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文学】王建军:【大院的孩子】(散文)

大院的孩子

作者:王建军

新疆某部队医院大院是我小时候生活的地方,院子很大,绿化很好,树木繁多,两条小河斜贯而过,家属区和工作区分布于河南北两岸。

大院东西两侧两条主干道贯通工作区和家属区,围绕工作区的环形路两旁种植着许多春季开花芳香四溢的大丁香树;院内生长着很多上百年的榆树和高大的白杨,花园、果园、小树林和种养殖园分布其中。工作区占地面积很大是通联式两层综合楼体,这在当时还是比较先进的建筑。

那个年代生活还不富裕,大多数男孩子就把大人穿过的军装稍加改动或直接穿在身上,上学时脚穿解放鞋,肩背绿挎包,头带没帽徽的绿军帽,一出院门不用介绍就知是部队大院的孩子。

两条贯院而出的河边,密密麻麻长着叫不上名字的灌木,里面栖息着很多鸟类和昆虫,这给我们的单调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炎炎夏日放暑假,孩子们就聚在河面比较宽,沙子比较多的浅水区游泳、捉鱼、捉蜻蜓或挖沙建城堡、摔泥巴比赛……

记得那时蜻蜓的种类很多,按我们的叫法分为:水蜻蜓、红蜻蜓、一般蜻蜓、“老虎蜻蜓”、“大象蜻蜓”。“老虎蜻蜓”比一般蜻蜓大,周身淡黄带黑条纹,飞的高,生性凶猛,一旦被捉住尾巴会调过头咬疼你的手,它的劲也很大,是稀有品种。“大象蜻蜓”个头比“老虎蜻蜓”还大些,藏蓝色,性格温顺,喜欢低空飞行,它常落在靠水面的树枝下休息,因此得淌水才能找它的踪迹,它是稀有品种。小伙伴们常以能捉住这两种蜻蜓为荣。

当时河中的石头缝里经常藏有一窝窝的泥鳅,光着屁股在河里嬉水的伙伴们也总能兴高采烈地摸上几条泥鳅来。可惜这些乐趣,现在的孩子是很难经历了。

小伙伴中间有个“头儿”,他的年龄比其他孩子要大,也最调皮,“头儿”往往决定着这群孩子们的游戏规则和内容。

果园里的苹果刚长到比核桃大一点时就被孩子们就盯上,头一天小伙伴们进行商量,由孩子“头儿”组织大家进行分工:有负责放风的,有负责上树的,有负责在树下捡苹果的,还有负责从家里拿袋子的。第二天大人们上班后,孩子们就集结到果园,按分工行动起来。仲夏的果园里伴随着湿热空气,散发出淡淡果香,果树就在温暖的气候中给枝头果实缓缓输送着养料,嫩绿的果实一天一个样地长大着,可调皮的孩子们却等不及这些果实成熟。

苹果树长的不高,分叉多,好爬。爬树的孩子连抓带蹭地很快就爬上了枝干,在满眼的枝叶间抓住未成熟的小苹果就往裤兜或背心下端扎到裤腰里直接往背心里揣,揣满了就往下撸,树下的小孩捡起撸下来的青苹果麻利地往准备好的袋子里塞。“霍害”完一棵再瞄准下一棵,连破坏带浪费,既紧张又刺激,不一会儿就战果辉煌。这时望风的小伙伴只要一喊“来人了”,树上的就“蹭”跳下来,连滚带爬地和其他人一起分头跑到事先约定的安全地带。

等缓过劲来,大家把战利品集中在一起,一小堆足有四五公斤,大家开始兴奋地讲述刚才的“惊险”历程。每个人都会品尝几个,这时的苹果根本不能吃。小伙伴们能酸倒牙的青苹果酸得呲牙咧嘴、眼泪直流,还不停地说:好吃,真好吃。

当时医院有个农场距离我们有30多公里远,每到麦子黄熟的季节,就要组织全体人员乘车去收割麦子。这个时候单位也把孩子带上和大人一起浩浩荡荡地去那里,这也是我们这些孩子们又一个开心时刻。

到了农场,大人们去麦田干活,小伙伴们就在这个广阔天地疯玩起来。有的捉迷藏,有的逗牛赶羊,有的捉鸡撵鸭,而我却喜欢和几个小伙伴去捡鹌鹑蛋。

丰收的麦田一望无际的金黄,干燥的空气中掺杂着泥土和麦子的清香,耳边不断传来嘶嘶虫鸣,田野深处不时有一两只叫不出名子的鸟儿扑棱着翅膀飞起又落下。小伙伴们脚踩着田埂跌跌撞撞地往前搜索,冷不防有惊起的野兔从不远处窜入视野,瞬目而过。幸运的话在还没收割的麦丛下面能发现用干麦草垒垫成的圆形鹌鹑窝,里面躺着五六个鹌鹑蛋。那种发现带来的幸福感比现在中了大奖还兴奋,有时候三四个小伙伴一上午能拾二三十枚。

到了中午吃午饭的时候大家就会从农场的各个角落冒出来,拿着各自的收获,带着喜悦的心情集中来到农场饭堂附近,等候和大人们一起开饭。午饭一般是农场炊事员做的肉多米少的羊肉抓饭,孩子们都喜欢吃,各个吃的一脸的米,一手的油,小肚子鼓鼓的,然后各自找地方睡觉,醒来后带上收获跟随大人乘车回家。

大院里有个蓝球场,这也是我们玩闹的一个重要场所,那时到了冬天,雪一次能下十几公分厚,像一床洁白的绒被平整地铺在地上,干净松软。孩子们等雪一停,就会不约而同地奔向这里打雪仗。

