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节里包饺子
文/张建雷
今天是农历“十月一”,也叫寒衣节,在我们当地有祭祀先祖和吃饺子的习俗。因为在我国北方已完全进入冬天,同时也提醒人们别忘了给逝去的先祖亲人“送寒衣”。
送寒衣,其实就是用五色纸裁剪成一尺左右见方,用籽棉填充,再把纸折叠两下,将籽棉包在里面,这样就算是做好了棉衣。现在大多家里都没有籽棉了,一般都只用五色纸裁剪折叠就行了,很薄,寓意是高科技的保暖面料,无需很厚。待天黑时分,在各自的家门口,将做好的棉衣烧了,送给在另一个世界的先人们。火光中,嘴里念叨着给先人们要说的话,有祈福的,有说心事的……所以十月一日送寒衣,是特别认真细致的事,它反映了生者对亡人的哀思与崇敬,属于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刚好今天星期天休息,一大早我就到菜市场买了鸡蛋和韭菜,准备下午包饺子,顺便在路边小摊上买了些用来祭祀的五色纸和冥币。由于妻回老家了,家里只有我和女儿二人。考虑到女儿已经十二岁了,也已上初中,平时总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这样对她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为了让她慢慢地学会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我决定教她包饺子,这样也可以锻炼一下她自食其力的能力,同时对培养她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有所帮助。首先我让她从和面开始,我先将适量面粉放入盆里,再准备好温水,我自己先把面和水的比例调好,再让她动手。出于对包饺子(也算是新鲜事物)的好奇,女儿很乐意的接受了,慌忙洗过手跃跃欲试。我告诉她要想和好面,首先要做到“三光”即:面光、手光和盆光。待我将炒好的鸡蛋和切碎的韭菜拌好馅后,女儿也将面和好了,软硬合适。接下来就进入下一个环节——擀面皮,先将一小块面团揉成长条形,再切成大小适中的面剂子,然后再将面剂子擀成大小、薄厚一致的饺子皮。这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细节我都要手把手的教,自己先做示范,然后再让她动手。经过三番五次的练习,女儿终于掌握了技巧,擀的面皮也是大小薄厚基本一致,像模像样的。擀好饺子皮,我又教她如何包饺子,我先自己包着让她看,通过让她看,再让她边看边实际操作,给她讲要领,以及注意事项。不一会她也基本能掌握要领了,包的饺子外形和速度上也还很不错。傍晚时分,我们终于圆满的完成任务,望着满满的一大簰饺子,女儿露出了胜利的微笑。接下来就开始煮饺子了,同样是我一边操作一边跟她絮絮叨叨地讲。待到开饭时,女儿一边吃一边说:“真香啊!”我附和着说:“那肯定香,谁包的,能不香吗?”饭后,楼下广场旁边,三三两两的人们在用传统的祭祀方式,开始烧纸钱了,我和女儿也带上事先准备好的五色纸和幂币,来到楼下广场边上。选好一处空地点燃纸钱,随着火光摇曳,我也学着过去哥哥姐姐们那样,口中念念有词,许着愿,意在让天堂里逝去的亲人们的在天之灵保佑全家健康幸福平安!人生苦短,在坎坷而多艰的世界上走一遭实属不易,寒衣节缅怀亡故的亲人,寄托深沉的哀思,其实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同时也旨在提醒人们莫忘父母养育之恩,弘扬中国传统的孝道文化!
【作者简介】 张建雷,河南洛阳人,爱好微文学,系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洛阳市作协会员,《大连文学》网刊闪小说主编,多篇闪小说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