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城八卦人物:“大把式王”王文魁(下)

作者:本文题图为王文魁前辈(中)和笔者的两位师爷王正亭(左)白玉才(右)
在王文魁的师弟刘兴汉先生所写的《八卦掌秘传诀谱》一书694页轶事篇中,有如下记载:
四代王文魁,生于1900年,自幼爱好拳术,经人介绍,于1918年在北京天寿堂饭庄递帖拜师典礼。入门拜刘斌字昆泉为授业老师传授八卦掌。每日早晚坚持练习八卦掌套路,经勤学苦练功夫很深,老师(笔者陈启斌注:此处指刘斌)在刁宅护院,授业弟子要求每天协助师父作夜护院,老师答应八人分工,每日来二人值班,次序循环。可是王文魁每日夜间必到,侍奉老师,得便老师就单独给于指点武术奥妙精巧法点,因此跟老师护院二三载功夫比别人精巧运用奇巧的多了。
文中还记述了王文魁勇拦惊马的事迹:那是在北京军阀时代,西北马鸿奎、马步芳、马鸿宾的队伍进京,整师整旅的军队抵前门车站,大批骑兵骑的伊犁马,火车一鸣笛,马匹受惊乱跑,谁靠近就被踢伤,因此一时无人敢近前捕捉。王文魁正好在场,一看惊马伤人,就贴近马身,使膀一靠,惊马倒地,或一伸掌打倒惊跑之马,一连打倒好几匹,群马才安静了下来。带队军官到王文魁面前道谢,并问:“你人小力大是怎么练的?”当即称他为“大把势”。这就是后人称王文魁“大把式”的来由。
王正亭师爷
现而今王文魁在京传人,一个是其子王正亭(笔者称其“小师爷”),在城里天坛驻守父亲的传功地(即著名的“天坛大坑”),一个是首徒白玉才(是笔者的师爷)在京郊不求名利,传功授艺。二人遥相呼应。
白师爷演示“八卦掌麟形”
白玉才师爷隐逸京郊长辛店,多年在家,淡泊名利,圈外知道他的人不多。他每日以修练身心、涵养道德、传功授徒为宗旨,早上四五点钟就起床,不论冬夏光着膀子一练就是几个小时。他选择徒弟首先注重人品,不论贫富贵贱,一视同仁。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主动遵照老辈人的规矩,年岁小的求学者就不收为弟子了,以免辈分混乱,可这并不影响他一心一意去培养众多的再传弟子。武术套路有三种功能:健身、技击、表演,白师爷认为,当前流行的追求美观、高难动作而忽视拳架技击涵义的套路表演形式,对于原始掌法来说,多数不太适宜。前辈传授的东西主要是为前两项功能服务,有的拳架简单实用、有的练法功夫层次高,但却不一定好看。八卦原始掌式的好看、矫健,是从拳架内涵中渗透出来的,没有多年功夫就练不出来,绝不是当前流行形式可比。白师爷认为,自己有生之年如果能完成师父嘱托也就如愿了。因此,他在向徒弟、徒孙们传授武功时,总是按照师父当年要求,掰开揉碎,循序渐进,一丝不苟。
白玉才师爷演示“双头蛇缠身”
“小师爷”王正亭,现为北京市武协八卦掌研究会副会长。王正亭师爷七八岁起就随父习武练功,十五岁正式拜父为师系统地学习程式八卦掌及摔跤,又常常向来家中的武林名家学习求教。王文魁先生对其子要求也是甚严,几近苛刻,王正亭的八卦功夫扎实纯正,形成了粘长多变,冷、脆、快、狠的特点。1986年王文魁先生过世后,王正亭又遵父嘱追随其师叔王荣棠先生继续深造八卦掌技艺,使得技艺更加完善全面。
1987年,应北京市体委、武术运动协会的邀请,王正亭先生出任北京市散打队主教练兼领队,他将传统武术的八卦掌技法和摔跤运用到散打上,在散打训练的技法上,他与八卦名家梅惠志先生等一起摸索、研究和实践,逐渐形成了具有传统技击特点的散打技法,同时也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散打人才。曾多次率队参加国内搏击、散打大赛皆取得优异成绩。近年来王正亭先生还被中国武术院授予中华武术搏击百杰称号。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至今,王先生始终在天坛义务传徒授功,几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多年来经王先生培养的学生及弟子数百人之多,分布在全国各地。1984年他还协助父亲及刘兴汉师叔整理出版了《游身八卦连环掌》健身篇及强身篇的上册一书。
小师爷又把自己小二楼改成南城八卦聚友堂,供奉南城八卦历代先人。由原国家体委副主任,亚洲武协主席原国家体委主席徐才先生题写了《聚友堂》匾额。
王文魁先生及其传人的轶事,为人们津津乐道。为同门称赞,为后人钦佩仰慕。正如前北京市武协秘书长毛新建所书对联所言:
左联:文以孔孟持家;右联:武凭八卦夺魁;横批:王者风范。

勿使前辈之遗珍失于我手,勿使国术之精神止于我身。侪辈共担此责,诚邀您加入“武谈”,从今天开始,让改变成为可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