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渺原创」问道太极 明师指路系列“动中求静”

上篇我们重点讲了太极拳的一动无有不动,外动带内动,如明朝名将俞大猷说的“以手带身两翅摇”。陈耀庭老师对这句话的解读:打拳时要学鸟振翅翱翔,如高飞的雄鹰,有高空俯冲的猛烈气势。这也是外圈带内圈的原则,外动带内动,容易入内,内动有了再带外动那就好带了。如何带内动,就是意领手,手领身,要求梢带,“以手带身彩云飘”,身形要轻灵,外形松着打,犹如天上的彩云轻飘飘。

陈耀庭老师

太极拳的内动是在松柔中求出来的,如何松柔,就是从松懈,完全不用力的基础上求得松软,犹如婴儿柔软无骨,松懈学会了,我们的人身九节能够断开了,哪一处都能不着力,全身身形能够松懈下来,关节与关节能够断开,不相连,达到了松的第一个阶段,为下一步的松柔打下基础。能够松懈,身体就能松活,由木棍变成了鞭子,软了才有渗透性,但是只是软还不够, 鞭子的劲是力量连贯出来的威力,那股劲特别有渗透性的威力,刚柔并济,又犹如波浪的冲击力,惊涛拍岸,水本来很柔的,但是聚集起来后的功能是很强大的。因此太极拳要求的松就是在松懈、松软的基础上,练松柔,把断开的各个部分,能够节节的贯穿,联动起来,而且这个贯穿要求不能乱动,不能插队。

每一动,都要按顺序的动,不能插队乱动

【正确理解节节贯穿的松柔】何谓松柔,是体内的节节贯穿的放松过程,这才是松柔。松柔和松懈,很多拳友搞不清楚两者之间的关系和区别。松懈、松软是松柔的前提阶段,松柔是松懈的节节放松连贯的过程,是松懈的更深一步的放松。以整个手领的过程示例:

从脚指→→指根→→脚掌涌泉→→ 脚踝→→ 小腿→→ 大腿→→ 胯 →→尾闾→→夹脊→→ 命门→→ →→脊柱→→ 大椎→→ 肩甲→→肩膀 →→大臂 →→肘关节→→ 小臂手腕 →→手掌劳宫→→形于手指

上面整个过程,中间不能跳过抢先,否则就乱了,不是节节贯穿的过程了。那么相反从手指贯穿到脚,就是以上过程的相反过程。

牛春明前辈的一线贯穿图

陈老师的节节贯穿

以上节节的过程,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太极拳里要做到的节节贯穿。以接手为例,如果你没有节节贯穿的去接,从手不经过大小臂,直接到肩膀,肩膀这里堵住了,这个堵住的点,就是对方要打你的点,对方抓到你的着力点,只要力大过你本力,你就站不住了。这是目前大部分不会松肩。造成的原因,按照这个力量的传递阻碍,只要你身体的大关节不通,对方的来力就会堵在那个部位,肩部不通,堵肩关节。腰不通,堵在腰节。胯不通,堵在胯上。只要对方的来力被堵了,对方功夫高的,就抓住你的这个着力点,把你推出去,打出去。因此,练太极拳不从内通的节节贯穿入手,就是典型的没放松,也就是松柔不会,只学会松软,松懈。没有练到松柔 ,在接手的瞬间,就容易跑,容易丢,相反的就是顶了,抗了。这些都是《杨家老谱32目》中说的顶偏丢抗。

阐述了节节贯穿的概念和内涵,我们就知道了为什么明师都是注重太极拳的基本功训练,因为这个松柔的基本功没学好,后面学的东西都上不了身,因为没有基础,即使学了,也只是在身形上。因此我们现在就特别能理解,为什么杨澄甫宗师对弟子特别强调的三个字就是“松”“松”“松”,松的境界和层次我们明白了,就知道了这个松过程的重要性。

杨澄甫宗师年轻时拳照

【动中求静】我们理解了松柔的内涵,再来说太极拳的动中求静,就容易多了,如果说节节贯穿讲的是身体各节的点,那么动中求静求的是点连贯起来的一条线,由点到线,这是一气呵成的,也就是说这个过程是落的过程,是静的过程,我们只有体悟到手领上的气,能在运动过程中由手到脚的一线贯穿的落点,就是动中求静的过程,静的过程也是意气相合的过程。

因此陈耀庭老师在《功夫上手》中说到“动中求静”是养生技击的高度统一

拳谱中说“动中求静静犹动,因敌变化示神奇”,说明太极拳技击的神奇是由“动中求静”中求得的,记得朱春煊对我说一件事,五十年代一个老头子来拳场看了两天,过了一周又来了,说“看了北京各拳场都是动,没有静”,当时不知道老头子说什么,现在一定要拜他为师!!

打拳一定要动中求静,不仅是为了养生,而且是技击功夫练法的关键。先每一式终止找“落点”—“静”,静中触动完成变换,然后找出两个点,四个点……直到整个运行过程处处是点,连成一线成运行路线,此线路任何一处都可成为“静点”,此时就“合”了,“意气相合了”,“内外相合”了,换句话说劲就整了,就能“因敌变化示神奇”了,所以朱怀元大师说“动中求静是万能”。

动中求静的落点能练好了,就是打通了身体的节节贯穿,节节贯穿通的好了,就由了整劲。所以整劲是通的基础上求出来的,是有心练柔,无意练通的过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