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语》卷12弟子行诗解4伯夷叔齐赵文子随武子铜鞮伯华蘧伯玉

孔子家语》卷12弟子行诗解4伯夷叔齐赵文子随武子铜鞮伯华蘧伯玉

题文诗:

凡此诸子,赐所亲睹.吾子有命,讯赐固不,

足以知贤.文子:吾闻之也,国有道则,

贤人兴焉,中人用焉,百姓归之.若吾子论,

既富茂矣,壹诸侯相.或世之,未有明君,

所以不遇.子贡既与,卫文子言,见孔子曰:

卫文子问,二三子,不壹而三,辞不获命,

以所见对.未知中否,请以告赐.曰言之乎.

子贡辞告.子闻曰汝,次焉人矣.子贡对曰:

何敢知人,此以所睹.孔子曰然,语汝,

耳所未闻,目所未见,岂思不至,智所未及?

不克不忌,不念旧怨,盖伯夷与,叔齐之行.

赵文子也:思天敬人,服义行信,孝于父母,

恭于兄弟,从善如流,而教不道.随武子也:

其事君不,敢爱其死,然亦不敢,忘其身也.

谋其身而,不遗其友,君不陈,则行而退,

陈则进用.铜鞮伯华,之行也:为人渊源,

多闻难诞,内植固正,足以没世.国家有道,

言足以治;无道,默足以生.蘧伯玉也:

外宽内正,自极于,隐括之中,亦能直己,

而不直人,汲汲于仁,以善自终.始终真情.

【原文】

凡此诸子,赐之所亲睹者也。吾子有命而讯赐,固不足以知贤。"
文子曰:"吾闻之也,国有道则贤人兴焉,中人用焉,乃百姓归之。若吾子之论,既富茂矣,壹诸侯之相也。抑世未有明君,所以不遇也。"


子贡既与卫将军文子言,适鲁见孔子曰:"卫将军文子问二三子之于赐,不壹而三焉,赐也辞不获命,以所见者对矣。未知中否,请以告。"
孔子曰:"言之乎。"子贡以其辞状告孔子。子闻而笑曰:"赐,汝次焉人矣。"子贡对曰:"赐也何敢知人,此以赐之所睹也。"孔子曰:"然。吾亦语汝耳之所未闻,目之所未见者,岂思之所不至,智之所未及哉?"子贡曰:"赐愿得闻之。"
孔子曰:"不克不忌[12],不念旧怨,盖伯夷叔齐之行也。
"思天而敬人,服义而行信,孝于父母,恭于兄弟,从善而教不道,盖赵文子之行也。
"其事君也,不敢爱其死,然亦不敢忘其身。谋其身不遗其友,君陈则进而用之,不陈则行而退。盖随武子之行也。


"其为人之渊源[13]也,多闻而难诞,内植足以没其世。国家有道,其言足以治;无道,其默足以生。盖铜鞮伯华之行也。
"外宽而内正,自极于隐括之中,直己而不直人,汲汲于仁,以善自终。盖蘧伯玉之行也。

【注释】
[12]克:苛刻。忌:嫉妒。
[13]渊源:指思虑深邃。
[14]允德:修德,涵养德行。图义:考虑义。旧注:"允,信也。图,谋。"
【译文】

以上这几个人是我亲自目睹的。您向我询问,要求我回答,我本来也不能够知道谁是贤人。"
文子说:"我听说,国家按正道行事,那么贤人就兴起来了,正直的人就会被任用,百姓也会归附。接照您刚才的议论,内容已经很丰富了,他们都可以做诸侯的辅佐啊。大概世上没有明君,所以没有得到任用。"

子贡和卫将军文子说过话之后,到了鲁国,见到孔子,说:"卫将军文子向我问同学们的情况,再三地问,我推辞不掉,把我所见到的告诉了他。不知道是否合适,请让我告诉您吧。"
孔子说:"说说吧。"子贡把和文子对话的情况告诉了孔子。孔子听后笑着说:"赐啊,你能给人排座次了。"子贡回答说:"我怎敢说知人,这是我亲眼看见的啊。"孔子说:"是这样的。我也告诉你一些你没听到、没看到的事,这些难道是头脑想不到的,智力达不到的吗?"子贡说:"我很愿意听。"
孔子说:"不苛刻不忌妒,不计较过去的仇恨,这是伯夷叔齐的品行。
"思考天道而且尊敬人,服从仁义而做事讲信用,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从善如流而又教导不按正道而行的人,这是赵文子的品行。
"他侍奉国君,不敢爱惜自己的生命,然而也不敢不爱惜自己的身体。谋求自己的发展,也不忘记朋友。君王任用时他就努力去做,不用则离开而退隐。这是随武子的品行。
    "他的为人思虑深邃,见闻广博难以被欺骗,内心修养足以终身受用。国家按正道治理,他的言论足以用来治国;国家不按正道治理,他的沉默足以用来保存自己。这是铜鞮伯华的品行。
"外表宽容而且内心正直,能自己矫正自己的行为,自己正直而不要求别人,努力地追求仁义,终身行善。这是蘧伯玉的品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