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不了环境,就适应环境

文  原创  图  来自网络

改变不了环境,就适应环境

路过一处正在拆迁的院落,里面的建筑物已经拆除,只剩一座老式水塔孤零零立于其中。因了水塔的突兀和显眼儿,禁不住多看了几眼,不经意间发现水塔的半腰处,供维护的人休息的铁圈椅上有一个大大的鸟巢。记忆中的鸟巢多是在树上或屋檐下,在水塔半空锈迹斑斑的金属物上搭建鸟巢的还是第一次见到。

我们常说鸟语花香,传统意义上的鸟儿一般与绿树繁花相依相附,枝繁叶茂的大树上,一方鸟巢建在枝桠间,不仅和谐共处而且相得益彰。冬日里树叶落尽,萧瑟的树上的一方鸟巢还是一道独特的风景,装点了沉寂的世界,让人感受生命的期冀。我用手机拍下这水塔上的鸟巢,不知道鸟儿是寻不见可以筑巢的树木,还是想尝试在光秃秃、冷冰冰的砖石钢筋间安家的新鲜,抑或是适应日益变化着的环境?

随着现代化进程加速,人类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日益加剧,自然生态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越来越不堪重负。天不那么蓝了,水不那么清了,空气质量也面临变差的风险。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间万物都一样,当你改变不了环境时,就只能去适应环境。

也许鸟儿原先是需要绿树红花的,它们把自己的家安在大树上,不仅搭巢的树枝小草可以就地取材,而且很容易找到充足的草籽、小虫做食物,还可以白天享受阳光的温暖,夜晚沐浴雨露的滋润。但有一天这些天然的资源越来越少,鸟儿为了生存下去,不得不在钢筋混凝土之间安家,呼吸着充满汽车尾气的空气,忍受着嘈杂的噪音,飞到很远的地方衔来树枝枯草,再跑很远的路辛苦觅食。鸟儿阻止不了环境的变化,只能改变自己适应环境。

站在办公室窗前,可以看见一居民楼的下房。砖石墙壁的缝隙里,有一枝蓬蓬勃勃的梧桐。之所以称之为一枝,是因为它不是一棵完整的树,我寻不见它的出处,不知是房下砍伐后的的树根钻出的新枝,还是遗落的种子长出的嫩芽?按理说,那样少土贫瘠又缺少阳光的地方很难有植物存活,但那一枝梧桐却体现了旺盛的生命力,一点点适应了残酷的现实,穿破道道险阻,顽强而又蓬勃地长成一片枝壮叶大的绿荫。梧桐不能选择自己生长的环境,但可以依势就势活出自己的精彩,也是适者生存的最好例证了。

人类也一样,从茹毛饮血的远古走到高度文明的今天,就是一个不断改变环境、适应环境的过程,只不过与其他生物所不同的是,人类具有主动改变环境的愿望和能力。但是,人类的力量跟大自然相比,显得那么微不足道,恩格斯就说过,人类归根结底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我们不应该也不可能绝对战胜自然界。

在你努力了依然不能改变环境的大多数时间里,我们能做的就是适应环境。学会适应环境,可以少一份无奈,多一份融洽;学会适应环境,可以少一些怨愤,多一些平和;学会适应环境,可以避免刀光剑影、头破血流;学会适应环境,可以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所谓适应环境,不仅指外部,也包括内在,有时候内在环境更重要。外部环境因其博大而不可逆转比较容易适应,而内在的往往以为自身可以控制而不甘心去适应,这就是常常发生的总与自己过不去,所谓人最难战胜的恰恰是自己。适应性强的人,生存能力也强,做事容易成功,而与现实格格不入的人,多半性格偏颇,容易自怨自艾,很难成就大事。

当然,作为有思维、有立场的人类,不能像其他生物那样无原则地适应环境。我们要学会辨别和取舍,在涉及人格尊严、大是大非时不能盲目地逆来顺受。宁可站着死,决不跪着生,这是我们做人的胆略和骨气,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