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艰辛的归家历程/刘树林

中国是一个家文化浓厚的国家,中国人特别重视家庭,重视亲情,讲究孝道,每逢过年过节都要在一起过,讲究团圆。尤其是过年,也就是过春节,无论离家多远,即便是你已经成家立业了,但是只要父母还健在,都要千里迢迢,回到父母身边,一起过大年。一大家子只有聚在一起,说说笑笑,热热闹闹,才算是过年。否则,这个年就过得索然无味。春运,是只有中国才有的现象,是一次人口的大迁徙,这个时候是中国交通最繁忙的时候。

几乎每个离开父母,在外打拼的人,都经历过回家过年的酸甜苦辣,其中的艰辛都是一言难尽。

我的家乡很偏僻,在黑龙江省某县的一个小村落,距镇里约10里许,镇里到县城100多里左右,县城至省城接近500里地(注:当地人习惯以里计程,不说公里)。我小学、初中是在村里的学校念的,自从高中到县里重点高中就读,开始与家乡渐行渐远了。接着上大学、参加工作,与家乡的距离越来越远了。

但是,父母一直住在老家,每逢节假日,几乎都要回去与父母团聚,尤其是端午、中秋、春节这样的传统大节,更是每年都回去。眼下,中秋、国庆双节来临在即,又要回家过节了。回想,多年来回家的艰辛,禁不住感慨万千。

在县城读高中时,中秋一般都放10天假,既可以回去过节,还可以帮助家里秋收,顺便也是换季的时候。那时候,交通十分不便利,都是土路,客车也没有几趟。得提前一天到客运站买票,第二天到客运站上车,得走一个半小时以上,才能到镇里,从镇里再走两个小时左右,才能到家,回去一趟,得折腾小半天。这说的是正常情况,如果在半路上车出了毛病,或者是路况不好,还需要下车步行一段儿路,有时候一走就是五、六里地,再换乘对面来接应的车,这就需要一天的时间,甚至有时半夜才能到家。车少人多,常常是站子,还非常拥挤,甚至被挤得脚都着不了地儿,坐一趟车,觉得非常累。有时,挤不上车,只能等下趟车再走。冬天时,最遭罪,那时的车没有供热,都是冷车,在车里又不能活动,车一跑起来,脚冻得生疼,穿再厚的鞋也没用。

上大学是在省城念的,离家更远,回去一趟,更不容易。那时候路不好,从省城到县城,正常情况下得走近七个小时。那时车的质量也不好,不时就坏在半路上,心里备受煎熬。好不容易到了县城,还得从县城往镇里赶。有时,赶不上回镇里的车,只能在县城住一晚上(那时,没有出租车),第二天再回去。那种着急沮丧的心情,真是一言难尽。

参加工作以后,离家更远了。虽然没出省,但不在一个地区,两个县之间没有直达客车,得先坐火车或长途客车到省城再转乘去家乡的车,经常当天到不了家。要是带的东西多,那就更不方便了。

最难办的是孩子小的时候,带着他回一趟家,实在是不容易。记得孩子不到一周岁时,回去过中秋,半道儿上孩子就开始哭闹,根据以往经验,很可能是病了。好在日常的药物随身带了几种,给孩子吃下去以后,好点儿了。可是到了老家后,又开始加重了。第二天赶紧把孩子抱到镇里医院,又是打针,又是吃药的,折腾两天,孩子总算是好了,可我妈却着急上火病了,吃了好几天药。当时,我父亲就给我下了命令,过年千万别回来,冬天冷,再把孩子折腾出个好歹来,怎么办?因为怕把孩子折腾出病来,从这一年开始,连续好几年没回去过年。

后来,随着交通条件越来越好,回家开始一点点容易了。尤其是近十来年,路好了,车次也多了,车也快了,当天到家已经不成问题了,车里坐着也舒服了。近五年,搞脱贫攻坚,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到镇里的路已经是沥青混凝土的高级路面,镇里到村里的路也通了混凝土路面,当地人称白色路面。尤其是有出租车了,上哪儿去都方便快捷得多了。买票也方便了,不用非得到站里,用手机就可以订票了。

现在,我自己也买了车,直接开车回去,不用绕道经过省城,六七个小时就能到老家,如果着急回去,当天就可以打来回儿。

真是今非昔比,各方面的变化都太快了。回家,再也不是难事儿了!归途的艰辛折磨再也不存在了!

这不,听说要回老家过中秋,不到三岁的小孙子,都嚷嚷好几天了,也要跟着上太爷太奶家去过节呢!

2020.09.15/上午

作 者 简 介

刘树林,男,52岁,黑龙江省拜泉县水务局,高级工程师,从事业余诗文创作几十年。







(0)

相关推荐

  • 荐读|金寨籍著名作家傅琳泣泪之作:母亲节致母亲

    母亲节致母亲 母亲 今天 是您走后的第七个 母亲节 过去 没有这个节日 我心中满满的 只有您 母亲 四十年前的那个夏天 我离开家乡 离开了您 提着父亲制作的樟木箱 背着您给我途中打尖的茶油饼 跳上村口 ...

