖奖金200元;优秀奖奖金50元;最佳人气奖奖金:300元,加名人字画一幅。

所有奖励资金均由《三秦文学》平台基金提供。评奖结果于评选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公布。

四、比赛规则:

本次征文比赛分两轮进行,最终以评分高低设置奖项。

1、第一轮,阅读量超过800分、打赏超过20笔的有资格进入决赛环节。阅读量计算方法:一个阅读量1分,一个点赞0.5分,一个留言1.5分,一元打赏3分。按总得分高低取前20篇作品进入评分环节。

2、第二论:评分环节:评委评分,满分10分。

3、最终评分:第一轮得分占70%,评委占30%,其中平台评委评分占20%,优秀作者评分占5%,特邀嘉宾评分占5%。优秀作者及特邀嘉宾为匿名评分。

4、本次征文稿费不另行发放,所有赞赏金将全部注入《三秦文学》发展基金。

5、禁止刷票,一经发现,取消参赛资格。

五、评委:

1、三秦文学平台评委

2、特邀评委:平台作者及特邀佳宾。

六、投稿邮箱:sanqinwenxue@163.com

主编微信:15705450195

投稿起止时间:

2018年7月24日~9月24日

        评选起止时间:

2018年9月26日~10月6日

八、本次征文解释权归三秦文学平台。

三秦文学投稿须知

原创作品授权发布

多投有风险,投前需谨慎

坚决支持原创,打击一稿多投

其他公众号转载,需本公众号授权

若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1、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投稿即默认授权发表,题材不限。要求500字以上,以WORD附件形式发至投稿邮箱,并附上作者简介及照片,文责自负。

2、投稿邮箱:sanqinwenxue@163.com。投稿后请关注《三秦文学》公众号,并加主编微信(15705450195),以便稿酬发放。

3、本平台读者赞赏功能中,赞赏金额的一半作为作者的稿费归作者所有,一半作为平台运营费用,赞赏低于五元者不予发放,稿费于微信平台发放后三日内发放。

4、由平台主播诵读的作品,赞赏发放比例为:作者30%,主播20%,余50%为平台运营费用。

5、您的投稿一周内没有采用,请另投它处。


三秦宗旨:营造一片文学爱好者的乐土

                   共创文学梦想的家园!

总  顾  问:边士刚

顾  问: 鹏   鸣    段恭让    白忠德 

罗旭初    孙德科    朿宝荣 

李爱霞    胡遵远    顾盛杉

崔启昌

策  划:李书忠   任武德

平台讲师:方 天

平台主播:梦锁清秋   英子   王迎旭

主    编:岭南鱼(鱼儿姐姐)

副  主 编:徐萱波   杨洪民

编    委:守   望     吴亚妮    唐桂英

       李华磊    王发茂     谷   雷

       余 晨     慧 子    米兰花

       水云天  毕廷娟     霍文宝

       张云峰  王敬军     谢 雷

  

本期编辑:水云天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
把时间交给阅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