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安火丨金龙山水多么美

秦峰境内有两大名山,一是黄尖山,二是金龙山。

论高度,黄尖山是老大,它是我们秦峰乃至整个信州区最高的山。然而,黄尖山地处偏僻,远离人群,上山的路也更陡更不好走,所以人们对它是敬而远之,缺少亲近感。金龙山则不一样,它处于秦峰的中心位置,没有黄尖山的高度,也没有黄尖山的陡峭,不是黄尖山那样的高高在上的“长者”,而是平易近人的“朋友”。更为重要的是,它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因此,“屈居第二”的金龙山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与分量同黄尖山不相上下。

金龙山原本名为鸡笼山——一个多么俗气的名字。也许就因为原名太俗气,也太土气,所以人们又给它起了现在这个名。据我所知是从山上做了寺庙才改的名。也真佩服起名的人了,这么一改名,立马就让一座“土包子”山显得高大上了。金龙山真的不高,从山脚爬到山顶,耗时不多,十几分钟足矣。费力也不多,不用爬得气喘吁吁,腰酸背痛。从山脚到山顶全部都修了水泥路,左拐右折,只折六个弯便到顶了。山顶有一片较为开阔的平地,寺庙就建在山顶的这片平地上,名“秦峰寺”。每逢农历初一、十五,上山拜佛的人络绎不绝,许多都是远道而来的香客。多年前建寺庙的时候,上山还没有水泥路,所需建筑材料绝大部分都是香客做义务工,老鼠拉秤砣一样一点一点地搬上山的。建庙所需资金也是众香客筹集的。每年正月初一是一年当中香客最多的日子,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虔诚地拜佛、捐钱,祈求新的一年里神佛保佑,四季平安,四方大利,无论走到哪都能有好运赚大钱。大家都相信心诚则灵,所以秦峰寺才这么香火旺盛。

站在秦峰寺大门外远眺,视野极为开阔。山上林木葱茏,山下大片田畴。村庄一座连着一座,楼房鳞次栉比,七沙公路、新320国道从山脚下经过,再远一点还有高铁。看着这些,你会情不自禁地在心里赞叹,秦峰,这个原本偏远落后的地方正一步一步地在发展。何须羡慕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们眼前的世界也正变得越来越精彩。

从山上下来,只需十来分钟就行,山下有生态创业园,还有饭店,给金龙山增添了不少活力。山脚下有一座水库,也是金龙山一景。水库不算很大,却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极大的帮助。还有信秦公路从山脚过,下山后左拐沿着信秦公路走几步,就来到了思源亭。思源亭飞檐翘角,古色古香,是几年前才建的。思源亭旁边立着一块青石碑,“饮水思源”四个金黄色大字特别引人注目,下面还刻着一段碑文,叙述了思源亭的来历。金龙山上有一股泉水,水质甘洌,一年四季长流不断,就算是遇久旱泉水也只是变得细小,而不会完全断流。附近的村民有许多都愿意多走一些路,多费一些力来这里挑水。金龙泉水的美名越传越远,来挑水的人越来越多。泉水原本在山“肚子”里,来挑水的人需走上一段崎岖的山路。秦峰籍的一个著名的在外地的企业家李道德先生心系家乡,热心家乡公益事业,见此情景,慷慨解囊为家乡父老办实事,捐资在山边修了这座亭子,并把泉水从山“肚子”里用管子引到亭边来,给了取水的村民极大的便利。现在进山的道路全部都已硬化,人们都骑着电瓶车、摩托车,甚至开着小车,带着矿泉水桶去取水。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无论什么天气,取水的人络绎不绝。有些相距十几二十里甚至更远的人也来取水,因为很多人说金龙泉水能“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特别是有结石病的人,饮用此水慢慢就“水到病除”了。思源亭虽不大,却给前来取水的人们提供了一个遮阳避雨的场所。夏天,取水的人尤其多,有些人白天太热不愿来排队等候,干脆就等晚上才来。如果你晚上路过这里看到亭子里有人,无需惊讶,无需害怕,那一定是取水的人。

涓涓山泉,不息流淌,年复一年,究竟滋润了多少人的心田?李道德先生那一片造福桑梓的情怀,不也像那甘甜的山泉,滋润着家乡父老的心吗?

一座思源亭,一腔故乡情。金龙山因为有这样的水而更美,金龙水因为有这样的情而更甜!

作 者 简 介

郑安火,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秦峰中学教师,热爱文学,喜欢阅读,业余偶尔写点小文章,用文字记录生活点滴,抒发内心情感。





根据《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规范·3.6.1文章滥用原创声明》的规定,有八大项不能进行原创声明,一旦违规将永久收回原创声明功能使用权限,导致严重影响的还将对违规公众账号予以一定期限内封号处理。为此,中国(香港)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旗下四大新媒体《行参菩提》、《行走文学》、《行诗天下》、《行苇春秋》对来稿做如下约定:

一、请遵守“禁止一稿多投”的作家道德规范,在其他公众号平台(纸质媒体除外)已经发表过的作品,禁止投稿

二、包括并不限于简书、博客、酷文、格图等网络平台发表过的作品应在投稿时说明,并给予原创声明的独家授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