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气沉丹田练法
无论是站桩练气,练鹰啄或开步练拳,都须做到气沉丹田,这是练形意拳的要点之一。不能气沉丹田,便打不出形意的内劲来。所以对什么是气沉丹田和如何做到气沉丹田、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气沉丹田乃是采用以膈肌上下运动为主的腹式呼吸,吸气时膈肌向下运动,肺体尽量向下膨胀,肋骨微微向外开,下边提肛缩肾将腹内脏器托住;呼气时,膈肌上升,两肋向内向下合,腹内脏器自然下垂,真气沿任脉下行,注人丹田,形成心肾相交以补命门之火,胸背、双肩和腹部以上始终足放松的,而腹部则甚为充实,呼吸也比较深长匀缓。这也就是“先天之气宜稳,后天之气宜顺”的意思。这里有两点需要说明。
第一,气沉丹田,不同于练硬功时的“气贯丹田”和“人力丹田”,贯和人力是努力压气向下使其贯人丹田,沉则顺其自然而因势利导,有松静之意。
第二,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练拳足动功,其势有开有合,有蓄有发;呼吸也必然随之,有人有出;其气也要有升有降,有紧有松,不能总在丹田僵死不动,要鼓荡开合,纵横飞腾。这也就是《神运经》上所言:“纵横者,胁中开合之势,飞腾者,丹田呼吸之间。”可见丹田要有呼吸,并不是气存于丹田而不动。那么,为什么要气沉丹田呢?首先从保健、养生的角度来看,人自初生,而少壮、而衰老的发展过程,也就是肾气的生长、发育、充实到衰退的过程,如能延缓肾气的衰退,也就能推迟人体衰老的到来,这已经为中、西医理论所证明。中医所说的肾,其包含的范围甚广,不仅仅是两个肾脏,还包括了生殖、泌尿和部分重要的内分泌系统。自脐下到耻骨这一范围,笼统称之为丹田,即练气结丹之所。来自“武宗”公众号·此处正是产生性激素的位置,内有前列腺、睾丸,女子卵巢等,肾脏亦在其附近,经过腹式呼吸,膈肌上下运动和提肛缩肾的练习,可增强这部分脏器的功能,使其延迟衰退,人体也就可延缓衰老。产生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功能加强,则人不但精力充沛,且抵抗外来风寒湿热的能力增强,如同吃了“强的松”一般。对内练一口气来说,丹田是生气之源,练气时先从丹出结成气丘,然后沿经络运行,形成人体经络场:所以练丹田者,可起到“补肾”之功,肾气足,则武艺才能精进也。再者,气沉丹田时的腹式呼吸,使膈肌与腹肌的力里增强,加大腹压变化,改善腹腔血液循环,减少体内淤血,也改善了心脏的工作。从技击角度来看,采用腹式呼吸、虚胸而实腹,气向下沉,膈肌大幅度向下运动,肺体向下膨胀,肠胃等脏器垂注于腹内,以及肩之下沉,胸肌、背肌的放松等,可使腹部充实而沉重,而使人体重心降低,在力学上体现了稳定作用,在运动中可达到立身中正安舒,桩步稳健。同时,由于胸、背、腰肌始终处于空虚松静状态,既能宽舒轻盈、又复灵活而具有弹性;既便于随对进攻之势纵横缠绕引劲落空,得势后又便于运用腰为弓把的作用,发出丹田命门之力。这就是前辈形意拳家常说的:“活泼于腰,涵蓄在胸,运丹田之力,发肾气以打人”。那么,在练拳时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步骤,才能做到气沉丹田呢?前边已经提到过,在练拳过程中的“气沉丹田”,并不是把气沉人丹田后坚守不动,而是根据拳势的变化让气在丹田(气海)与中脘之间有提有下,起伏鼓荡。·来自“武宗”公众号·对于练拳已有初步功夫的人来说,只要在走架时注意做到:头正而起,肩平而顺,胸出而闭,背圆而正,塌腰松胯,随拳式的动作,蓄吸放呼,开吸合呼,吸为提,气至中脘,呼为下,气下于海,则自然而然就做到了气沉丹田。对于初学的人来说,一时不易掌握,可分二步去做。
第一,先练松静站立,即“自然桩”是也,无论采取形意拳的三才桩、八卦掌的定劲桩、太极拳的挥元桩,或少林拳的马步桩,都是一样。按要求将姿势站好,全身放松,要松而不懈,精神贯注,气势腾挪。完全采用自然腹式呼吸,不要勉强,多着意于放松。每大早晚各站半小时即可。练上2个月左右,以达到能够彻底松静为佳。
第二,仍按所采取的桩法的姿势松静站立,采用逆腹式呼吸,吸气时小腹内收,提肛缩肾,两肋微向外开,将气提到中脘,与吸气的同时,两手向回收;来自“武宗”公众号·呼气时,小腹放松,外凸,仍要微微提肛,两肋微微向内向下合,同时两手向外推。随着熟练程度的增加,呼吸时,两手向回收和向外推的幅度也越小,最后变为以意领气向回收和以意领气、以气催力向外放,从外形上基本看不出手的动作。如此再练3~6个月,即可,多练更好。练的时间越长,则功夫越深。
第三,选几个动作简单而收放开合、蓄发节奏分明的拳式,将动作与呼吸相配合,开吸,合呼,蓄吸,发呼,收吸,放呼。吸为提,呼为下。练时千万不要快,要自然,不要勉强,不需很长时间,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达到气沉丹田了。此时自己会明显地感觉到,两腿前节有力,小腿肚子发沉,双脚有人地之感,每一动作力之源都是起于脚跟,沿踝骨而上。腰胯与大腿松快自如,两膝有力,腰以上轻松灵活,动作幅度大而敏捷,整个身子如同一根鞭子,鞭把在脚跟,鞭杆在腰,两臂两手如鞭梢。此后,不论练什么拳套,不论走架快慢,都可保持气沉而不浮,步稳而不乱,动作发劲,整而不散,如风吹大树,百枝摇曳,妖娆自然,妙趣横生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