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2天训练规范答题

审题是答题的基础与前提,是获取信息的必要条件,在考试过程中往往由于时间紧张或过于兴奋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审题不细心、思考不全面,进而造成信息获取不全而造成失分。这就要求在复习过程中,准确把握审题的思路和方法,抓住其中的关键信息,按照“审图文材料→审设问→审不同设问间联系→调运知识→知识迁移”的步骤获取有效信息,最大限度地为答题提供帮助。

纵观近几年全国和各省区考题,无不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但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记的少、写的少,最终导致“理解了,但记不住;一看就会,一写就错”的结局。这就要求在复习过程中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落实,理清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总结出典型规律和内容的作答要点和思路。

结合地理学科的知识系统,应注意总结答题模板与答题思路,如回答地形特征类问题,可从“地形类型与起伏状态等”方面答题;同时还应注意术语的运用,如在描述地形时,能否将“地形平坦、地势崎岖、山高谷深、千沟万壑”等结合具体区域地形特点运用到描述该区域地形特点之中去。很多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由于术语积累较少且忽视术语的运用及训练,导致在答题过程中地理术语运用不恰当或错用术语,进而导致不必要的失分。

评价是运用标准,对一定的说法、方法和材料等做出价值判断与评估的过程,是“学习有用地理”在高考试题中的重要表现,但也是学生普遍感觉较为困难的问题。解答该类试题要做到:一是观点鲜明,不能模棱两可;二是论证充分,要从有利和不利多角度进行分析和论证。要做到这一点,答题时一定要注意审题,抓住关键词,是评价利还是弊,是不是对比分析,应从哪几个方面评价,尽量缩小答题范围。

由于部分学生知识掌握不够全面、细致,对试题材料和问题分析不细致而出现答题思路混乱,最终导致答案要点不全,扣点不准、脱离材料和所给的区域。这就要求在平时复习过程中,强化审题和答题训练,尽量做到审题和答题的规范化。

(0)

相关推荐