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段子:万物有灵,万物有情,这个故事,说的真真。一只雏鸟,偶然失护,慈悲僧人,养育用心。鸠鸟长大,不忘救恩,白天飞去,夜里伴僧。徒接师走,鸠不见僧,悲鸣徘徊,痛苦万分……
【原文】
盐官县庆善寺明义大师了宣退居邑人邹氏庵。隆兴元年春,晨起行径中见鸠雏堕地,携以归,躬自哺饲,两月乃能飞,日纵所适,夜则投宿屏几间。是岁十月,其徒惠月复主庆善寺,迎致其师于丈室之西偏。逮暮鸠归,则閴无人矣,旋室百匝,悲鸣不止。守舍者怜之,谓曰:“吾送汝归老师处。”明日,笼以授宣,自是不复出,驯狎左右,以手摩拊皆不动。他人近之辄惊起。鸣呼!孰谓畜产无知乎?(窦思永说。)
【白话语音文字版】
盐官县(浙江嘉兴海宁境内古县名)庆善寺的明义大师了宣退居到本县人邹氏的家庵。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春季的一天,了宣早晨起来散步,在一条小径见到一只鸠雏掉落在地上,他于是把雏鸟带回,亲自哺喂。两个月后,小鸟才能飞翔,白天的时候放任它随意飞出;夜间,鸟儿会自己飞回到了宣的房间,就在屏风案几等处睡觉。那年十月,了宣的徒弟惠月重新住持庆善寺,于是迎接师父回到寺院,把了宣安排住在方丈室以西一处房间。等到黄昏,那只鸠鸟飞回来后,发现邹家庵原来了宣的屋子已经没人了,于是就绕着房间飞了上百圈,悲鸣不止。看守房间的人可怜这只鸟,跟它说:“我送你回到你老师父的住处吧。”第二天,他把这只鸟放到笼中交给了宣,从此以后,这只鸟再也不出去了,整日不离了宣身边,非常驯服可爱。了宣用手抚摸它,它都不动;但是别人一靠近,这鸟就惊慌飞起。哎!谁说动物是无知无觉的呢?这个事儿是窦思永说的。【祥宏点评】:庆善寺,现在没有了,原址在海宁市北寺巷南;明义大师,“明义”两字应为朝廷所赐,宋朝对僧人颁赐师号始于宋太祖赵匡胤时期,所授师号以字多为贵,一般为两字师号,也有僧人被授予四字,被授六字师号的僧人最少见,比如《解脱真言》提到的金总持,就是六字师号:“明因妙善普济”大师;鸠jiū,外形像鸽子,常见的有斑鸠等鸟;窦思永,宋代官员;这是个感人的故事,万物有灵,众生有情,阿弥陀佛。全本夷坚志,点开免费听(文图说明:原文电子版文字来自“中华文库”-特别致谢!再经中华书局版《夷坚志》校订;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夷坚志》简介:
宋代大文人洪迈编撰的《夷坚志》是中国古代志怪笔记小说的顶峰。它卷轶浩繁,包罗万象,流传至今仍保存了206卷共2700多个宋代事件,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伟大的宝库之一。
《夷坚志》的时空观深契佛法、修证地圆融道家,与宋代文化领先世界的历史地位相一致。表面看,它是一本奇人、异事、神怪大全,本质上又是最真实细腻的宋代社会生活实录,极具文献价值。
宋代社会生活塑造了此后中国人的心灵格局,《夷坚志》仿若是中国人的心灵大海。人们平时沉浮其中,茫然不觉,一旦凝神静思就会发现:
天下没有新鲜事,一切尽在《夷坚志》
随手转发,积功累德
(解读:祥宏谈夷坚系列之17-《夷坚志》中的“神异动物”-现场交流)
(参考音频:来自“宋朝一小时”音频专辑@喜马拉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