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瘟疫条辨》学术思想概要及治温十五方用药规律研究

本文分理论研究和数据分析两个部分。理论研究主要用于《伤寒瘟疫条辨》学术思想概要研究,数据分析主要运用于《伤寒瘟疫条辨》治温十五方用药规律研究。目的:《伤寒瘟疫条辨》是清代温病学家杨栗山的代表作,同时也是北方温病学著作的代表之一。

通过对《伤寒瘟疫条辨》条文内容及治温十五方用药药物功能、四气、五味、归经、十二类规律的研究、分析整理,探讨杨栗山学术思想及对温病治疗的用药规律和特色。方法:学术思想概要研究:第一,认真选择研究底本,确保原始资料准确性。第二,阅读全文。先认真阅读内容提要、目录、序等,后阅读重点章节。第三:结合相关文献,归纳总结杨栗山《伤寒瘟疫条辨》学术思想。

用药规律研究:第一,建立治温十五方药物组成ACCESS表以备查询。第二,建立治温十五方药物功能、四气、五味、归经、十二类总表以备比对。第三,根据纳入标准分别建立名为药物“频次频率”、“功能”、“四气”、“五味”、“归经”、“十二类”的Excel表格。第四,参照治温十五方药物组成ACCESS表及治温十五方药物功能、四气、五味、归经、十二类总表,对药味总数、药物频次、功能频次、四性频次、五味频次、归经频次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生成图表。第五,依据“功能”、“四气”、“五味”、“归经”等对治温十五药物以S PASS 22.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第六,根据上述统计结果,探讨药物运用规律。

结果:学术思想研究:1.明辨寒温:伤寒、温病截然不同,伤寒感天地之常气,风寒外感,由气分传入血分,治疗以解表为第一要义;温病得天地之杂气,邪毒内入,由血分而发出气分,治疗以逐秽为第一要义。2.区分杂气、常气:常气乃四时之气,其本质不离六气;杂气非六气,为一种传染性之毒气。3.温病、瘟疫是一病:“瘟疫”二字乃是由“温病演变而来。4.寒温并重,注重妇儒:杨氏在临床中寒温并重,重视妇儒,针对妇女生理特点,在妇女伤寒温病治疗中注意和中调血;热盛动胎时灵活运用芒硝、大黄以泻热安胎。小儿温病则提出常医不识温病,乱用温热多出坏证之弊。5.以民为本,注重实用:杨氏治病,取诸多寻常之物,平易之药,不在贵在实用。6.化裁治温十五方:杨氏依据温病非泻则清,非清则泻,视其轻重缓急而治之的原则化裁治温十五方。

用药规律研究:1.治温十五方共有药物54味,药物总频次220次。

高频次药物有:

白僵蚕、蚕蜕、黄柏、姜黄、黄酒、蜂蜜、黄连、甘草、大黄等。

2.治温十五方高频药物功能有:清热燥湿、清热泻火、补气、发散风热、熄风止痉等;以“药物功能”为聚类指标,治温十五方易聚为7类。3.治温十五方药物总体以寒、平为主,以“药物四气”为指标进行聚类时,治温十五方易聚为5类。4.治温十五方药物五味以甘、苦、辛为主,以“药物五味”为指标进行聚类分析,治温十五方易聚为5类。5.治温十五方药物归经以肺经、胃经、肝经、心经为主,以“药物归经”为指标进行聚类分析,治温十五方易聚为6类。6.治温十五方药物以寒剂类为主,以“十二类”为指标,治温十五方易聚为6类。结论:学术方面:杨栗山寒温并重,明辨寒温,注重妇儒且以民为本,注重实用,理清常气杂气,阐明瘟疫、温病是一病,化裁治温十五方。用药规律方面:杨氏用药四气以寒凉为主,五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多归肺、胃二经,十二类以寒剂类为主,与杨氏对温病非清则泻,非泻则清治疗原则相对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