二十几个孩子,先由两人交替选人,“石头剪子布”胜者先选。假如自己想要的人被对方挑走就不愿意,要求重来,如此几遍方皆大欢喜。结果被平均分成两组,一组十几个人,在球场中间划线为界,一声“开始”后,双方就拿着准备好的雪球开打起来。

一开始怕冷还不够激烈,等“热身”完毕特别是被对方击中几次后,因“报仇心切”就打红眼了,双方人员都冲过中间线,抓起两把雪就往对方头上撒,脖子里灌,脸上扬,对方也不恼,抓起地上的雪反击。有的相互追逐,有的在雪地上扭打成一团,有的抱住对方让同伴拿雪往对手嘴里塞,叫嚷声,嘻笑声,打骂声响成一片。场面狼籍,非常热闹,外人根本分不清谁和谁一伙,只有他们自己能分清敌我。直到双方所有人都精疲力尽地躺在雪地上喘着粗气,上半场才算结束,这种游戏基本分不出输赢,只图高兴。

下半场交换场地继续战斗,但不同的是有了上半场的经验,双方都省去炮火准备环节,一开始就径直冲向各自目标,短兵相接,在雪地里扭打在一起,就像是摔跤比赛,将对手摔倒后抓起雪就往他脖子里塞,往脸上抹,占完便宜爬起来就跑,吃亏者起身就追,整个场面都是一对一的摔跤与反摔跤,追逐与反追逐,每个人从头到脚全都粘满了雪,小伙伴们在零下十几度的环境中,脸上淌着热汗,嘴里呼着热气,敞着棉袄疯狂的撒着野,尽情的打闹着,直到父母下班后被骂回家吃饭。

六月份是鸟类产蛋季节,小伙伴们又多了一个乐趣——上房掏鸟窝,这可是个技术活,首先要判断房顶有没有鸟窝,其次要了解房顶好不好往上爬,最后要知道这幢房屋什么时候没人,没人方能下手。放学后几个孩子约好来到早就踩好点好的房屋旁,从墙上或树上爬到房顶,找好鸟窝的大体位置,就开始大面积粗暴掀瓦,砌饬咔嚓也不管损不损坏瓦片,一次行动总能掏出两三窝鸟蛋或“光屁股”小鸟,致于这栋房子以后漏不漏雨“小坏蛋儿们”根本不管。

当然也有被管理人员抓住,搭拉个脑袋挨批评的时候。

大院的孩子比较团结,谁要是被外面的人欺负了回到院里给“头儿”一说,立马就能集聚起几个行侠仗义者,在他的带领下择日在学校的某个角落“偶然”和肇事者相遇,挑明后,将他一顿胖揍还不敢说;遇到高年级难对付的就挑几个身强力壮的小伙伴,在他路过的地方,没人时以优势“兵力”伏击,当然不会伤害他,只是教训教训而已。

在当地孩子中我们树立了一定的“威信”,因此在外面孩子看来这些大院孩子不好惹。

大院的孩子长大后,多数从军,因对部队熟悉普遍比同年兵适应军营生活快。儿时的伙伴很多就分布在不同的部队里,联训时在不同单位战友中就可能碰到过去的“小伙伴”,相聚谈论最多的总和大院有关,自有一翻暖意。

离开大院快30年了,儿时的伙伴们都各奔东西,成家立业,医院几经整编后撤编了,但那个大院还孤独地存在。

小伙伴们无论现在何方,只要有机会都会抱着一颗虔诚的心,去看看那个凋零的院落,找找自己的家门,寻找过去的记忆。对于那个年代曾经生活在大院里的孩子们来说,这里有他们的童年,这里是他们梦的归宿。

文中插图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

王建军,毕业于解放军学士学位,在部队工作近三十余年,爱好文学在许多期刊散发作品。

三秦文学投稿须知

原创作品授权发布

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1、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投稿即默认授权发表,题材不限。要求300字以上,以WORD附件形式发至投稿邮箱,并附上作者简介及照片,文责自负。

2、《三秦文学》已开通微信公众号、百家号、头条功能,敬请关注。投稿邮箱:sanqinwenxue@163.com。稿件由《三秦文学》编委统一安排。

3、赞赏金额的一半作为作者的稿费归作者所有,一半作为平台运营费用,稿费低于十元者不予发放。赞赏到账后三日内,作者不主动与平台联系、不领取稿费者视为自动放弃。

4、由平台主播诵读的作品,赞赏发放比例为:作者30%,主播20%,余50%为平台运营费用。

5、您的投稿一周内没有采用,请另投它处。

6、主编微信:15705450195,qq:406073222

诗词群群主:珊瑚在网,微信:baojishanhu

诗歌群群主:杨洪民,微信:YANGHONGMIN

综合群群主:鱼儿姐姐。微信:sanqinwenxuezhubian

三秦宗旨:营造一片文学爱好者的乐土;共创文学梦想的家园!

总 顾 问:边士刚

顾   问:鹏  鸣 段恭让 白忠德 

     罗旭初 孙德科 朿宝荣 

     李爱霞 胡遵远 顾盛杉

     崔启昌 昆 仑   邓汉章

路  庆

策  划:李书忠 任武德

平台讲师:方 天

平台主播:梦锁清秋 英子 王迎旭

     观云听涛

主   编:鱼儿姐姐

副 主 编:徐萱波  杨洪民

编   委:吴亚妮  唐桂英  谢 雷

      水云天  余 晨  米兰花

      心   语  毕廷娟  刘马陵

      凤尾竹  张巧莉  吴远红

      大漠孤雁  秋日私语

张小鱼

本期编辑:鱼儿姐姐

春回大地

绿竹别其三分景

红梅正报万家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