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守”与“注意”的区别
首先,意守和注意其基本形态的确很相似,有很多相通的地方,比如有意注意的心理活动过程,一般可归结为:最初是主体对客体的选择,确定认识的指向;继而主体排除、抑制与特定客体无关的东西,使得注意中心明晰,突出。接着,强化注意,提高认识活动的功率,尽量保持注意的稳定性。最后,随着主体的需要,转换注意的对象。
意守的心理活动过程,在表现形态上与注意非常相似。比如,定下意守点,确定指向。继而排除各种干扰,让意守对象突出;接着强化意守点,加强稳定性。最后,意守停止,随主体需要转移。
但是,两者在本质上显然是不同的。意守是实现和保持气功态的一种独特心理活动,它的目的、效能和心理活动特征上,均有根本的区别,下面从八个方面谈谈二者的不同:
从脑电图上看:
心理学把觉醒分为三种形态:消极的觉醒(安静的,轻松的),积极的觉醒(警觉的,紧张的)和过分的觉醒(强烈的兴奋,恐惧不安)。有意注意属于积极的觉醒,根据很多科学工作者的实验,有意注意能使α节律受到抑制,代之以低频快波,同时可观察到大脑皮层失去同步,出现高频低幅的无规则波动。可是经过意守出现的气功态,在两半球前部出现的是θ波,随着炼功的紧张,θ波增高而且向后半球扩散。与此同时,α节律的同步性增强,波幅增高,周期延长。显然,这时大脑活动的有序化提高,同时抑制过程也得到加强。
据有关资料显示,脑电图快波占优势时,脑具有较高的代谢率;慢波占优势时,脑具有较低的耗氧量。这说明:注意兴奋水平高,而意守时兴奋水平低。
显然,意守是一种独特的心理气功形态,一种特殊的觉醒态,兴奋态。
从自我体验的角度看
人们的的认识活动,出于各种目的和需要,从而把某特定对象分离出来,作为注意的客体,这便是心理学上所说的有意注意。在这种时候,主体便会出现一种积极觉醒态:持续兴奋、紧张、活跃;不断地思索、想象、体察。充满了期待和追求,还伴随着较强的情绪。
可是气功态的意守,自我体验就完全不同了。这时候:持续的抑制、松缓、安静;不做想象,或仅做单一的模糊设想,没有思维活动,清静无为,没有期待和追求,充满超脱感,轻松感,舒适感;心如古井,一片空灵,抛弃一切情绪。
总之,两者是完全不同的自我体验。
从主客体的情况和关系看:
首先,注意的客体,是根据主体的需要而千变万化的,是一种动态,通过主体的认知结构,引起一系列的联想,记忆和思维活动。
而意守,指向的客体是固定的,孤立的,静止的;它对于主体不具有认识的意义,更不会引起主体有关记忆、联想和思维活动。
其次,注意的主体处于一种开放的,活动的状态。而意守的主体出于一种封闭的,静止的,虚无的状态。这时候意识活动不具备动态的特征。
再者两者的目的来看:注意的指向为了形成优势的兴奋中心,并使这种兴奋广泛扩散,利于客体突出;而意守的指向却是为了形成大脑思维广泛的抑制,为了形成这种抑制,需要主体淡化和弱化客体。比如意守丹田,它所形成的兴奋中心很小,程度是浅的,非动力性的,这样有利于大脑皮质形成广泛,深度的抑制,利于丹田形成强烈的人体生物场,调动并充盈内气。
正是如此,古今的炼功家都十分强调意守时主体对客体的“似守非守”“若即若离”“勿忘勿助”,并反复告诫人们不要硬守,不要“着相”,不然达不到良好的效果,还容易带来副作用。随着这种抑制的逐渐深化,主体对外界的反应也渐趋迟钝,意识活动渐趋停止,情绪淡漠以至于麻木,最后达到'明镜高悬”“物我两忘”的虚空境界。
从运用的语言机制来看:
认识主体在集中注意时,其心理活动的频率是快的,程度是强的。表现在语言机制上的特点是:转化从深层到表层,且过程较为迅速;同时,诸如想象,判断,推理等心理活动,都在表层结构中以语言方式进行。比如医生集中注意对病人进行诊断,他会很认真的捕捉听觉,视觉,触觉等等各种信息,并很快的转化为语言,然后对之进行判断分析。这时,医生出现频繁地以语言为转化的表层心理活动。
可是意守是的语言机制,是通过语言符号的反馈再引导深层的心理活动。其特点是从表层逐渐达到深层,且过程缓慢,随着入静程度的加深,心理活动也渐趋微弱。比如,意守开始分别用“松”“静”和“意守丹田”来自我引导,唤起自身对“表象记忆”和“情感记忆”,从而引起相应的心理体验。随着意守的入静加深,体内出现气感和其他反应,这时人的语言活动和其他感觉都是模糊的状态。
从目的和效能来看:
意守与注意的不同,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们目的的不同:意守的目的,为了强身健体,驱除疾病,延年益寿。通过意守,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反应:(1)创造良好的心境,给全身以良好的刺激。(2)诱导中枢神经形成广泛的保护性抑制。(3)积聚内气,诱发真气,对全身做良性冲击。
而注意的目的,在于调动、激发心理活动的积极性,并使之集中于一定的方向,从而提高机体的反应能力。这种心理活动,会转化成某种社会的效应。比如医生诊断后,会对病情进行一定的分析,评估,判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总而言之,注意的目的是为了强化效应,而意守的目的为了弱化效应。认为意守就是注意在炼功站桩时,运用会给身体带来不好的实践偏差,甚至“走火入魔”,为了更好发挥传统养生法的强身健体祛病作用,我们应该严格区别意守与注意两者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