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笔记:再现了过去的大商场熙熙攘攘景象的广州图书馆

梁东方

下午四点多的时候,灼热的阳光已经西沉。广州新中轴线上郁郁葱葱的高树之间洒下的光芒,已经勉强可以迎面以对。刚刚从广州图书馆那大商场一样的高楼下面,显得很小的出口里走出来的一对母子,显然是因为长时间在有空调的图书馆建筑里待着,乍一出来,面对从鳞次栉比的高楼之间、以及高大的树梢上洒到硕大的广场上的这万道光芒,有些睁不开眼。但是小男孩根本不在乎,他将自己内心里满满的愉快直接燃遍了稚嫩的面庞,仰着头对着妈妈,灿烂地笑了笑,然后就开始了小鹿撒欢式的奔跑。

年轻的妈妈的脸上立刻就被儿子的这种情绪给传染得兴奋起来,两颊上的绯红不知道是被阳光染的还是被幸福熏的,拎着包小步快走,后来干脆跟着跑了起来。于是,小男孩的喜悦被母亲的喜悦鼓励着,两个人愈发同步……

这是广州的居住者带着孩子在图书馆里度过了一天或者是几个小时,然后辗转迤逦地回家去的一个典型景象。广州图书馆为生活在这座阳光普照的热土上的人们提供了这样一种生活方式:在有空调有热水有餐厅有厕所有电源插座有WIFI的高楼大厦里,你尽可以从早坐到晚,既可以去报刊杂志阅览室,也可以去古籍阅览室、文学阅览室、科技阅览室,以及地下的多个大小不一的报告厅,等等几十处地方。哪里都是免费开放,自由出入;哪里都琳琅满目,更新频繁。如同生活中始终想象着会有,但是一直都没有的理想国的景象。

在这里,还书有全自动的还书机,借书有全自动的借书机和消毒机;凭身份证可以在自助终端上自己办理借阅证,不是本地身份证也没有问题,可以办理为期每次六个月有效的临时借阅证。当然,借阅证只是在你要把书拿回家去的时候才用得到,在图书馆里,一切图书都是开架自由取阅的。

也许这些设备和规矩在全国别的地方的图书馆里也有,但是像广州图书馆这样的规模和档次,还真是少见。尽管北方大城市的国家级的图书馆可能也很高大上,但是广州图书馆这种平易的、以人为本、以读者为本的服务精神,却是那种行政级别气息浓重的地方所难以追拟的。

广州图书馆从门口的安检开始,就不是居高临下的审查状态,而是服务于人的程序;安检员的眉目之间,在敬业的严谨之外,更多的还是服务人员的客气与周到。

高敞的一楼大厅里,有专门的志愿者提供服务,指引路线、解释办证程序、辅助有困难的读者使用借阅还书消毒等一应自动处理设备。志愿者没有工资,只是在为这座城市,在为他人的生活无偿地贡献自己的时间精力,从而也是在为同样生活在这个环境里的自己,营造洋溢着善与爱的好氛围。

一个社会之中,有这样的爱心人士可能并不稀奇,关键是像图书馆这样高大上的地方,直接为他们提供了献爱心的场地和机会;这就显示了场馆管理慧心独具的责任感。

对于第一次进来的人,很容易走到右手的阅读体验区,这里就是让人随便转转随便看看的区域:地方很大,还分现代和古籍两个区。一套套最近这些年出的套书摆在这里的书架上,有沙发,有桌椅,可以任意取阅,坐在任何一个位置也都随意,很有点像是在自家的客厅中的感觉。

这里有一种山林般安静,尤其古典阅读区,桌椅都是古式的,架上摆的也都是古籍。让人一下可以忘记外面的现代化大都市脚不点地的繁忙和匆促,可以安静于文本本身。

在如今这个社会发展剧烈的年代里,人们都在奔忙;所以普遍认为除了学生和专业从事文字工作的人之外,阅读是退休以后没事的时候做的事,那时候心才能静下来。不过,在这样的地方,在这样的图书馆里,我们的心其实已经很自然地静下来。

放下书休息的时候,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外面向西的玻璃幕墙上映出了一角被切割成规则的楼宇形状的天空。那一角灼灼烈日下的天空,因为是玻璃中的逼真到无损程度的影子,所以既自然真实又不无奇特。更奇特的是,玻璃幕墙中还有另一座玻璃大楼的影子,而且仔细看,那座大楼的影子里,好像还有本楼的投影。如此往复,无穷尽矣……

我在广州图书馆熙熙攘攘的人流之中穿行,很惊讶于这里像是过去那些年代里的大商场一样的人气旺盛。到图书馆来,看书写字听报告,或者就是像刚才的自己那样走一走神、发一发呆,度过一天时间,已经成为相当一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模式。这是图书馆对一座城市中的人的影响力的一种最高表现,让即使不是很爱读书的人,也逐渐在这个环境里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这既是规划设计的刻意营造,也是人气聚集的水到渠成。别的不说,外面闹市攘攘、烈日炎炎,立足之地都不得,进到这现代化的建筑中来,就可以享受免费的位置,还可以坐下,可以有水喝,可以充电,还可以看书写字,就这一点便已经功莫大焉。

图书馆是人们在无遮无拦的街市上的一个停顿点,一个逋逃薮;是城市生活为聚集的人群提供的一种堪称理想境界的公共场所。硬件固然重要,但是管理者的思维和从业者的状态,更是成功与否、与人亲和与否的关键因素。

在广州短短几天时间,自从来过广州图书馆这一次以后,以后每一天都想着,是不是再去一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