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渠丨家乡的风
我的家乡在豫西,和陕西省交界,是河南省的边陲。这里大部分是丘陵,群山起伏,连绵不断。
我记得在我小时候,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日子过的是相当苦,常年是吃不饱,穿不暖。特别是冬天,日子就更难熬了。因为这里不但天气寒冷,而且风特别大。由于当时物质匮乏,人们没有御寒的衣物,一件破棉袄能穿好几年。哥哥长高了,留给弟弟穿,姐姐长大了,又留给了妹妹。提起吃饭,人们更熬煎了。因为做饭用的水,得去几里远的沟里挑。在春夏季节,挑一担水也得个把小时,而一到冬天三个小时也挑不回来。原因是风刮的特别厉害,出门时担着空桶,被风刮的前后左右摇摆着,发出咣咣的响声,人们得用双手紧紧攥着桶梁,害怕被风刮走。而回来时担着满满的一担水,顶着嗷嗷叫的西北风,简直就迈不开腿。这一担水挑回来,又是一身的汗,被冷风一吹,人就像掉进冰窖里。到了晚上一家人就挤在一间土炕上,用捡来的树枝,把炕烧热,来打发这寒冷的漫漫长夜。这样的苦日子,人们就一年年的熬着,而我也随着这艰难的日子渐渐长大了。
八十年代,终于迎来了改革开放的好年头,我的家乡也发生了巨变。政府给咱修了路,通了电,村里还打了机井,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水龙头一拧,清水就哗哗地流了出来,人们再也不用去下沟跳水了。到了晚上一家人坐在明亮的电灯下,一边吃着饺子,一边看着电视。爷爷奶奶想看戏曲,而小孙子爱看动画片,把爷爷急的拿着烟袋杆对孙子说:“你再不把频道换过来,我就用烟袋锅在你的头上敲个包。”而小孙子拿着遥控器就是不撒手。奶奶在一旁笑这说:“你这个老死鬼,和小娃家争啥哩,一白天娃上学了,你还不是看个整天够。”就这样一家人在欢乐热闹的气氛中度过一个个温馨甜蜜的夜晚。
而令我感到激动、自豪的是我的家乡也成了国家的新能源基地。由于家乡的风资源非常好,随着国家的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几家大的发电厂纷纷在我的家乡建立了风力发电站,在家乡的山坡上耸立着一座座高大,雄伟的风电塔。当大风刮起,硕大的叶片迅速的转动起来,一股股电流便送入了国家的大电网。电量充足了,人们的生活也更美好了,家乡的天也变得更蓝了,水也更绿了。特别是家乡的县城,一到晚上,到处是灯火通明。
五彩缤纷的霓虹灯把城区的夜晚装扮得更加靓丽,路边的风景树也被装上了彩灯,到处是火树银花。犹如仙境一般,游人流连忘返,美不胜收我感谢我的家乡,感谢家乡的风,你如今为我们带来了新的生活,带来了幸福。更感谢伟大的祖国,伟大的党。
作 者 简 介
刘伯渠,笔名“石上松”,农民,现住河南三门峡陕州区大营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