  • 探访“火爆全网”的曹县:镇里车多到每天下午4点就开始堵

    探访“火爆全网”的曹县:镇里车多到每天下午4点就开始堵

  • 又一次想起苟俭,一位农村班车好司机

    苟俭是我老家会宁杨集刘咀村一位跑县城的班车司机,他8来一直坚守乡村运输,在连接城乡最后一公里运输线路,他确实是一位大家称赞的班车好司机. 又一次想起苟俭是因为马上秋季要开学了,家乡那条通往县城的路口给 ...

  • 散文||又回黎湾

    又回黎湾 我的家乡是一个位于湖北省的美丽乡村,她有一个很朴素很普通的名字--黎湾.千百年来,村民们世世代代在此繁衍生息,一直都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有一条叫作长湖的湖泊从村子旁蜿蜒流过,湖水流 ...

  • 阿让:留省城还是回县城?一个中年独子的两难抉择

    小编今日推荐 现在不寻找春节一顿吵! 中秋国庆8天长假看你的另一半在哪里?   那天吃饭,邻座是一个四十几岁的男子,他是从省城赶回来参加宴会的,席间有人聊起父母的健康问题,男子似乎受到了触发,一个劲地 ...

  • 五台家乡的那条路

     作者简介:滥竽斋主(网名),五台茹村乡北大贤村人, 现居忻州. 家乡有条路,弯弯曲曲,走出大山,通向县城.省城,连通全国各地.从懵懂记事到古稀之年,我在这条路上来来往往了六十多个春秋.从泥土路.砂 ...

  • 杨林 || 商洛车站变迁漫笔

    ★嘉年华时光原创文学,文字爱好者的摇篮★ ---------------------------------------------------------- [新朋友]点击文章标题下方蓝色字&quo ...

  • 橘子:小人物

    小  人  物 橘  子 大山是我发小,这小子打小就猴精猴精地,满脑子的鬼点子,偏偏没用到学习上.按村里的辈分论,他管我叫小姑,可事实上一般儿大的姑侄俩却时常吵嘴打仗. 有一次上课的时候,坐我后桌的大 ...

  • 宁死不吃亏

    文章来源:未知 | 编辑:下午茶 | 时间:2017-07-22 11:08  老赖是十里八村有名的人精,活了大半辈子,没让人家占过一分钱的便宜,人送外号"不吃亏". 这天,老赖坐 ...

  • 【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剪姐家的欢喜事/王伟平

    表姐金剪是我二姨的闺女,小时候她家里很穷,二姨企盼她长大了能够有一双灵巧的双手过日子,特意给她起名叫"金剪",于是我就管她叫剪姐. 剪姐曾经念过几年书,学的还不错,后来因为我二姨有 ...

  • 【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遗落的乡田/刘雨凡

    年华渐逝,我已步入中年.一路走来,经历了太多,翻阅了人世间的纷繁章页,自己身处其中的,还有冷眼旁观别人的,一幕幕都记载在这秋天的落叶里,待秋风起时,随风而逝,只留下大片的田野待我检阅! 入秋已久,秋风 ...

  • 【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还父母晚年自由/刘焕娥

    社会上流传着这样的说法,生了儿子当儿子,有了孙子当孙子.也有人说,二胎正在进一步压缩老人的生活空间. 这些说法不无道理. 其实,年轻人只生不养的现象早已存在.身为爷爷.奶奶.姥爷.姥娘,他们已被养育第 ...

  • 【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为故里三城赋诗/刘礼贵

    旧城 藤掩古残垣,日出一线天. 蓉江程浪半,墟里四百年. 正道分合几,县城辟又迁. 勤劳方致富,潏水圃真安. 注:道真县旧城,原名潏水园,明万历二十九年,辟为真安州(即正安县)城.1961年春我回务川 ...

  • 【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住姥姥家的日子/王长顺

    年逾六旬,总喜欢回忆过去,在如烟的往事中,能清晰记住的,并不是很多,但童年住姥姥家时的一些人和事,却至今难忘. 那是1963年春,三弟带着嘹亮的哭声降生人间,更加忙碌的母亲为了能专心照料弟弟,便把4岁 ...

  • 【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女人如玉兰花开/刘义坤

    今春蜗居在家里,只能透过打开的窗户感受春天的临近,眼下已经到了惊蛰节气,那些草木想必都在悄悄萌发绿意吧,我钟爱的玉兰花又将如何了? 生活中初识玉兰花是在十几年前.父亲在集上买了一棵盛开着紫色花朵的玉兰 ...

  • 【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女人,不要相信“我养你”/曹志琴

    "在没有结婚前,要是知道他是这样的脾气,我才不结婚呢."幼维姐边喘着粗气边说.我回过身来看看身后的郑姐,又看看郑姐身后的幼维姐. 郑姐.郑姐的老公跟幼维姐的老公是同学,平时常在一起 ...

  • 【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菊花会/庄振加

    【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菊花会/庄振加

  • 【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她和他的故事/陈祥虎

    她是个理发师,这点村里人都知道,因为她的店就坐落在村马路边,附近几个村子里的人都去找她理发. 她的男人是开大车的,就是半挂车,眼下是二十多年以前,人们都这么叫.原本出车一趟三五天可以挣回不少钱,怎奈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