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重于个性的伦理化哲学,虚饰的社会人格和矛盾性——水墨人物
水墨人物发展中体现出的从“群体”到“个体”的演变
刘庆和作品
由于中国大的文化、社会背景的影响,以及人物画得天独厚的“成教化,助人伦”之社会功能所使,中国写意人物画从其产生之初便在很大程度上受控于外在于艺术创作主体的某些因素。写实水墨人物画更是一度在政治意识形态的召唤、指引或限制、约束之下难以找到其端正的位置。
刘庆和作品
改革开放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了自由清新的学术空气与艺术发展氛围,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代水墨人物画画家立足于自己的生存经验,注重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及个人主观情感与感受的表达,从主客观的多个层面中探寻自己的创作切入视角及与之相应的绘画语言,以时代精神与当下生活感受的鲜活取代传统写意人物的古典高雅,以社会现实与心理现实取代人物画的“格式化”倾向,促使当代水墨人物画走向了多样化的发展生态。
刘庆和 作品
“西方文化的最高精神指向人与自然永恒的冲突性,而中国文化的最高精神指向人与自然永恒的同一性。”人物画创作自然也体现着这种“天人合一”的追求与向往,但人本身所具有的社会属性又使人物画不可避免地承载着相应的社会性,中国人物画题材就是基于这两重因素的双重作用展开的:既体现了道家的清静无为的追求与佛家对超越现世人生之禅境的向往,又体现了儒家的道德自律,从而很大程度上淡化、过滤或剔除了人的七情六欲。
刘庆和
传统人物画的题材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题材是被各统治阶层所青睐的、协助维护其统治利益的教化内容,如:烈女仁智图、历代帝王图、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等均属此类作品;
徽宗
第二类为与释道神鬼相关的内容,如:经变图、罗汉图、八仙图,寿星图、和合二仙图、麻姑祝寿图、钟馗捉鬼图等;
南宋刘松年《罗汉图》
第三类则集中在文人高土的生活国内,表现其闲情逸致、风雅志趣,如:携琴访友图、月下品茗图、踏雪寻梅图、江村消夏图、秋江独钓图、江边话别图、风雨归舟图等;
听琴图
第四类是以上层社会生活为素材的,如虢国夫人游春图、韩熙载夜宴图、仕女图等;
虢国夫人游春图
第五类是人物肖像,多是画家的友人、师长所作,也有为权势显赫之人的定制所为;
第六类是与市井生活相关的题材,如清明上河图、七夕夜市图、卖浆图、灸艾图-观灯图、婴戏图、货郎图等。
元 刘贯道 《消夏图》
写意人物画的题材也局限于以上范围内,因写意人物画多由文人画家所作,第三类自然也就成为创作数量最多的一类题材,第二类位居其次。从创作题材内容可以看出,对于直面描绘现实生活与社会现象的题材以及表现人性的多面性及复杂性的内容,传统水墨写意人物画是采取回避的态度的。
其回避原因大致有三:一是为了避免触及政治禁忌,招致祸患;二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重纹饰,是群体性重于个性的文化,“我们的伦理化哲学也造成了虚饰的社会人格和矛盾的人性,不如西方文化里的人性更真实、独 ,立和自由。三因写意人物画的造型难度较高,而从事水墨画创作的多为文人画家,造型能力多有局限。西方的绘画则与神话现实社会紧密关联。
梳妆打扮的维纳斯
蓬帕杜尔夫人 176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