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头痛吃什么药效果好?看看这5个中药治疗偏方
生活中,很多人会被头痛所困扰,头痛分很多种,今天我们还要介绍的偏方主治血管性头痛,中医认为血管性头痛之病机多为外风及内有气滞瘀血同病。故治当祛风活血、通络止痛为法。下面我们一起看方吧。
头痛饮1
【药物组成】川芎20g,地鳖虫10g,钩藤、白芍各20g,葛根30g。
【适用病症】血管性头痛。症见头痛呈阵发性剧烈跳痛伴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舌淡暗、苔白腻,脉弦细。证属风瘀阻络者。
【用药方法】每天1剂,水煎,分早、晚服。12天为一疗程。
头痛饮2
【药物组成】川芎20g,地鳖虫10g,钩藤、白芍各20g,葛根30g。
【适用病症】血管性头痛。症见头痛呈阵发性剧烈跳痛伴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舌淡暗、苔白腻,脉弦细。证属风瘀阻络者。
【用药方法】每天1剂,水煎,分早、晚服。12天为一疗程。
按:本方适用于风瘀阻络型血管性头痛。方中川芎活血行气、散风止痛,为君;地鳖虫活血化瘀通络止痛,钩藤平肝息风定惊止痛,为臣;葛根解肌止痉生津除烦,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为佐使。五药合用,共奏行气活血息风止痛之效。
活血平肝祛瘐汤
【药物组成】天麻12g,丹参15g,红花15g,川芎,赤芍15g,白芍15g,桃仁9g,石菖蒲9g,胆南星15g,僵蚕12g。
【适用病症】血管性头痛。症见头痛呈发作性,呈刺痛痛处固定不移,每次发作症状相似;伴恶心呕吐,舌淡暗、苔白腻,脉弦细。证属风痰瘀血阻络者。
【用药方法】每天1剂,水煎,分早、晚服。3个月为1个疗程。
按:作者认为本病中医发病机制当以瘀血、肝风、痰浊为主,其中尤以瘀血多见。所以治疗原则应以活血化瘀、平肝息风、祛痰化浊为主,方中活血化瘀药几乎占一半。丹参活血;桃仁、红花、赤芍、川芎化瘀行气止痛;天麻走上窍,加入僵蚕既能活血通络,又能搜痰剔邪;石菖蒲、胆南星豁痰开窍。本方对病程日久、顽固多发的血管性头痛患者尤为适宜。
祛风通络汤
【药物组成】全蝎、僵蚕、地龙各10g,蜈蚣(研末吞服)6g,延胡索、鸡血藤各15g,丹参20g,炙甘草12g。
加减:痛及巅顶者,加蔓荆子15g;痛及前额者,加白芷15g;痛及后项者,加葛根10g;兼有肝阳上亢者,加天麻、钩藤、菊花各15g;兼有瘀血阻滞者,加桃仁、红花、川芎各10g;兼有痰湿内阻者,加陈皮、制半夏、胆南星各10g;兼有气血不足者,加党参、白术、熟地黄各15g;兼有夜寐多梦者加酸枣仁、茯神各15g
【适用病症】血管性头痛。症见头痛反复发作,时发时止,每于劳累后或情志不畅时发作,胀痛不止;口干微苦,失眠多梦,舌质淡或淡暗,脉弦细或弦涩。证属风瘀痹阻脉络者。
【用药方法】每天1剂,水煎,分早、午、晚服。10天为1个疗程。
按:头为诸阳之会,风为阳邪,其性轻扬,伤于风者头先受之,故头痛多责之于风邪外袭,痹阻脉络所致。方中全蝎、蜈蚣性善走窜,为治风要药,相须为用,从而祛风通络止痛;地龙舒挛和络,僵蚕祛风散结。此四药相合,祛风通络止痛之力更强延胡索、丹参、鸡血藤散瘀行气,解上下内外之痛;炙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诸药合用,获祛风散结、通络止痛之功。对于疑难病症,一般常药难以取效,非虫药毒剂难以胜任。故本方重用虫类药,验之临床颇收良效。然虫类药善走窜,易伤正气,不宜久用。
祛风定痛汤
【药物组成】徐长卿、当归各12g,蜈蚣3条,全蝎3g川芎、蔓荆子、白芷、细辛、白芍各10g,炙甘草6g。
加减:恶心、呕吐、苔白腻、痰湿重者,加陈皮6g,制半夏、胆南星各10g;心悸、出汗、舌质淡,气血虚者,加黄芪15g,鸡血藤12g;耳鸣、口苦、苔黄者,加龙胆草、黄芩各10g;面赤、头晕者,加羚羊角骨1.5g,石菖蒲10g;失眠者加酸枣仁、远志各10g;月经期头痛、量少者,加柴胡、川牛膝各10g,桃仁12g;便秘、牙痛者,加大黄、黄柏、枳壳各10g,石膏15g。
【适用病症】血管性头痛。症见头痛,发作时疼痛难忍;伴眼眶内胀痛,头晕,面色苍白或青紫,恶心欲呕,舌质淡或紫暗,脉细弦。证属风瘀阻络者
【用药方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服。10天为1个疗程,可连服1~4个疗程。
按:本方用徐长卿,味辛性温,有祛风止痛、活血、利尿、解毒消肿之功,药理研究表明其全草含牡丹酚,根尚含黄酮苷、糖类、氨基酸等,对小鼠有止痛、镇静、解痉作用;蜈蚣、全蝎性善走窜,为治风要药;配伍细辛、蔓荆子、白芷,祛风止痛作用更强;细辛用量不拘于不过钱”之说,配伍得当,用至10~15g,未见副作用;川芎、当归养血活血;白芍、甘草缓急止痛。诸药合用,共奏祛
风、活血、通经、止痛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