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第二章原文、注释、解析 探索老子的智慧结晶
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注释:天下人都知道“美”,而“美”之所以为“美”,是因为有“丑”的存在;天下人也都知道“善”,而“善”之所以为“善”,是因为有“恶”的存在。
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和“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
因此,圣人用无为的理念来行事,用不言的方法来教化。任凭万物自然地兴起发展衰败而不刻意干扰,不作创世,有所作为,却不故意施加自己的倾向,功成名就也不自居认为是自己的功劳。正是由于不居功不贪功,所以也就没什么好失去的。
解析:老子本章提出了无为的本质。并非不作为,而是不要恶意的施加自己的倾向。不要试图通过自己的力量,通过自己的思想,而强加于人,甚至强加于宇宙,妄图再造宇宙,再造世界。
事情发生,没有任何作为,是不对的;同样,因为自己的倾向刻意的去改变,去创造,也是不对的。
这是一种很强的逻辑思辨理论,时至今日,我们也不得不感叹圣人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