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创业公司都死于发射火箭,而他们本该驾驶汽车【EGO图书荟】
理解精益创业,我们可以从书中用到的一个例子开始。这个例子讲的是火箭发射和汽车驾驶这两个过程的区别。
发射火箭需要的仅仅是预设的指令逐个顺序执行:每次推进、每次助推器点火、每次改变航向。这也是专业名词“发射窗口”的含义,一旦错过窗口,由于初始条件的变化,导致后续所有的预设指令全部无法正常使用,就不得不重新等待下一次机会——也就是下一个窗口。比如新闻报道中有关嫦娥一号的发射窗口的论述:
"嫦娥一号"的发射窗口预留了35分钟,在这35分钟内都可以发射。但在最后一分钟发射与在第一分钟发射相比,相比卫星燃料将要损失120公斤,这对总共只有1200公斤燃料的"嫦娥一号"是很大的损失,将直接影响其工作时间和工作寿命。如果由于特殊原因在这35分钟内不能正常发射,就只能取消发射计划,推迟到第二年重新确定发射窗口。
而驾驶汽车就完全不一样了。驾驶汽车需要的是不断的细微的调整,没多少动作是预先设定的。比如,
如果你每天开车上下班,你大概能够对路线熟悉到不能再熟悉了,你的双手似乎能够代替你驾驶,甚至在睡梦中都能够安全驶过这条线路。然而,如果要你准确地写下每个动作,包括转动方向盘、换挡、加油,你会发现这是根本不可能的。
而大部分的创业公司,都死在了以发射火箭的方式来面对市场、对手和用户,并因此死得很快、死的很惨。
作者首先抛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叫做“经证实的认知”。
在精益创业模式中,我们要重建“学习”的概念。我将之称为“经证实的认知”。
在精益创业的模式中,新创企业要做的每件事,包括每种产品、每项功能、每次营销活动都被视为一次实验,用来获取“经证实的认知”。而应用这种方法的成功企业,不仅包括柯达影廊Kodak Gallery、印度的乡村洗衣服务公司Village Laundry Services,甚至包括奥巴马政府在成立消费者金融保护局的过程中都因为作者的建议而能够更加高效和低成本的开展。
开发-测量-认知的反馈循环是新创企业模式的核心内容,而专业人员大都对于其中一项擅长,比如工程师擅长开发,而创业者可能把精力集中在产品概念或者数据指标上。
在作者看来,创业者和创业公司首要做的是,集中精力吧反馈循环的总流程缩短。
在这个总目标之下,第一步就是用最小化的可行产品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尽快进入开发阶段。而所谓MVP就是以最快速度最低成本能够帮助企业完成“开发-测量-认知”循环的产品。
测量阶段,作者推荐了“创新核算innovation accounting”的定性方法,借此建立阶段性的认知目标。
在完成整个循环之后,面临的重大问题就是
坚持下去,还是变更战略做转型?
在此处,作者以其所创立的公司的转型失败为例进行了讲解,并且给出了转型列表,比如
放大转型(之前产品的某个功能成为产品的全部)
缩小转型(把原产品的功能转发为更大的产品的一项单独功能)
客户细分市场转型(得到服务的顾客不是最初打算服务的顾客)
客户需求转型(针对已经吸引到的客户的最重要的需求做转型)
平台转型(从应用产品转为平台产品,或相反)
在书的靠后部分,作者提出了企业的三种增长引擎。
黏着式增长引擎的规则很简单,如果取得新顾客的比率超过流失率,产品就会增长。
这种增长取决于病毒系数,这个系数越高,产品的传播越快。而病毒系数测算的是每个注册顾客将带来多少使用产品的新顾客。
如果一个产品的病毒系数是0.1,就是每10个用户将带来一位新的用户——这是一个不可持续的过程。比如最初有100个用户,这100个用户带来了10个新用户,这10个新用户又带来了1位新新用户,增长到此为止。而如果病毒系数大于1,那么用户就会呈现几何级数的爆炸式增长。
这里主要指的是付费获取用户的方式。比如两家企业,一家从每位用户获利1美元,另一家从每位用户获利1000美元,要预测哪家公司成长性能更好,必须知道获客成本,否则无法估量。
这里需要注意的就是,不要过度依赖于付费渠道,最新的实例就是曾经凭借广告和赞助娱乐节目大火的鸡尾酒RIO母公司日前发布2016年快报,营收和净利润双双大幅下滑,营收同比下降60.22%。这可以被视为过度依赖付费式增长引擎的例子。
精益创业的概念源于汽车行业的精益制造,强调的是不断试错、小步快跑、快速迭代。而正如任何独立出来的口号一样,一旦简化,就必然丢失了部分原本含义,继而在传播过程中造成更多的曲解和舛误。精益创业亦是如此,开头的发射火箭和驾驶汽车的例子也如此。
所以最后要说的是,欲知精益创业真谛,还需要去读原著。
今日荐文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
送你一本互联网从业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