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钱钟书先生之妻杨绛的回忆录,泛起百年温暖的记忆

《我们仨》钱钟书先生之妻杨绛的回忆录,泛起百年温暖的记忆

原创遥山书雁2020-11-12 18:22:47

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剩下的这个我,再也找不到他们了。我只能把我们一同生活的岁月,重温一遍,和他们再聚聚。──杨绛

杨绛以92岁高龄写下《我们仨》,虚实交替的笔法,淡然写下与丈夫钱钟书、独生女钱瑗共同生活的时光。

杨绛《我们仨》,2003年出版。

故事自丈夫被大黑汽车送至“古驿道”开始,意外的分别如同遭遇绑架,一字一句都能感受到作者的彷徨。几日后,女儿接起一通电话,得知父亲身在何处,女儿与母亲前往古驿道。

那儿有警告与规则要遵守,故事令人愈发惶恐无措:“不知道的事,别问。”为了遵守,为了好好见到丈夫,妻子心中无数疑问瞬间凝固,只见眼前人,不问心底事。虚幻故事中,三人相聚在父亲睡着的小船上,船号是311,实是病房。

隔日,母亲独自出发前往小船,却遍寻不着,原来船会随着水流愈流愈远,起初仍有“行舟地图”可依循,但终将消逝成一个小点,再也寻不着。

我们仨

故事用梦境相呼应,首以一场小梦:两人从一个地方走出,丈夫一晃眼就不见了,自顾自地走了。一场老年人频繁的梦,预知著未来古驿道相似之景。觉寤,埋怨着丈夫为何独自留我一人?于是此后,小梦并未完全反映现实,丈夫让万里长梦绵延,让她慢慢送、慢慢说再见。老病、死别,直至三人皆觅得归途。

1997年、1998年,女儿与丈夫相继去世,留下母亲一人“清理现场”。

钟书他们逃走了,我也想,但我不能走,得留下清理现场。──杨绛

《我们仨》书中仔细描写钱钟书与杨绛的爱情,以及动荡时代的忧患智慧。读著作者细腻的语句,不禁令人想起李清照与赵明诚如文学知己般的佳话。两人一同将散步当做“探险”,即便年岁渐增,仍存年少时对世间的热情;日常生活是各自工作、读书,两人一生皆对文学有极大贡献,后之览者,必将有感于斯文,更将遥想当时共同书写字句的他们,是多么幸福。然而,人与人愈亲密愈难抓到平衡,两人也有琐碎的争吵,但争吵的结果往往令两方皆不悦。两人便以理性的商量作结:

以后不妨各持异议,不必求同。但此后几年来,我们并没有各持异议。遇事两人一商量,就决定了,也不是全依他,也不是全依我。──杨绛

想起今日自我与他人的情感摩擦,难以有此胸襟言和,并为今后生活保证“不必求同”,我们总是明白感情之可贵,却始终无法珍贵重视。正因如此,杨绛与钱钟书的感情才更能激起我们心中那份对理想关系的涟漪。

夫妻俩待人处事也有一番哲学。对人如读好书,注视于书里最精妙的境界,欣赏品评,如此看见他人的美善;而两人在忧患之中孕育智慧,将动荡的日常当作美酒慢斟缓酌,细细品出日子的滋味。即便在钱钟书去世后数十年,我们仍能在此书感受这份善良、和蔼的柔软,未有一丝怨叹。

从今以后,咱们只有死别,不再生离。──钱钟书

絮语承诺,温柔的日常被不可违逆的命运消磨殆尽。如西方哲人海德格所言:“人是走向死亡的存有者。”故事开头的小梦,被延展成万里长梦,蚕食着记忆的温热,像一场无力反攻的侵略,鲸吞着相惜的余温。

除了上述的柔软,在杨绛笔下,还能见到她的坚韧,面对丈夫钱钟书与女儿的离开,语句却不带一丝嚎啕,如书中写的:“ 老人的眼睛是干枯的,只会心上流泪。 ”独自留下的母亲,心上究竟流了多少读不到的泪?阅读时我不断发出这句疑问,不知不觉让自己沉入书中,怅然若失。

书中某段引用了白居易描写少女早夭的诗句:

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白居易〈简简吟〉

他们仨,轻易地失散了。“古驿道上相失”船驶远,承诺达成了,再也没有生离。

离别19年后,2016年,杨绛去世了。北京地铁马家堡站的纪念广告这样写着:

我们再见了,您们团圆了。

我们再见了,您们团圆了。

尽管世间无存纯粹的快乐,总掺杂着忧虑,但若能以当下最真的情感拥抱彼此,以相知之心望穿一生,不惧命运无情,岁月漫长便足以并肩而坐,执笔不辍;岁月半霎便得以彼此相依,挽手不离。思着丈夫的妻子、念着女儿的母亲,把语句变成一颗石头,留存于人间不朽。

杨绛:“我一个人思念着我们仨”。历经漫漫年岁,万里长梦结束了,小船又变成小点,小点再消失于生命长河。后之览者站在如同当年的山头,怀念着他们仨。

正如杨绛在《我们仨》这本书的结尾说到:“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活快活地一起过日子。人间也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

杨绛这本《我们仨》,那些时光走过留下的沧桑和美好,在雨水的浣洗下,如窗前的垂蔓,旺盛成一片葱笼。

只要心是暖的,明明是生活困苦、身心俱疲,依旧可以是满纸轻松甚至诙谐的话语;那些荒诞与无奈、苦难与疼痛看似轻描淡写地带过,却无意间感动了许多人。

其实,我们都需要一处角落来栖息灵魂,一盏温暖的明灯,一处旧时光的茶楼 ,还有弥漫着烟气息的好书......都是抚慰心灵的甘露,都能激起灵魂的悸动。

在三里河,依然有个宁静的家,三层的旧楼是沉甸甸的回忆。当年,杨绛先生一个人住在里面,她觉得很安心,老房子里有过欢乐,有过悲伤,那些欢声笑语,那些低语呢喃都已成为过往。

回忆是一杯苦涩的茶,但品尝之后,还包蕴着一缕淡淡的馨香。

百年风雨,呼啸而过。或许光阴的故事总会老去,过往终是回不去的曾经。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多少次的起起落落,这些人生的磨难造就了杨绛先生的超脱。

她一个人孤独地行走于世间,守候着“我们仨”的回忆,平静而充盈地生活着。那些曾经残忍的时光和波折的岁月,在她的笑容里融化成了一束温柔而智慧的光芒,温暖着整个世界。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在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少年贪玩,青年迷恋爱情,壮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我们仨》是跌宕起伏的传奇,是宁静的余音袅袅,是饱满的精神沉淀。

作为一个女性,她对抗战火、疾病、政治风暴、生离死别的态度,堪称生命的正能量;她经尽人生起起落落,依然平静、充实、恬淡、知足又不卑不亢地生活着。没有经历过生死离别的人不足以谈坚强。不论命运多么艰险,杨绛先生身上永远充溢着一种无怨无悔的向上之气,她用她传奇的一生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坚强。做到了一个女人所能做到的最好。她是当之无愧的女神。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关注遥山书雁,带您领略文化的博大精深!

更多精彩:

生怕情多累美人——“多情文人”郁达夫与三位夫人的情爱轶事

怜卿亦是多情种,“多情文人”郁达夫笔下意境美的书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