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线考试与低线考试
高线考试与低线考试
唐建新
按 最近关于减负一甲子的话题被再次热烈起来。减负一甲子不见成效,这一次能不能不重蹈覆辙,三把火一过又死灰复燃,关键在于社会文化以及教育制度。因为涉及到方方面面诸多因素,这里仅仅是考试观念在高等教育很快进入普及化阶段之后的中小学的学科教育测试学业考试的试题命制观念,由此,希望能够引起各级各类各学校试题命制人员的关注,在普通学校大面积考试命题中,接受一种着眼于长远的适应于基础教育的低线考试观念。
有鉴于此,贴出12年前写的一篇博文,供读者参考。
前天中午,受陈校长之邀,作陪参加国际卓越校长南山对话的几位朋友。
这些校长大多也的确是颇有工作成效的,被邀请的五位中有两位就已经是马上到岗做教育行政管理工作,一位是上海某区的分管教学的局长,一位是河南某市教育局的党委书记而局长一职只等待人大会议通过了。
鉴于此,我很冒昧提出,希望他们能够在自己的位置上向上海某区的朱局长学习——为了切实减轻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初中生的过重课业负担,尝试进行每学期末的全区统一考试,只是这种考试应该是低线考试而不再是现在的高线考试。
两位大概是第一次听说高线考试低线考试,我便进一步解说。
我们现在的考试是高线考试,是带竞赛性质的选拔性质的考试,主要目的是看看最厉害的到底有多么厉害,最高水平的学生能够高到什么程度。这种考试自然很容易把试题命制得来很难很泛甚至很偏,其结果勿庸讳言,很容易加重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我国现在的考试就是一种典型的高线考试,是精英教育在当今时代不断的延续的结果。
低线考试则是该学科该阶段最基础要求的考试,其目的是看看通过老师学生的共同努力,有不有还需要教师给以特殊关照与帮助的学习困难的学生。这种考试是皆大欢喜的考试,是鼓励在正常而非超常的情况下学习之后几乎人人都能够获得满分的考试,是真正解放学生能够很好实现阳光体育实现素质教育实现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教育,是义务教育大众教育的必然要求和国际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这一概念是欧美教育发达国家提出来的,在四五年前一位朋友介绍到中国,后又经中央教科所的两位先生进行阐释。遗憾的是至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更少见有地方在实践。去年在天津,遇到了上海某区的朱局长,他介绍自己最近四年在上海的老城区对初中小学实施了每学期末的区统一考试,效果很好。上海市教育督导室的主任准备找朱谈话,认为与教育部的文件精神不符合,但是,市教委主任告诉督导室主任,要事先想好理由再找,朱是老局长不会做盲目冲动的事情。结果督导室至今没有去找过朱。
我们现在的很多规定,没有从实际需要出发,而是简单化一刀切,常常还是多年一贯制地不问情况的变化去野蛮执行。过去我们的统一考试,因为其考试观念的错误,的确很容易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而现在如果我们坚持低线考试,不准各个学校再进行面对这么简单的低线考试的适应性考试,学生的课业负担难道一点减不下来吗?
教育行政机关应该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切切实实做一点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学生的功德事情,这是需要政治胆识与行政智慧的。考试的内容怎么确定,教研人员能够理解能够有效确定其考试大纲吗?教师怎么认识,怎么处理考与不考的内容?哪些学科的内容是核心知识与主干能力,对后续学习能够起到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而哪些是激发兴趣对尖子学生的日后发展埋下伏笔的。以上这些能够在区域内形成共识吗?
现在的高考各学科的试题已经大幅度地下降了,因为1999年开始的高校扩招。而不少地方的重点高中还不相信自己的师资,还需要集中一些财力人力来堆积尖子学生进行打造,这样的结果自然就使得中考的难度难以下降,小学生的家长也就会水涨船高地追逐高难度大容量的训练考试。如果我们的教育行政坚信自己的重点中学的师资是达到了一般水平的,就是电脑随机分配学位,这些教师也不会教得差,完全能够达到中等水平的。
让更多的学校有办学的积极性比吊死在一棵树上好。虽然名校的声誉短时间内受点影响,但是,整个地方的小学初中的过重的课业负担会降下来,而全市全区的高考成绩会大面积的提升上去。相信各个学校,相信广大的中青年教师,只要生源相对均衡了,人是会爆发出很大的能量来的。学生在小学初中有了很大的学习潜力,其后发的劲头也是很大的,也会大大超过那些在小学初中阶段已经榨得油干灯尽的没有多少发展空间的人。
当然,要做实事,难,尤其是要改变观念切合实际需要顺应社会发展的事实,就更加困难了。
长按或扫描此码方便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